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學品質國家標準將公佈,這份課程設計指南速速收藏!

越來越多的教師希望通過創新課堂形式吸引學生關注, 但萬變不離其宗, 他們最渴望的就是提升教學效果。 而無論是授課形式還是教學目標, 都應該被寫在課程設計方案之中。

新聞連結:

12月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表示, 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類教學品質國家標準將公佈。 它對其中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標準、課程設置等等, 師資隊伍, 實踐教學能力的要求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 (中國新聞網, 2017-12-06)

給課堂加“料”的一點心機

“讓課堂氛圍一直‘嗨’下去, 讓學生沒心思上網,

沒時間私語。 ”

“‘屁股決定腦袋’是新聞評論寫作的‘不二法門’。 ”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學院教師岳廣鵬喜歡用有趣的段子説明學生接受本課程內容。 課上, 他還時常調侃自己的一襲長髮。 一句“我的個性就像頭髮一樣不受束縛”讓不少學生印象深刻。

同樣走紅網路的還有在課上唱歌的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鄒有峰老師, “我之前也會根據教學的安排, 應景地唱一些歌曲, 讓學生們喜歡上我這堂課, 就達到了目的。 ”

服務於教學安排, 教師們上課也是絞盡腦汁把各種可以應用的形式搬進課堂。 形式的創新值得鼓勵, 因為課堂創新目的是更好地進行教學, 吸引學生注意力, 但也有人提出“過分娛樂化的形式不可取”。 對此我們不置可否,

但有一點能夠肯定的是, 無論形式如何千變萬化, 服務教學的宗旨不可變, 而教學目的和一些切實可行的舉措都應該被寫進課程設計方案之中。

“七問”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理念在中國高校還較少被提及。 它是指在課程未進入實施階段先對課程存在形態和運行模式進行設計, 這其中包括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內容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課程內容的具體組織形式或組織結構的選擇和安排等內容。 在綜合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學中心和斯坦福大學教學相關部門提供的關於課程設計的一些資料之後, 我們認為通過如下七個問題可以完成常規的課程設計流程。

本課程目標是什麼?

按照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學中心的建議,

教師需要提前至少六個月規劃新的課程。 在此過程中, 教師們可以向那些教授相同或類似課程的同事請教學習。 如果是團隊教學, 教師需要與教學夥伴們提前至少六個月討論課程目標、教學原理、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政策, 以及每一位教師的具體職責。

確定課程目標, 其目的是明確學生需要學習和完成的目標。 這些課程目標可以説明教師決定本課程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可以使用哪些教學方法, 哪些作業和考試比較適合, 等等。 盡可能具體, 並確保這些課程目標是可衡量的。 在考慮課程目標時, 授課教師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五至十年內, 你希望學生記住本課程的什麼內容?

●你的課程將對學生產生哪些影響?

●在這門課上, 學生應該習得哪些技能?

●這門課與其他課程有何聯繫?如何才能相應地制定課程目標?

●此外, 還應該瞭解可能修讀這門課程的學生的典型特徵(他們的學術準備情況、專業或學術興趣等), 思考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理解本課程內容。

以基礎化學課程為例, 大學的基礎化學一般是幾個學科的基礎課程, 而學習的學生的學術興趣涉及多個學科。 那麼, 該課程目標應如何制定?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學中心對此做了示範:

●教授化學課程必須涵蓋的內容, 以説明學生為其他課程和標準化考試做好準備。

●教授學生需要在大學理科課程中取得成功必備的學習技能, 這些技能與高中的技能截然不同。

例如, 教學生如何有效地在小組中學習。

●教學生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展示化學在其他領域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向學生展示化學的美。

教授哪些內容?

從上述目標出發, 教師下一步需要考慮教授哪些課程內容。 授課教師一般都已對需要涵蓋其中的主要主題有很好的認識。 但是, 要想徹底瞭解, 還需要查閱相關領域的主要教科書、主要期刊的關注點, 同時參考同事的教學大綱。

至於如何安排這些內容,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都建議教師按時間先後順序或者採用教科書本身的順序來進行授課。 另外, 還可以考慮按抽象主題到具體主題的順序授課, 或者理論和應用主題交替進行, 也可以根據需要的方法、技能來對課程主題進行分組。在選擇本課程的主要主題並決定教授順序時,教師需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我是否需要先教授某些技能,然後再討論它的用途?

●我需要先介紹一個特定的理論,然後再用具體的例子或問題來解釋它嗎?

應該怎樣授課?

一旦確定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師就需要思考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選擇並開發與班級規模匹配且與課程目標一致的教學方法和工具。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考慮以下問題和建議:

●你想怎樣度過課堂時光呢?是在課堂上演講,還是把大量時間花在其他活動上?

●你的教學風格是什麼?你將如何調整以適應課程目標、班級規模,以及可能修讀本課程的學生類型?

●哪種教學方法(講授式還是討論式教學)最能滿足你的課程目標?

●客座講師或對相關領域有經驗的人是否能針對某個話題提出特別見解?

●有沒有哪部電影恰好涉及本期主題?

●在確定是否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某種技術時,確定該技術將説明你達到的具體目標。仔細計畫,確定如何將技術與傳統的教學工具(如黑板)結合起來。

同時,教師也可以考慮將一定量的內容教授任務委託給學生。研究表明,當學生在教授內容時,他們的資訊記憶和理解能力將達到最高水準。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解釋積極參與課程內容講授的價值,另外,可能還需要花一些課堂時間和辦公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探索,並協助學生為同伴教學做準備。這樣學生們才不會認為同伴教學是教師逃避教學職責的一種表現。

如何評估學習效果?

此後,教師需要確定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規劃作業和考試的形式。評估必須與課程目標相結合。例如,如果一個課程目標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考試不應該只包含要求學生回憶事實的問題,而應該包含一些讓學生解決具體的、精心挑選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作業是否能反映並有助於實現本課程目標?

●考試和小測驗的目的是否與本課程的目標一致?它們是否能衡量學生在課程中達到你所設定的學習目標的程度?

●學生們是否有機會獲得並實踐考試和主要作業所要求的技能?

需要哪些教材?

可能和大多數老師的看法一樣,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滿足教師授課的所有需求。只是大多數學生更喜歡將課程內容整合在一起的教科書。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本內容,而自己通過講授來呈現不同的觀點,或者填補課本中存在的空白。如果不選擇普遍的教科書,教師就需要考慮所選閱讀材料和課程之間的關係。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對課程的接受度。

除了必備書籍之外,閱讀材料還可以包括進一步闡述如何運用或提供其他觀點的文章。當你給出一個額外的閱讀列表時,要指出哪些書可以幫助學生做專案或解決問題,哪些書可以在寫論文的時候參考,哪些資源對缺乏背景知識的學生或那些希望深入瞭解某些學科的人有幫助。

本課程有哪些規定?

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制定課程政策,確定將如何對所有的作業、論文、考試進行評分。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行評分。教師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還需要提前決定將如何處理諸如遲到、缺勤、作業延遲、申請延期或重考等問題。另外,教師還需要瞭解學術誠信的政策,制定預防和應對剽竊和作弊的措施。

教學大綱該怎麼撰寫?

下一步是撰寫課程的教學大綱。通過之前的工作,確定了教學目標和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成果,這些都將成為教學大綱應該體現的內容。教學大綱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內容:課程名稱、時間和地點;需要的課本和其他材料;課程主題;主要的作業和考試;關於評分、學術誠信、出勤和遲交作業的政策;教師和教學助理的聯繫資訊;等等。

在完成課程大綱之後,可以讓同事提出修改意見。例如,課程內容是否足夠充實以挑戰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如果學生提出建議,本課程是否足夠靈活以整合這些建議?這門課的主要主題夠突出嗎?

至此,課程設計的過程告一段落。不過,課程設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因此教師還需不定期完善課程設計。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在規劃和修改課程的時候,要記住教授的核心概念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重要性。只關注內容很快會導致教師過分強調基於知識的技能,而忽視布魯姆分類法中強調的更高層次的思考技能的教學。

連結:

1956年,芝加哥大學教授本傑明·布魯姆發表《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他給出的認知技能列表,按照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排列,依次為: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其中,分析、綜合、評價被認為是高階思維技巧。此後,這六種思維級別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主要參考文獻: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網站、斯坦福大學網站

也可以根據需要的方法、技能來對課程主題進行分組。在選擇本課程的主要主題並決定教授順序時,教師需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我是否需要先教授某些技能,然後再討論它的用途?

●我需要先介紹一個特定的理論,然後再用具體的例子或問題來解釋它嗎?

應該怎樣授課?

一旦確定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師就需要思考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選擇並開發與班級規模匹配且與課程目標一致的教學方法和工具。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考慮以下問題和建議:

●你想怎樣度過課堂時光呢?是在課堂上演講,還是把大量時間花在其他活動上?

●你的教學風格是什麼?你將如何調整以適應課程目標、班級規模,以及可能修讀本課程的學生類型?

●哪種教學方法(講授式還是討論式教學)最能滿足你的課程目標?

●客座講師或對相關領域有經驗的人是否能針對某個話題提出特別見解?

●有沒有哪部電影恰好涉及本期主題?

●在確定是否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某種技術時,確定該技術將説明你達到的具體目標。仔細計畫,確定如何將技術與傳統的教學工具(如黑板)結合起來。

同時,教師也可以考慮將一定量的內容教授任務委託給學生。研究表明,當學生在教授內容時,他們的資訊記憶和理解能力將達到最高水準。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解釋積極參與課程內容講授的價值,另外,可能還需要花一些課堂時間和辦公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探索,並協助學生為同伴教學做準備。這樣學生們才不會認為同伴教學是教師逃避教學職責的一種表現。

如何評估學習效果?

此後,教師需要確定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規劃作業和考試的形式。評估必須與課程目標相結合。例如,如果一個課程目標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考試不應該只包含要求學生回憶事實的問題,而應該包含一些讓學生解決具體的、精心挑選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作業是否能反映並有助於實現本課程目標?

●考試和小測驗的目的是否與本課程的目標一致?它們是否能衡量學生在課程中達到你所設定的學習目標的程度?

●學生們是否有機會獲得並實踐考試和主要作業所要求的技能?

需要哪些教材?

可能和大多數老師的看法一樣,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滿足教師授課的所有需求。只是大多數學生更喜歡將課程內容整合在一起的教科書。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本內容,而自己通過講授來呈現不同的觀點,或者填補課本中存在的空白。如果不選擇普遍的教科書,教師就需要考慮所選閱讀材料和課程之間的關係。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對課程的接受度。

除了必備書籍之外,閱讀材料還可以包括進一步闡述如何運用或提供其他觀點的文章。當你給出一個額外的閱讀列表時,要指出哪些書可以幫助學生做專案或解決問題,哪些書可以在寫論文的時候參考,哪些資源對缺乏背景知識的學生或那些希望深入瞭解某些學科的人有幫助。

本課程有哪些規定?

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制定課程政策,確定將如何對所有的作業、論文、考試進行評分。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行評分。教師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還需要提前決定將如何處理諸如遲到、缺勤、作業延遲、申請延期或重考等問題。另外,教師還需要瞭解學術誠信的政策,制定預防和應對剽竊和作弊的措施。

教學大綱該怎麼撰寫?

下一步是撰寫課程的教學大綱。通過之前的工作,確定了教學目標和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成果,這些都將成為教學大綱應該體現的內容。教學大綱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內容:課程名稱、時間和地點;需要的課本和其他材料;課程主題;主要的作業和考試;關於評分、學術誠信、出勤和遲交作業的政策;教師和教學助理的聯繫資訊;等等。

在完成課程大綱之後,可以讓同事提出修改意見。例如,課程內容是否足夠充實以挑戰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如果學生提出建議,本課程是否足夠靈活以整合這些建議?這門課的主要主題夠突出嗎?

至此,課程設計的過程告一段落。不過,課程設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因此教師還需不定期完善課程設計。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在規劃和修改課程的時候,要記住教授的核心概念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重要性。只關注內容很快會導致教師過分強調基於知識的技能,而忽視布魯姆分類法中強調的更高層次的思考技能的教學。

連結:

1956年,芝加哥大學教授本傑明·布魯姆發表《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他給出的認知技能列表,按照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排列,依次為: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其中,分析、綜合、評價被認為是高階思維技巧。此後,這六種思維級別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主要參考文獻: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網站、斯坦福大學網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