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塞罕壩精神世界傳遞,讓綠色永駐

據國際線上報導, 12月5日, 在肯亞奈洛比召開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 世界最大人工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地球衛士獎”。

55年的時間裡, 經過塞罕壩三代務林人的持續奮鬥, 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 還獲得了全世界的讚譽。 可以說, “地球衛士獎”是對這三代務林人最好的褒獎。 褒獎了他們的科學管理, 褒獎他們永不放棄的堅守, 褒獎他們為保衛地球綠色環境做出不可磨滅的功績。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當下, 我們已經從注重經濟發展, 開始轉向注重環境保護。 環境問題,

已經讓人感受到了, 不能再走先發展再治理的閉環。 反思在這個環境問題愈發突出的當下, 如何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片可以呼吸的天空。

塞罕壩林場的務林人們, 用自己的堅守, 將一片貧瘠的沙地變成了綠水青山。 這背後的難度之大, 時間跨度之久, 也是有目共睹。 整整三代人的努力, 才換來了一片綠地的出現。 我們讚賞他們的堅守, 讚賞他們的付出, 也欽佩他們始終不曾放棄的恒心。 但是, 相對於他們的努力而言, 我們也應該明白。 相對於讓沙地變綠地的不易, 亂砍亂伐, 過度開發和隨意排汙等行為, 對於環境破壞的嚴重。 或許, 讓一片綠地的出現, 需要三代人不曾停歇的努力。 但是, 讓一片綠地變成沙地,

或許只需要幾年, 甚至更短。

“地球衛士”的榮譽稱號的確讓許多人為之興奮。 塞罕壩三代務林人的努力, 獲得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但是, 相對于創造的不容易而言, 如何保護當地的環境, 保證塞罕壩不被過度開發, 不讓綠地再度變成沙地, 也是日後工作中的重點。

房玄齡和魏征曾經就“創業難還是守成難”進行過辯論。 在獲得成功之後, 如何保護好這片得來不易的綠地資源, 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尤其是在當下, 環境問題愈發嚴重, 一個成功的案例, 更需要細心的呵護。 “地球衛士獎”的背後, 其實不僅僅是滿滿的榮譽和自豪感, 更是對於保護環境的厚重責任。 誰都不可否認, 我們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時候,

霧霾、沙塵暴的屢屢出現, 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環境。

曾經, 我們覺得霧都倫敦那種猶如漂浮在雲間的畫面, 格外的詩情畫意。 但是, 隨著環境問題的加劇, 我們才知道霧霾其實嚴重危害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 當出門的時候, 口罩成為了我們每個人的標配。 當PM值過高的時候, 我們只能將自己鎖在房間裡的時候, 我們就應該捫心自問, 對於環境保護, 我們究竟能夠做一點什麼?我們很多人, 或許都不能像塞罕壩務林人那樣, 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 換來一片綠地。 但是,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減少自己的環境破壞。

路漫漫, 其修遠兮。 其實, 關於環境保護的問題, “地球衛士獎”是一個很不錯的開頭。

塞罕壩林場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 只要方法得當, 以及不斷的努力, 就有可能重新喚回那抹綠色。 我們致敬那些工作人員, 也需要明白, 這一切的一切, 其實只是一個開始。 保護全球環境, 我們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未來網評論員 劉頌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