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永定區撫市鎮:五年治礦滿山綠,產業再造獲新生

大力推進礦山的治理和生態恢復, 不僅是貫徹落實“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永定區撫市鎮從2012年起, 通過社會參與、產業融合等多種措施, 因地制宜走出了生態發展的新模式。

撫市鎮是永定區主要礦區鄉鎮之一。 鼎盛時期, 煤炭企業630家, 年產值達9.8億元。 然而, 粗放式的過度開採, 也慢慢改變著周邊的一切。 原本翠綠的山頭, 開始被堆積的煤渣替代;重型運輸車輛揚起的粉塵, 彌漫在空中難以散去;污濁的泥漿水, 開始四處橫流。

煤炭關閉了!本該鬆口氣的人們, 心情又惆悵了起來。 煤農和鎮財都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 廢棄石渣如何處理, 煤農如何轉型又成了撫市人和政府心裡的頭等大事。

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 總投資1.1億元的福建恒龍新型建材公司、投資8500萬元的龍岩乾元新型建材公司等新型建材項目相繼落戶。 在穩面積、保增長的同時, 重點扶持創建了千畝以上烤煙種植、水稻高產等示範片。 東安葡萄採摘園、金豔家庭農場、扁堂山生態農業、溪聯特色農業等一個個生態農業專案已初具規模。 總投資1300萬元的五湖“澤東樓”自然紅色景區、“東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已建成並投入運營, 還成功申報永隆昌、永豪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五湖“澤東樓”、社前天後宮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社前村已被列入省第一批傳統古村落名錄和省級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同時下大力氣治理轄區河道,

先後投入8000多萬元實施撫溪河生態水系治理, 初步實現了山青、水綠、河暢、宜居宜遊的生態格局。

一手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 一手抓生態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管理, 雙管齊下讓撫市贏得綠色發展的良好局面。 統計資料顯示 2016 年完成社會生產總值 10.38 億元, 比 2011 年增長 26%,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 7 億元, 是 2011 年的 14.97 倍;財政總收入 5708 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 14310 元, 比 2011 年增長 65.8%。 相繼獲得 “省級生態鄉鎮”、“省級衛生鄉鎮” 等榮譽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