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9考研:學碩與專碩對比的五大疑問

面對考研, 很多同學會問, 考研到底是考學碩還是考專碩?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到底哪個好?

從2017年的考研的人數來看, 專碩已經突破了學碩, 比例占到52%。 將來還會有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考專碩, 我們應該把專碩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來考慮。 因為考很多學碩專業招生人數非常的少, 甚至有可能不招, 也有可能主要招推免生, 而不招考研的學生。 預計到2020年, 專業碩士的招生人數和學術碩士的招生人數比例可能是7:3。

目前全國總共有39個名列的專碩二級學科, 其底下開的不同的專業碩士的方向很多。

比如教育碩士, 會分教育碩士、物理教育碩士、英語教育碩士等, 但是招生院校會在後面加上“(專碩)”的字樣。 這就意味著傳統的那些比較理論的專業, 也在開專碩的學科。

學碩和專碩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 學制不太相同。 專業碩士基本上都是兩年, 第一年會非常忙, 因為基本上第一年要把所有該修的學分全部修完, 學業會比較繁重。 第二年開始實習、找工作、寫論文畢業。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 它短平快的, 實踐快, 效率比較高。 而學術碩士基本上都是三年, 但並非說專碩裡面沒有三年, 也有。 學術碩士一般都是三年, 少部分的學碩是兩年半。 學碩學制更長, 學的東西也會更多, 專業的含金量會更扎實, 理論功底會更厚,

這是學界的普遍認識。

第二, 培養方向不同, 這是學碩和專碩最大的不同。 一般來說選擇專碩就是沖著實踐去的。 如果考了專碩, 將來再去考博會不撿便宜。 老師有可能不要你, 因為很多都是碩博連讀, 老師講求學術門派, 學術功底。 所以如果將來想要考博就沖著學碩考, 因為專碩是沖著實踐去的, 功利一些, 複合一些, 目的就是為了將來能夠更快的找一個好工作。 而學術碩士更側重于理論研究, 更講究碩博連讀。

關於學碩和專碩找工作的問題, 很多HR也不知道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有多大差別。 除非是那種特別講求學術功底的地方, 才會問你是學碩還是專碩。 有這種鑒別能力的用人單位非常少, 除非那種極其頂尖的,

會限定就要學術碩士, 就要某一個學校畢業的。

所以如果考研是沖著將來就業去的, 沖著短平快去的, 專業碩士撿便宜, 因為它的學制短就兩年多的時間, 並且現在很多學校在專碩的教學中往往會引進很多社會力量。 這些老師講的東西接地氣, 能夠快速的運用於實踐。

對於專碩, 考生有幾個比較普遍的疑問, 對此, 為大家做出了一些解答:

第一:專碩含金量低?專碩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越來越高, 現在基本沒有什麼差別。

第二:相對於學碩專碩是否會更好考?專碩不代表好考, 因為很多專碩的專業現在已經非常熱了。 只是說同樣一個學科專業裡面, 它如果既有學碩又有專碩, 專碩會相對來說比學碩容易一點點,

只是相對的不代表專碩絕對好考。

第三:專碩可不可以考博?專碩是不限制你考博, 但是你考博的成功性概率比較小。

第四:有些人想先沖著比較難考的學碩士去考, 如果考不上, 可不可以調到相應的專碩?可以肯定存在這種可能性。 例如新聞學, 如果一個學校招新聞學, 又招新聞傳播專碩。 如果新聞學競爭過於激烈, 同學院的其他新聞傳播碩士還有缺額的話, 學校很有可能優先的把學碩調到專碩。 但是這種情況往往伴隨非常大的偶然性。 反過來, 如果考了專碩, 有沒有可能去調劑學術碩士呢?從目前看到的政策上來講, 並沒有進行嚴格的約束。 但基本上沒有見到開始報的是專碩沒考上, 調學碩調成功了。 學碩的很多學校會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

如果沒招滿, 即便不要也不招專碩的學生。

第五:專碩是不是必須是往屆生?專碩沒有限制你是應屆生還是往屆生。 專碩裡面只有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和工程管理碩士, 要求有三年以上(針對本科畢業生)或五年以上(針對高職高專畢業生)工作經驗, 除此以外專碩並不限制你是應屆還是往屆。

在專碩與學碩的選擇方面, 建議考生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 如果你讀研的目的是沖著文憑去的, 就考專碩, 因為專碩相對更簡單。 如果你的讀研是沖著學術理論去的, 就讀學碩。

第二, 如果專業方向選擇是基礎性專業, 優先考慮學碩。 如果是實踐性專業, 優先考慮專碩。

第三個,從難度和投入產出比方面的考量。如果你的實力可以考上一個好學校的專碩,那就不要去考一個一般學校的學碩。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的牌子一定能夠蓋過專碩和學碩的差異。同樣一個專業類別,去到更好的學校,比你去讀一個所謂的學碩更撿便宜。

第四,考慮重學校與重學科。一般來講,如果重學科,一般是學術碩士的方向,要重學校一般都是專碩的方向。如果讀學碩,沖著學術去的,學科實力就更加重要。

考研的難度不是將來決策一個人應該是考學碩還是去考專碩的核心指標。如果想要讓你的回報比較合理,讓你將來的考研有意義,難度永遠繞不過去。所以千萬不能為了因為這個專業好考所以我去考,這種選擇方法是有問題的。考研並沒有什麼性價比高的專業,所以選擇學碩和專碩,難度一定不是最後的指標。

第三個,從難度和投入產出比方面的考量。如果你的實力可以考上一個好學校的專碩,那就不要去考一個一般學校的學碩。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的牌子一定能夠蓋過專碩和學碩的差異。同樣一個專業類別,去到更好的學校,比你去讀一個所謂的學碩更撿便宜。

第四,考慮重學校與重學科。一般來講,如果重學科,一般是學術碩士的方向,要重學校一般都是專碩的方向。如果讀學碩,沖著學術去的,學科實力就更加重要。

考研的難度不是將來決策一個人應該是考學碩還是去考專碩的核心指標。如果想要讓你的回報比較合理,讓你將來的考研有意義,難度永遠繞不過去。所以千萬不能為了因為這個專業好考所以我去考,這種選擇方法是有問題的。考研並沒有什麼性價比高的專業,所以選擇學碩和專碩,難度一定不是最後的指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