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玩轉太極拳 修身更養性

“行家一伸手, 便知有沒有。 ”太極拳是 中國傳統體育專案, 講究剛柔並濟、動 靜結合, 其深邃的文化底蘊和顯著的健 身效果, 深受市民喜愛。

近年來, 隨著全民健身這一理念在我市 深入推進, 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太極拳健身 運動中。 每一個清晨, 他們都會練習太極 拳, 給這座城市帶來體育活力。

七旬老人每天堅持練太極

太極運動愛好者漸趨年輕化

晨練的形式多種多樣, 除了跑步、健 走、登山, 還有打太極拳。 每當天濛濛亮, 在巴人廣場、藍灣國際廣場、新天地廣場 等各個大小廣場, 亦或是南龕山、望王山 頂, 都能看到一群太極拳愛好者的身影。

昨7 月 15 日正式成立。 市太極拳協會會長劉雲 太介紹, 市太極拳協會是一支充滿活力的 群眾健身隊伍, 從成立至今, 愛好者們以 興趣為基礎、以健身為目標, 逐漸步入了 普及與提高、展演與交流、單獨輔導與交 叉輔導、各隊晨練與廣場活動。

“太極拳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從肉到 骨、從血到氣、從隨意肌到不隨意肌, 以至 於全身的每一個細胞, 無不在運動, 謂之 ‘以心行氣, 以氣運身’, 這是看不見的全 身運動。 如今, 市太極拳協會有十四支隊 伍, 總人數達 3000人。 ”劉雲太稱, 在眾多 太極拳愛好者中, 年齡最大的八十幾歲, 年齡最小的二十幾歲。

據悉, 近幾年, 市太極拳協會裡的高 級教練、武術六段位老師會到黨政機關以 及一些中小學裡教習太極拳基本知識和 簡易太極拳, 大家的參與度非常高。 如果有對太極拳感興趣的市民, 都可 以加入協會練習太極拳。

三十二式太極劍

練習太極拳17年 義務傳授興致高

李碧芳今年 60 歲, 練習太極拳已有 17 年, 以致於她看上去絲毫不像60歲的人。

“練太極拳對心腦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 善, 可顯著降低高血脂症的發病機率, 促進心 肺功能及能量代謝, 且能平衡經絡, 使人體末 端微循環得到改善。 ”李碧芳說, 她從 2001 年 開始練習太極拳。 隨著對太極拳的不斷練 習, 功夫越來越好,

李碧芳時常被邀請去作太 極拳指導, 如今培訓的學員已上百人。 “不論 嚴寒酷暑, 我們都會在人民廣場練習太極拳, 如果下雨, 就在市圖書館一樓練, 我們也歡迎 更多的市民加入到這項運動中。 ”

書法是紙上的太極拳

太極拳是流動的書法

“太極拳與書法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 寶, 它們一文一武, 兩個似乎無關的概念, 但 在文化內涵、美學藝術和養心健身上確有異 曲同工之妙。 ”市太極拳協會副秘書長苟毅臨 池學書30餘年, 對太極拳酷愛有加且習練10 年有餘, 對他而言, 太極拳與書法有許多相通 之處, 因此, 他總結起來便是“書法是紙上的 太極拳, 太極拳是流動的書法。 ”

夫妻一起學太極拳

培養出共同興趣

“雖然我練習太極拳不久,

只有一年多時 間, 但是我已經深深喜歡上了它。 ”市民羅女 士說, 太極拳的一招一式, 在她看來猶如“汲 取了天地之精華, 融匯了一股子氣。 ”

去年, 羅女士加入市太極拳協會, 久而久 之, 她感受到太極拳給她帶來的變化。 “練習 時需要靜心、決心、恒心、耐心與信心, 我堅持 了這麼久, 身邊很多朋友都說我現在看上去 活力滿滿。 ”羅女士說, 她老公看到她的變化 後, 也加入了進來。 現在, 他們夫妻二人每天 清晨換好裝備就從家出發, 到人民廣場打太 極拳。 “我女兒今年 5 歲半, 待女兒滿 9 歲時, 也讓她來練習。 ”羅女士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