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穿布鞋的馬雲要“造導彈”,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的座標

時至如今, 我們究竟走到互聯網之路的哪一步了?

如果回頭去看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會發現啟動者帶來的絕不是從0到100的裂變,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沒有造出航母, 萊特兄弟的飛機也沒有衝破大氣層。 技術的進化, 有自己的邏輯和速率。 我們今天真的走到了基於互聯網技術帶來工業和生活改變的重點嗎?恐怕未必, 也許20年後的人們看今天的互聯網會感覺匪夷所思的簡陋和低能。

技術帶來的矩陣革命, 剛剛開始他的一小步。 未來的深度廣度和速度, 都是我們以今天的肉眼無法探知的——這是網路和運算帶來的恐怖,

也是他們帶來的美麗。

有這些感想, 是因為剛剛一條消息:馬雲在阿裡巴巴首屆技術大會上, 啟動了代號叫“NASA”的戰略——“新技術戰略”。 會上馬雲表示要拋棄兵工廠的邏輯, 開始“造導彈”的邏輯, 開始全面投入未來型科技的進程, 面向未來20年組建科技研發部門。

這不禁讓我們重新思考, 一直以來高喊互聯網改變生活的我們, 真的讀懂了互聯網在未來可能帶來的改變嗎?至少我感覺馬雲和阿裡今天讀懂的東西, 我們大部分人還沒有。

一直都在說“穿布鞋的馬雲”, 但今天這個穿布鞋的人要開始“造導彈”“上太空”了, 這個邏輯中正在強烈暗示我們某種巨變要來臨了:而巨變的風暴眼, 就在“技術”兩個字上。

【一直都是和未來應是:阿裡力推技術帶來的思考】

有一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沒有想明白, 那就是阿裡巴巴難道此前不是一家技術公司嗎?

也許是阿裡在電商和多個領域都太成功, 讓輿論無比放大他的商業價值, 忽略了技術在這家公司中的意義。

但事實上, 阿裡一直都是牢不可破的技術公司。 從阿裡雲到YunOS, 再到電商體系和金融體系、物流體系, 我們在看到商業模式成功的背後, 不妨回憶一下阿裡用技術手段帶來的生活體驗改變究竟有多少?

但是今天, 馬雲卻說阿裡此前的技術端是“手榴彈造得再好, 也造不出導彈來”, 這個巨大的認知反差應該會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而驚訝的核心在於, 如果這都算手榴彈, 那麼導彈到底是什麼殺傷力?

阿裡正在啟動的“NASA”, 將建立新的機制體制, 號稱要為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 這裡面隱含了一個價值判斷, 即阿裡未來應該是什麼?馬雲的答案是阿裡未來將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這個未來映射的驅動力, 將不再是目前依靠網路連接和使用者存量帶來的增長。 而是另一種增長, 以新技術、新能源帶來的, 可以超越目前想像速度的增長。

這裡是不是有點耳熟?沒錯, 馬雲在去年雲棲大會上說的“五個新”出現了。

【五個新是一個整體:“造導彈”邏輯的產業隱喻】

“五個新”,

可說是這半年互聯網的最熱詞之一, 其中新零售打開的速率最快。 因為它直接作用於目前線下消費與線上消費的衝突與關聯, 造就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邏輯。 尤其傳統線下企業主和大批的純電商都無比振奮的聽到這個詞背後的邏輯。 很多企業家甚至把“你新零售了沒?”當成一種問候語。

然而在新零售的火爆背後, 似乎遮蔽了另外四個新:新金融、新技術、新製造、新能源的風采。

事實上, 馬雲從來沒說新零售為主其他四個為輔。 正相反, 五個新指向的是全面的行業顛覆, 從能源到金融, 再到產銷的全部法則。 五個新是一個整體, 但是核心推薦金融服務升級、能源反覆運算成功、零售全面融合創新以及製造業進化的唯一動力, 就是技術。

而且這個技術不是指談到能源就找太陽能,零售就用大資料的具體行業技術——也就是馬雲說的兵工廠模式技術。而是大量核心技術進化帶來全部五個新同步生成的技術,一種可以被稱為未來所有能源之首的東西。

阿裡的未來技術戰略起名叫“NASA”,馬雲說是因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驅動人類科技和生活的極大進步,而新經濟體必須建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術思考之上。

這不禁讓我們重新開始考慮,今天的產業邏輯,有多少是站在我們僅僅知道的兵工廠邏輯上的,又有多少是站在從技術思考去一步步推理到應用層的NASA邏輯上的?

這裡面的區別,豈止是萬億可以概括?

【S.I.A:馬雲判斷的三大技術趨勢意味著什麼?】

說了這麼多邏輯層面的東西,那麼新技術到底是什麼呢?

馬雲認為,阿裡的新技術目標要按照三大使命:普惠(Inclusive)、可持續(Sustainable)、健康快樂(Happy&Healthy)。相比於眾多矽谷大佬和頂尖學者提出的技術邏輯,阿裡的邏輯似乎更加重視的是技術與人的合理共存。

當然這與阿裡的本身座標有關,相比冰冷的資料席捲論和人工智慧革命論,阿裡的技術通道指向的是讓技術帶來真實的生活與商業價值,讓更多人受益、讓人類更快樂, 並且讓社會持續發展。這意味著同樣的技術趨勢,阿裡將更加考慮通用化與應用化。此外阿裡坐擁著巨大的商業體系和使用者網路,新技術的不斷進駐如何與這些因素發生深度反應,也令人期待。

在“NASA”的誓師大會上,機器學習、晶片、IoT、作業系統、生物識別已經被明確提及,可見智慧化的產業基礎和應用應該是NASA的第一站。

更加直接的,是NASA計畫近乎于直白的宣佈了,穀歌、英特爾等幾個國際大玩家白熱化爭奪的核心技術領域,阿裡也將以自己的邏輯和風格殺入進去。

貌似,國際和國內互聯網巨頭都開始爭先恐後地打起了未來型技術的主意,這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技術時代的真正距離。

人類距離某徹底改變生活和商業、生產的東西在越來越近,馬雲提出的三大使命S.I.A,或許正是不遠處的大時代,悄悄響起的一聲心跳。

加好友XinTuQuan

馬上關注,天天乾貨,讀懂互聯網!

就是技術。

而且這個技術不是指談到能源就找太陽能,零售就用大資料的具體行業技術——也就是馬雲說的兵工廠模式技術。而是大量核心技術進化帶來全部五個新同步生成的技術,一種可以被稱為未來所有能源之首的東西。

阿裡的未來技術戰略起名叫“NASA”,馬雲說是因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驅動人類科技和生活的極大進步,而新經濟體必須建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術思考之上。

這不禁讓我們重新開始考慮,今天的產業邏輯,有多少是站在我們僅僅知道的兵工廠邏輯上的,又有多少是站在從技術思考去一步步推理到應用層的NASA邏輯上的?

這裡面的區別,豈止是萬億可以概括?

【S.I.A:馬雲判斷的三大技術趨勢意味著什麼?】

說了這麼多邏輯層面的東西,那麼新技術到底是什麼呢?

馬雲認為,阿裡的新技術目標要按照三大使命:普惠(Inclusive)、可持續(Sustainable)、健康快樂(Happy&Healthy)。相比於眾多矽谷大佬和頂尖學者提出的技術邏輯,阿裡的邏輯似乎更加重視的是技術與人的合理共存。

當然這與阿裡的本身座標有關,相比冰冷的資料席捲論和人工智慧革命論,阿裡的技術通道指向的是讓技術帶來真實的生活與商業價值,讓更多人受益、讓人類更快樂, 並且讓社會持續發展。這意味著同樣的技術趨勢,阿裡將更加考慮通用化與應用化。此外阿裡坐擁著巨大的商業體系和使用者網路,新技術的不斷進駐如何與這些因素發生深度反應,也令人期待。

在“NASA”的誓師大會上,機器學習、晶片、IoT、作業系統、生物識別已經被明確提及,可見智慧化的產業基礎和應用應該是NASA的第一站。

更加直接的,是NASA計畫近乎于直白的宣佈了,穀歌、英特爾等幾個國際大玩家白熱化爭奪的核心技術領域,阿裡也將以自己的邏輯和風格殺入進去。

貌似,國際和國內互聯網巨頭都開始爭先恐後地打起了未來型技術的主意,這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技術時代的真正距離。

人類距離某徹底改變生活和商業、生產的東西在越來越近,馬雲提出的三大使命S.I.A,或許正是不遠處的大時代,悄悄響起的一聲心跳。

加好友XinTuQuan

馬上關注,天天乾貨,讀懂互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