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世界排名第一的自由式滑雪場長什麼樣?LAAX之旅|大咖帶路

世界排名第一的自由式滑雪場長什麼樣?瑞士萊克斯LAAX之旅

兩周前剛獲知瑞士萊克斯LAAX滑雪場獲得世界滑雪大獎頒出的2017世界最佳自由式滑雪場,

其主要酒店Rocksresort岩石酒店獲得世界最佳綠色滑雪酒店。 覺得有必要寫一下我去年在萊克斯一周的感受。

交通—便捷與美麗

去萊克斯比想像中方便, 1趟飛機加1趟汽車搞定。 北京直飛瑞士蘇黎世, 國航和瑞士航空每週多班直飛, 一大早起飛(06:45),

因為有時差7小時, 落地還是早上(10:40)。 提前一個月定經濟艙機票可以控制在5千元往返, 商務艙1萬5左右, 很合理。 在滑雪群裡看到有雪友更早預定, 轉機一趟, 可以訂到2千元的經濟艙, 簡直了!

落地蘇黎世機場, 機場免稅店吸引眼球, 是回程時斷手的好地方。

在機場看到一塊看板, “60歲是新的40歲嗎?”說的好。 我希望自己60歲的時候還在滑雪。

機場乘車1個半小時就到達萊克斯, 沿路風景可不是從北京到崇禮路上那種萬物蕭瑟,

而是白純美的阿爾卑斯之路, 我手機舉著一直拍就沒放下來過, 還沒到雪場, 已經覺得11個小時的飛行值了。

在機場看到一塊看板,“60歲是新的40歲嗎?”說的好。我希望自己60歲的時候還在滑雪。

機場乘車1個半小時就到達萊克斯,沿路風景可不是從北京到崇禮路上那種萬物蕭瑟,而是白純美的阿爾卑斯之路,我手機舉著一直拍就沒放下來過,還沒到雪場,已經覺得11個小時的飛行值了。

酒店每棟樓地下是連起來的,有商店,還有存儲雪板的專門房間,每個房間一個大櫃子。酒店房間內部和外立面一樣酷,石材和木材交互,一種自然的粗狂原始感。把環保做到了極致,沒有拖鞋,沒有牙膏牙刷,連沐浴露上都是省水、環保的文字。

雪場—巨大與迷人

開始瞭解雪場吧,占地面積100平方公里,233公里雪道,28條纜車,89條雪道,最大高差近2千米(1100米到3018米),廣闊的野雪區域。

看雪場地圖,我才發現萊克斯其實分為三個小鎮,法萊拉Falera,萊克斯Laax,弗利姆斯Flims,而萊克斯在中間,最大,其它兩個小鎮(名字是我自己翻譯的)各有特色,可以通過纜車和穿梭巴士到達,雪場大就是這樣。實際上我在萊克斯一周,依然沒有時間到其它兩個小鎮去。

開始坐纜車啦,從岩石酒店到雪場中站Crap Sogn Gion的大纜車是最重要的纜車,一次可載幾十人,這一趟1100米落差,要十多分鐘時間,一路看著山上森林、林中小屋和白淨的雪地,欣喜感繼續上升。

Crap Sogn Gion中站到了,有餐廳、咖啡廳和酒吧,真正的阿爾卑斯風景就在眼前。這裡2200米海拔,已經到了雪線以上,已經沒有樹,到處都是雪,但也沒有風,只是藍天下的廣闊白色雪坡,和遠處白雪皚皚的群山。後來我才發現眼前只是雪場的很小一塊面積,廣闊的後山野雪我要後面幾天才會探索。

雪質—雪厚才是王道

萊克斯雪場說是有89條雪道,其實那只是壓過的,目測滿山遍野都可以滑,在我去的前幾天剛下過一場大雪,所以還是很厚很軟和。從中站滑到山底萊克斯小鎮,滑唄記錄一趟是4.2公里,一路山景、林木,小屋,各級別滑雪者,不一而足。

到阿爾卑斯來當然不能只滑道內,其實只需沿著雪道,兩側沒壓過的道外雪就很不錯,給你一種漂浮的感覺,國內只有大雪後的北大壺和萬龍小樹林才有,(當然新疆阿勒泰和吉林長白山西坡也有,可是我還沒去過)。

公園—世界最大U型池

中站Crap Sogn Gion下就是著名的世界最大U型池,長200米,寬22米,高7米,光是站在它前面就感覺顫慄。

當然除了U型池,還有四個公園,各種大小跳臺,呲杆,延綿幾公里。各路高手如野狼般各種姿勢沖下,各種滑雪聲環繞在身邊,就像賽車場裡你追我趕引擎嗡嗡,處在他們之中壓力陡增,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勉強應對一個接一個鋪面而來的道具,後悔沒在國內多練練基本功。

萊克斯公開賽—LAAX OPEN

當然此行亮點是歐洲最重要的單板賽事—LAAX OPEN,萊克斯公開賽,歐美各路高手每年1月中旬齊聚這裡,挑戰U型池和三級大跳臺。現場的觀眾可能有上千人,或站或坐,氣氛不錯。

中國的男子選手張義威和女子選手蔡雪桐、劉佳宇參加了U型池決賽,我和幾位雪友是為數不多的中國雪友在現場助威,由於中國人太少,這幾位選手一出場,攝像機就對準我們幾個歡呼的中國面孔的觀眾。最終男女金牌由美國和加拿大選手獲得,證明北美在單板方面的強勢。張義威獲得第六,蔡雪桐第三,劉佳宇第五。賽後我們還見到了蔡雪桐,她挺好聊天的。之後聽說蔡雪桐在美國阿斯本又獲得了前三名,成績穩定。

後山野雪—無人之境

許多人說到萊克斯就是U型池和公園,其實這裡的野雪面積非常大,從中站Crap Sogn Gion再坐三四趟纜車,就到了後山最高峰,3028米的Bundner Vorab。

這裡有終年不化的冰川和積雪,大雪之後通常有大面積無痕粉雪。我和同行的一位野雪高手紫笛一起探索了這片區域的一部分,邊滑邊看地圖,體會了一般機壓雪道沒有的舒爽。

幸虧我們是搭夥,厚厚的積雪可能會掩藏各種有風險的地形,比如坑和懸崖。當我們滑到一處很乾淨的坡面,各種痕跡都沒有了,說明這裡沒人來過,我們正要慶倖又是無痕粉雪,卻突然意識到可能有風險,立即停下觀察,發現前面就是一處懸崖。湊過去小心查看,雖然沒有90度,也有70-80度,上面有岩石和灌木,下不下去?我們猶豫了近半個小時,決定不冒險,往回爬。卸了板子爬了得有半個小時,才回到可以通往另外一條路的坡上,累到要癱。

萊克斯自由式訓練學院—高大全

萊克斯的另外一大亮點就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自由式訓練學院—Freestyle Academy Laxx,我連續兩晚都去了,實在太好玩。1200平米的空間裡有蹦床、攀岩、滑板、跳臺、滑板、旱冰。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教練很友善,專業指導的同時不會給人壓力,從換衣服到穿上他們專門的鞋子,從熱身到體驗各種器材,讓你像孩子一樣玩得開心,又學會一些技術要領和保護自己的知識。

吃的—東西南北

瑞士是歐洲中心,萊克斯的餐廳自然以西餐為主,也有東方菜比如日料和東南亞菜,中餐我沒有專門找,因為我不是不吃中餐會shi星人。

在Flims一側的中站有一個圓錐形黃色大帳篷叫La Vacca,是吃烤肉的,中間有個大火爐燒著木塊。一天中午我們探索了Flims廣闊的野雪區域後在此大快朵頤,肉量太大,很生猛,我們東方人吃得齜牙咧嘴也實在吃不完。

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晚餐,在雪道邊的大木屋,叫Tegia Larnags,需要從岩石酒店步行上坡一段路,吃的是瑞士當地的燉菜,吃完下坡時坐了雪橇。挺神經的,黑咕隆咚的夜裡,就著一點昏紅的路燈,一路飛馳,吃了好多雪花,臉也吹得冰涼,還摔了一個大跟頭,但厚厚的雪和喝得半暈的頭讓這一切都變得很柔軟。

住的—奢簡由人

萊克斯有多種價位的酒店,四五星級的有岩石酒店和旁邊的Signina,都是滑進滑出,有游泳池和健身房。另外雪場還建設了青年旅社,裝修風格獨特,單人間很有設計感,四人間、六人間和八人間則價格非常合理,僅僅20-30瑞士法郎一晚上,核人民幣也就一兩百。具體的感受和崇禮太舞的鷹巢青旅相似。據說非常受許多玩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年輕人的推崇。這樣其實打破了阿爾卑斯上雪場都是昂貴甚至奢侈的高門檻,讓年輕人也可以消費得起,吸引更多的人群滑雪,以應對歐洲逐漸蕭退的滑雪市場。

氣候—不冷又無風

萊克斯的氣候宜人,溫度不低,在零下5-10度之間,最重要是沒有風,晴天時非常舒服,吊椅上的人都不用把護罩放下來。但最好還是戴上護臉,防止被曬。

自由—自由式無處不在

阿爾卑斯山是現代雙板滑雪發源地,Alpine Ski,高山滑雪一詞,字面意思就是阿爾卑斯山滑雪。但是在萊克斯,可以看到許多的單板,不愧是歐洲第一自由滑雪勝地,連在岩石酒店路邊的臺階都被人修成了自由式呲杆的地方,我們晚上經過看見幾個人在這裡玩,板刃和鐵杆之間滋滋地擦出火花。

藝術—豐富的體驗

單板大牌BURTON在岩石酒店的廣場辦起現場噴繪藝術展,幾個噴繪藝術家和制板師傅現場製作,讓人大開眼界。

三位身著黑衣的表演者,或踩高蹺,或頭頂火,或持鎖鏈,走在廣場的人群中為大家帶來娛樂。

音樂—白天滑晚上蹦

到了夜晚,就著萊克斯公開賽的熱度,室外音樂會開始了,廣場上燈光、煙霧和人影混在一起。臺上似乎是很受歡迎的德語歌手,每首歌一開始台下都是歡呼聲。還好這裡的夜不算太冷,音樂也大多鼓噪跳舞,大家蹦一蹦更暖和。許多小朋友都站在音響上蹦,比他們的家長還高興。

孩子們—漫山遍野

說到小朋友,這幾天看到的小朋友的密度太高了,可以說是漫山遍野,從手推車裡的吸奶嘴小嬰兒到四五歲就跳包、呲杆、飛U型槽的“小野狼”們,讓我理解為什麼這裡的人滑雪水準普遍這麼高,滑雪文化這麼濃郁,真是滑雪從娃娃抓起。這裡山高,雪厚,景色美,幹嘛不滑。

科技—黑科技埋在雪裡

待了幾天,就發現萊克斯處處展示著最新的科技,以管理好雪場的運營。手機LAAX APP上可以即時看到雪場一共多少客人,如圖顯示是此時有14550人過了票閘,三個區域分別幾千人,還能看到具體每個纜車的人數,據此可以選擇去人少的區域,減少纜車排隊時間,疏解雪場交通。另外酒店樓下還有自動售雪票機,我觀察到一對老夫婦在機器錢刷卡買了票,應該容易用。

Reto—瑞士雪圈傳奇人物

以上的一切,都是一個62歲老人(1955年生人)主導創辦起來的,他就是傳奇人物Reto Gurtner(我暫且翻譯為雷拓古特納),萊克斯雪場纜車公司、滑雪學校和岩石酒店以及該地區十幾家酒店和住宅的擁有者,是阿爾卑斯地區據我所知唯一一位垂直擁有一家大型雪場所有產業的開發者。要知道,不管是在法國、瑞士、還是義大利,基本上這些產業都是分開所有,獨自運營,這些是歷史發展造成的。萊克斯的垂直運營和北美雪場的風格一致,因為Reto早年曾在美國加州UCLA上學,也將北美的自由式滑雪帶回歐洲並發揚光大。

他的另外一項令人欽佩的成就,嗯,你看他腿上坐著的四歲小女孩,看著像Reto 的孫女吧。你naïve了,那是他女兒。是的,實際上照片裡我左手邊還有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是這女孩的弟弟!我問Reto昨天我看見他是不是帶著兒子在Burton的小公園玩拖牽單板。他說是的,你得花時間陪家人。62歲,兒子3歲,你服嗎?

在機場看到一塊看板,“60歲是新的40歲嗎?”說的好。我希望自己60歲的時候還在滑雪。

機場乘車1個半小時就到達萊克斯,沿路風景可不是從北京到崇禮路上那種萬物蕭瑟,而是白純美的阿爾卑斯之路,我手機舉著一直拍就沒放下來過,還沒到雪場,已經覺得11個小時的飛行值了。

酒店每棟樓地下是連起來的,有商店,還有存儲雪板的專門房間,每個房間一個大櫃子。酒店房間內部和外立面一樣酷,石材和木材交互,一種自然的粗狂原始感。把環保做到了極致,沒有拖鞋,沒有牙膏牙刷,連沐浴露上都是省水、環保的文字。

雪場—巨大與迷人

開始瞭解雪場吧,占地面積100平方公里,233公里雪道,28條纜車,89條雪道,最大高差近2千米(1100米到3018米),廣闊的野雪區域。

看雪場地圖,我才發現萊克斯其實分為三個小鎮,法萊拉Falera,萊克斯Laax,弗利姆斯Flims,而萊克斯在中間,最大,其它兩個小鎮(名字是我自己翻譯的)各有特色,可以通過纜車和穿梭巴士到達,雪場大就是這樣。實際上我在萊克斯一周,依然沒有時間到其它兩個小鎮去。

開始坐纜車啦,從岩石酒店到雪場中站Crap Sogn Gion的大纜車是最重要的纜車,一次可載幾十人,這一趟1100米落差,要十多分鐘時間,一路看著山上森林、林中小屋和白淨的雪地,欣喜感繼續上升。

Crap Sogn Gion中站到了,有餐廳、咖啡廳和酒吧,真正的阿爾卑斯風景就在眼前。這裡2200米海拔,已經到了雪線以上,已經沒有樹,到處都是雪,但也沒有風,只是藍天下的廣闊白色雪坡,和遠處白雪皚皚的群山。後來我才發現眼前只是雪場的很小一塊面積,廣闊的後山野雪我要後面幾天才會探索。

雪質—雪厚才是王道

萊克斯雪場說是有89條雪道,其實那只是壓過的,目測滿山遍野都可以滑,在我去的前幾天剛下過一場大雪,所以還是很厚很軟和。從中站滑到山底萊克斯小鎮,滑唄記錄一趟是4.2公里,一路山景、林木,小屋,各級別滑雪者,不一而足。

到阿爾卑斯來當然不能只滑道內,其實只需沿著雪道,兩側沒壓過的道外雪就很不錯,給你一種漂浮的感覺,國內只有大雪後的北大壺和萬龍小樹林才有,(當然新疆阿勒泰和吉林長白山西坡也有,可是我還沒去過)。

公園—世界最大U型池

中站Crap Sogn Gion下就是著名的世界最大U型池,長200米,寬22米,高7米,光是站在它前面就感覺顫慄。

當然除了U型池,還有四個公園,各種大小跳臺,呲杆,延綿幾公里。各路高手如野狼般各種姿勢沖下,各種滑雪聲環繞在身邊,就像賽車場裡你追我趕引擎嗡嗡,處在他們之中壓力陡增,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勉強應對一個接一個鋪面而來的道具,後悔沒在國內多練練基本功。

萊克斯公開賽—LAAX OPEN

當然此行亮點是歐洲最重要的單板賽事—LAAX OPEN,萊克斯公開賽,歐美各路高手每年1月中旬齊聚這裡,挑戰U型池和三級大跳臺。現場的觀眾可能有上千人,或站或坐,氣氛不錯。

中國的男子選手張義威和女子選手蔡雪桐、劉佳宇參加了U型池決賽,我和幾位雪友是為數不多的中國雪友在現場助威,由於中國人太少,這幾位選手一出場,攝像機就對準我們幾個歡呼的中國面孔的觀眾。最終男女金牌由美國和加拿大選手獲得,證明北美在單板方面的強勢。張義威獲得第六,蔡雪桐第三,劉佳宇第五。賽後我們還見到了蔡雪桐,她挺好聊天的。之後聽說蔡雪桐在美國阿斯本又獲得了前三名,成績穩定。

後山野雪—無人之境

許多人說到萊克斯就是U型池和公園,其實這裡的野雪面積非常大,從中站Crap Sogn Gion再坐三四趟纜車,就到了後山最高峰,3028米的Bundner Vorab。

這裡有終年不化的冰川和積雪,大雪之後通常有大面積無痕粉雪。我和同行的一位野雪高手紫笛一起探索了這片區域的一部分,邊滑邊看地圖,體會了一般機壓雪道沒有的舒爽。

幸虧我們是搭夥,厚厚的積雪可能會掩藏各種有風險的地形,比如坑和懸崖。當我們滑到一處很乾淨的坡面,各種痕跡都沒有了,說明這裡沒人來過,我們正要慶倖又是無痕粉雪,卻突然意識到可能有風險,立即停下觀察,發現前面就是一處懸崖。湊過去小心查看,雖然沒有90度,也有70-80度,上面有岩石和灌木,下不下去?我們猶豫了近半個小時,決定不冒險,往回爬。卸了板子爬了得有半個小時,才回到可以通往另外一條路的坡上,累到要癱。

萊克斯自由式訓練學院—高大全

萊克斯的另外一大亮點就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自由式訓練學院—Freestyle Academy Laxx,我連續兩晚都去了,實在太好玩。1200平米的空間裡有蹦床、攀岩、滑板、跳臺、滑板、旱冰。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教練很友善,專業指導的同時不會給人壓力,從換衣服到穿上他們專門的鞋子,從熱身到體驗各種器材,讓你像孩子一樣玩得開心,又學會一些技術要領和保護自己的知識。

吃的—東西南北

瑞士是歐洲中心,萊克斯的餐廳自然以西餐為主,也有東方菜比如日料和東南亞菜,中餐我沒有專門找,因為我不是不吃中餐會shi星人。

在Flims一側的中站有一個圓錐形黃色大帳篷叫La Vacca,是吃烤肉的,中間有個大火爐燒著木塊。一天中午我們探索了Flims廣闊的野雪區域後在此大快朵頤,肉量太大,很生猛,我們東方人吃得齜牙咧嘴也實在吃不完。

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晚餐,在雪道邊的大木屋,叫Tegia Larnags,需要從岩石酒店步行上坡一段路,吃的是瑞士當地的燉菜,吃完下坡時坐了雪橇。挺神經的,黑咕隆咚的夜裡,就著一點昏紅的路燈,一路飛馳,吃了好多雪花,臉也吹得冰涼,還摔了一個大跟頭,但厚厚的雪和喝得半暈的頭讓這一切都變得很柔軟。

住的—奢簡由人

萊克斯有多種價位的酒店,四五星級的有岩石酒店和旁邊的Signina,都是滑進滑出,有游泳池和健身房。另外雪場還建設了青年旅社,裝修風格獨特,單人間很有設計感,四人間、六人間和八人間則價格非常合理,僅僅20-30瑞士法郎一晚上,核人民幣也就一兩百。具體的感受和崇禮太舞的鷹巢青旅相似。據說非常受許多玩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年輕人的推崇。這樣其實打破了阿爾卑斯上雪場都是昂貴甚至奢侈的高門檻,讓年輕人也可以消費得起,吸引更多的人群滑雪,以應對歐洲逐漸蕭退的滑雪市場。

氣候—不冷又無風

萊克斯的氣候宜人,溫度不低,在零下5-10度之間,最重要是沒有風,晴天時非常舒服,吊椅上的人都不用把護罩放下來。但最好還是戴上護臉,防止被曬。

自由—自由式無處不在

阿爾卑斯山是現代雙板滑雪發源地,Alpine Ski,高山滑雪一詞,字面意思就是阿爾卑斯山滑雪。但是在萊克斯,可以看到許多的單板,不愧是歐洲第一自由滑雪勝地,連在岩石酒店路邊的臺階都被人修成了自由式呲杆的地方,我們晚上經過看見幾個人在這裡玩,板刃和鐵杆之間滋滋地擦出火花。

藝術—豐富的體驗

單板大牌BURTON在岩石酒店的廣場辦起現場噴繪藝術展,幾個噴繪藝術家和制板師傅現場製作,讓人大開眼界。

三位身著黑衣的表演者,或踩高蹺,或頭頂火,或持鎖鏈,走在廣場的人群中為大家帶來娛樂。

音樂—白天滑晚上蹦

到了夜晚,就著萊克斯公開賽的熱度,室外音樂會開始了,廣場上燈光、煙霧和人影混在一起。臺上似乎是很受歡迎的德語歌手,每首歌一開始台下都是歡呼聲。還好這裡的夜不算太冷,音樂也大多鼓噪跳舞,大家蹦一蹦更暖和。許多小朋友都站在音響上蹦,比他們的家長還高興。

孩子們—漫山遍野

說到小朋友,這幾天看到的小朋友的密度太高了,可以說是漫山遍野,從手推車裡的吸奶嘴小嬰兒到四五歲就跳包、呲杆、飛U型槽的“小野狼”們,讓我理解為什麼這裡的人滑雪水準普遍這麼高,滑雪文化這麼濃郁,真是滑雪從娃娃抓起。這裡山高,雪厚,景色美,幹嘛不滑。

科技—黑科技埋在雪裡

待了幾天,就發現萊克斯處處展示著最新的科技,以管理好雪場的運營。手機LAAX APP上可以即時看到雪場一共多少客人,如圖顯示是此時有14550人過了票閘,三個區域分別幾千人,還能看到具體每個纜車的人數,據此可以選擇去人少的區域,減少纜車排隊時間,疏解雪場交通。另外酒店樓下還有自動售雪票機,我觀察到一對老夫婦在機器錢刷卡買了票,應該容易用。

Reto—瑞士雪圈傳奇人物

以上的一切,都是一個62歲老人(1955年生人)主導創辦起來的,他就是傳奇人物Reto Gurtner(我暫且翻譯為雷拓古特納),萊克斯雪場纜車公司、滑雪學校和岩石酒店以及該地區十幾家酒店和住宅的擁有者,是阿爾卑斯地區據我所知唯一一位垂直擁有一家大型雪場所有產業的開發者。要知道,不管是在法國、瑞士、還是義大利,基本上這些產業都是分開所有,獨自運營,這些是歷史發展造成的。萊克斯的垂直運營和北美雪場的風格一致,因為Reto早年曾在美國加州UCLA上學,也將北美的自由式滑雪帶回歐洲並發揚光大。

他的另外一項令人欽佩的成就,嗯,你看他腿上坐著的四歲小女孩,看著像Reto 的孫女吧。你naïve了,那是他女兒。是的,實際上照片裡我左手邊還有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是這女孩的弟弟!我問Reto昨天我看見他是不是帶著兒子在Burton的小公園玩拖牽單板。他說是的,你得花時間陪家人。62歲,兒子3歲,你服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