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養娃成本調查:北上廣二百多萬,西北小城市超百萬

養娃成本調查:北上廣二百多萬, 西北小城市超百萬

秦玉龍/文

《中國十大城市育兒成本排行榜》

在網上, 一張《中國十大城市育兒成本排行榜》走紅朋友圈,

其中北京以276萬居首, 上海以247萬位居第二, 深圳以216萬居第三。 地處大西北的西安也上榜了, 排在第九位, 養娃成本142.5萬元。

把一個孩子養到18歲或大學畢業, 到底要花多少錢?這筆賬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沒有仔細算過。 有網路媒體調查顯示, 大中城市父母養大一個身體健康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 平均要花費49萬元。

你要問了:在大西北甘肅平涼這樣的小城市, 把一個孩子養大成人需要花多少錢?這些錢都花到了哪些地方?記者通過調查, 為你打開問號。

生不生二胎?養不養得起才是關鍵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分開, 甘肅平涼城區部分父母紛紛考慮起二胎的問題。 面對不斷增加的生活和撫養教育成本, 生育二胎對家長們也就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責任。 生還是不生二胎, 的確是個問題。

最近, 記者通過線上問卷, 線下走訪, 對近50名平涼城鎮居民進行了調查, 經過計算得出, 一個平涼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 家長大概將為其花費近30萬元的養育成本。 這樣的經濟成本,

讓大部分家長覺得養孩子非常有壓力。 從回饋資訊來看, 約一半家長認為, 孩子大學、中學階段的花費最高, 小學階段最低。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 不同職業、不同群體、不同收入水準的家庭, 育兒成本相差較大。 對於小孩每月平均支出這個問題, 有些家庭年收入較高的家長表示, 差不多平均算下來每月在1000元左右, 一年大約1.2——1.5萬元上下, 從出生到18歲, 大概需要花費20多萬元, 再加上四年大學或讀研費用, 花費超過30萬元。 而家庭收入水準中等一般的家長則坦言, 平均算下來孩子每月支出大概500多元, 一年大概五六千元, 養到18歲大約花費10萬多, 加上大學四年費用或讀研費用, 接近20萬元。 家庭收入水準較低的家長反映,

自己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 總花費差不多十多萬元。

採訪中, 家有男孩的家長們普遍認為, 孩子買房子、娶媳婦是最大的開支項目, 加上生活、教育成本, 接近或超過了百萬元。 所以, 他們認為, 網上轉發的《十大城市育兒成本排行榜》所列金額差不多, 因為大城市人養孩子生活、教育成本更高, 房價也更高。

市民劉女士今年51歲, 在市直某事業單位上班, 丈夫做生意, 家庭年收入在6位數以上。 她告訴記者, 自己的兒子今年剛結婚, 她大概算估算了一下, 從兒子出生到大學畢業, 再到結婚, 一共花費了150多萬元, 其中購買、裝修婚房和操辦婚禮一項, 就花掉了將近100萬元。 她認為, 幸好丈夫是做生意的, 收入比較好, 如果是一個普通工薪家庭,

估計兒子買房子、娶媳婦這樣的大額支出, 只有到銀行去貸款了。 人說“養兒防老”, 她認為“養兒太累”。 她身邊很多同事, 熬到退休了, 頭髮也白了, 還要給兒子還房貸。

教育不能吝嗇, 各種特長補習花費高

調查顯示,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 從小孩3歲上幼稚園開始, 教育成為最花錢的支出。一位元80後家長告訴記者,學雜費僅僅是教育支出的一小部分,特長費和補習費,才是教育支出的大頭。此外,孩子的吃、穿、娛樂、醫療也成為主要支出,尤其是幼稚園、小學階段的孩子,這些方面的支出,佔據了教育總支出的大部分。

據瞭解,一個家庭條件中等一般的城市家庭,孩子從懷孕到出生,就需要花一大筆錢。這筆錢包括:孕前、孕期及哺乳期的營養費,產前的檢查費和住院生產費,嬰兒的奶粉、尿片、衣物等用品費,多則萬把元,少則數千元。上幼稚園一學期入園費、伙食費為2000多元,另加課本費、興趣班費、訂奶費、班費等費用,這一學年的費用大概在3000多元,三年將近一萬元。

市民吳女士告訴記者,小學、初中雖然現在免除了學雜費,但孩子們上英語輔導班、音樂、舞蹈等形形色色培訓班、強化班以及買鋼琴都要花錢,九年下來至少也要幾萬元。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上高中、讀大學花銷費用最高。除了學雜費之外,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家長還要為其上高中額外支出一筆建校贊助費(擇校費)、藝術特長培訓費等等,再加上大學四年費用,普通中等平涼城市家庭養個孩子,差不多需要花費二三十萬元。據市民楊先生講,他是個女兒,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老楊粗略算了一下,女兒從出生到結婚,養育成本接近40萬元。高中時女兒學習成績不好,他就為女兒在蘭州報了一個播音主持班,利用週末、假期去學習,一年培訓費等各種費用將近3萬元,學了兩年,花了六七萬元。他認為,比起養兒子的家長,自己養個女兒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起碼不用給女兒花彩禮、買婚房,省下了一大筆錢。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元家長,孩子的年花費大部分在3000到5000元,其中最多的一個家長一年花費近一萬元。市民劉先生說,儘管長輩都催著要二胎,但考慮到今後養育孩子的生活支出、教育支出、婚嫁支出,想生二胎也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

一切為了孩子,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

在平涼,儘管城鄉居民、不同階層之間因收入水準、經濟狀況不同,各家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也不一樣,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養孩子越來越高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記者在調查時問及“在孩子的經濟支出方面,您是否感覺到壓力?”這個問題時,大多數家長表示有壓力,只能咬牙扛著。

記者獲悉,2016年平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00餘元。也就是說,一個三口之家的城市家庭,一年的總收入大約7萬多元,除去必要的生活花銷以及其他開支,所剩餘額基本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從統計部門發佈的資料來看,2016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046.46元,其中教育消費人均達到了809.19元,占到文教娛樂總支出的77%,說明人們對教育的投入依然毫不吝嗇,主要涉及子女上學費用、特長培訓、課外輔導等。

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教育、買房、結婚,每一筆的付出相加,成了父母心中算不清的、苦中有甜的糊塗賬。當記者問:你為孩子花了多少錢?大多數家長均表示從未算過,也算不清楚,大概估算一下,確實不是個小數目。49歲的市民王女士,是一個典型的三口之家,兒子24歲。她說,24年來,從幼稚園到小學到大學,在兒子身上花了差不多20多萬元,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二分之一。幸好兒子成績好,還省下了一大筆擇校、補習費用,總花費在同齡人圈子裡不算高。但讓他發愁的是,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不願意考公務員,目前在一家公司打工,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基本上剛夠自己花。今後娶媳婦、買婚房,還需要一大筆錢,而自己一年的家庭收入不過五六萬元,現在平涼房價這麼高,我們都快愁死了。

記者調查發現,與60、70年代的人不同,80一代家長對於養娃花費,有半數家長已經採取了應對措施。至於這筆錢的準備方式,有些家庭已經專門開設了孩子教育帳戶,每月往裡面存錢,最高的已經專門為小孩的成長準備了30萬元。也有部分家庭採取買保險、教育基金等方式,每年為小孩準備一筆費用。有一個經商的家長則很自豪地表示:“我已經為娃娃準備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他的娃娃今年才9歲。

至於那些生了二胎的家長,心情則是喜憂參半。市民李女士去年添了個男寶寶。上週末,她掰著指頭給記者曬起了自家的養娃開支:“以上尿布、奶粉是花銷的大頭,還有衣服鞋子、玩具什麼的,這是每個季度都會不定期採購的商品。此外還有固定資產:像嬰兒床、嬰兒車、奶瓶、消毒鍋等,還有兒子吃得是進口洋奶粉,比國產奶粉貴了好幾倍,一年僅此一項花費至少在萬元以上,這賬簡直不能細算!”

眼看著花錢如流水,精明的李女士也在想著法子怎麼能省錢,她的訣竅是上網淘,“小孩的衣服、玩具現在我都是在網上買,至少能省一半錢。拿玩具來說,我曾在商場給寶寶買個玩具花了200多元,後來在網上看到同樣牌子的玩具只要50多元,簡直後悔死了!”

雖然寶寶才一歲多,李女士一家卻為他將來上幼稚園、小學乃至中學做起了打算。“平涼實行的是劃片招生,我現在住的房子不在理想的幼稚園、小學劃片招生範圍,將來上學肯定麻煩。而理想的幼稚園、小學,一年只招那麼多娃娃,名額有限。所以,我正在籌畫換房子,雖然要貸款負債,但為了兒子將來考慮,我們也就豁出去了。”她表情堅定地說。

教育成為最花錢的支出。一位元80後家長告訴記者,學雜費僅僅是教育支出的一小部分,特長費和補習費,才是教育支出的大頭。此外,孩子的吃、穿、娛樂、醫療也成為主要支出,尤其是幼稚園、小學階段的孩子,這些方面的支出,佔據了教育總支出的大部分。

據瞭解,一個家庭條件中等一般的城市家庭,孩子從懷孕到出生,就需要花一大筆錢。這筆錢包括:孕前、孕期及哺乳期的營養費,產前的檢查費和住院生產費,嬰兒的奶粉、尿片、衣物等用品費,多則萬把元,少則數千元。上幼稚園一學期入園費、伙食費為2000多元,另加課本費、興趣班費、訂奶費、班費等費用,這一學年的費用大概在3000多元,三年將近一萬元。

市民吳女士告訴記者,小學、初中雖然現在免除了學雜費,但孩子們上英語輔導班、音樂、舞蹈等形形色色培訓班、強化班以及買鋼琴都要花錢,九年下來至少也要幾萬元。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上高中、讀大學花銷費用最高。除了學雜費之外,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家長還要為其上高中額外支出一筆建校贊助費(擇校費)、藝術特長培訓費等等,再加上大學四年費用,普通中等平涼城市家庭養個孩子,差不多需要花費二三十萬元。據市民楊先生講,他是個女兒,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老楊粗略算了一下,女兒從出生到結婚,養育成本接近40萬元。高中時女兒學習成績不好,他就為女兒在蘭州報了一個播音主持班,利用週末、假期去學習,一年培訓費等各種費用將近3萬元,學了兩年,花了六七萬元。他認為,比起養兒子的家長,自己養個女兒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起碼不用給女兒花彩禮、買婚房,省下了一大筆錢。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元家長,孩子的年花費大部分在3000到5000元,其中最多的一個家長一年花費近一萬元。市民劉先生說,儘管長輩都催著要二胎,但考慮到今後養育孩子的生活支出、教育支出、婚嫁支出,想生二胎也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

一切為了孩子,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

在平涼,儘管城鄉居民、不同階層之間因收入水準、經濟狀況不同,各家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也不一樣,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養孩子越來越高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記者在調查時問及“在孩子的經濟支出方面,您是否感覺到壓力?”這個問題時,大多數家長表示有壓力,只能咬牙扛著。

記者獲悉,2016年平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00餘元。也就是說,一個三口之家的城市家庭,一年的總收入大約7萬多元,除去必要的生活花銷以及其他開支,所剩餘額基本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從統計部門發佈的資料來看,2016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046.46元,其中教育消費人均達到了809.19元,占到文教娛樂總支出的77%,說明人們對教育的投入依然毫不吝嗇,主要涉及子女上學費用、特長培訓、課外輔導等。

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教育、買房、結婚,每一筆的付出相加,成了父母心中算不清的、苦中有甜的糊塗賬。當記者問:你為孩子花了多少錢?大多數家長均表示從未算過,也算不清楚,大概估算一下,確實不是個小數目。49歲的市民王女士,是一個典型的三口之家,兒子24歲。她說,24年來,從幼稚園到小學到大學,在兒子身上花了差不多20多萬元,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二分之一。幸好兒子成績好,還省下了一大筆擇校、補習費用,總花費在同齡人圈子裡不算高。但讓他發愁的是,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不願意考公務員,目前在一家公司打工,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基本上剛夠自己花。今後娶媳婦、買婚房,還需要一大筆錢,而自己一年的家庭收入不過五六萬元,現在平涼房價這麼高,我們都快愁死了。

記者調查發現,與60、70年代的人不同,80一代家長對於養娃花費,有半數家長已經採取了應對措施。至於這筆錢的準備方式,有些家庭已經專門開設了孩子教育帳戶,每月往裡面存錢,最高的已經專門為小孩的成長準備了30萬元。也有部分家庭採取買保險、教育基金等方式,每年為小孩準備一筆費用。有一個經商的家長則很自豪地表示:“我已經為娃娃準備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他的娃娃今年才9歲。

至於那些生了二胎的家長,心情則是喜憂參半。市民李女士去年添了個男寶寶。上週末,她掰著指頭給記者曬起了自家的養娃開支:“以上尿布、奶粉是花銷的大頭,還有衣服鞋子、玩具什麼的,這是每個季度都會不定期採購的商品。此外還有固定資產:像嬰兒床、嬰兒車、奶瓶、消毒鍋等,還有兒子吃得是進口洋奶粉,比國產奶粉貴了好幾倍,一年僅此一項花費至少在萬元以上,這賬簡直不能細算!”

眼看著花錢如流水,精明的李女士也在想著法子怎麼能省錢,她的訣竅是上網淘,“小孩的衣服、玩具現在我都是在網上買,至少能省一半錢。拿玩具來說,我曾在商場給寶寶買個玩具花了200多元,後來在網上看到同樣牌子的玩具只要50多元,簡直後悔死了!”

雖然寶寶才一歲多,李女士一家卻為他將來上幼稚園、小學乃至中學做起了打算。“平涼實行的是劃片招生,我現在住的房子不在理想的幼稚園、小學劃片招生範圍,將來上學肯定麻煩。而理想的幼稚園、小學,一年只招那麼多娃娃,名額有限。所以,我正在籌畫換房子,雖然要貸款負債,但為了兒子將來考慮,我們也就豁出去了。”她表情堅定地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