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造中國水電“走出去”升級版

表彰優秀外籍員工

組織烏干達當地雇員開展崗位技能培訓

向納卡坎瓦小學捐贈文體用品

馬曉霖 李靖雲

能源類企業是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類型, 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實力, 在世界各地打造出一批有著明顯中國特色的能源工程和專案, 這些專案甚至被冠以“某某國的大慶油田”、“某某國的三峽工程”等名號。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是中國水電行業最早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國有企業, 其承建、開發的多個項目被載入世界水利水電建設史冊, 並被譽為當地的“三峽工程”。 以他們的經驗來說, 走出去的中國能源企業該如何將中國經驗帶給世界?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自身優勢的?寧夏衛視《解碼一帶一路》欄目主編馬曉霖專訪了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劉增學。

中國水電走出國門 優勢明顯

馬曉霖: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工程承包和中小型能源電力投資領域的知名品牌, 那麼在您看來, 我們中國企業這些年在海外都積累了哪些比較優勢?我們跟一些比較強大的對手相比還有哪些不足?我們應該如何去彌補這些短板?

劉增學:我們跟西方公司從上世紀開始競爭時, 完全是憑著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 因為我們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西方的要低, 那個時候我們是沒有真正的管理優勢的。 一路走到今天, 我們現在的人口紅利基本上沒有了, 但我們經過將近40年國際市場的打拼, 已經培育了一批比較熟悉國際市場、懂得國際市場的商務運作和管理的人才。

我們現在跟西方公司競爭的, 不僅僅是勞動力成本, 我們的管理能力也在提高, 所以在競爭項目的時候, 我們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馬曉霖:我覺得我們還有一個重要優勢, 那就是作為國企, 我們集團化、聯合作戰這種能力恐怕是單一公司很難做到的。 您認為中國企業在這種聯合工程和整合能力方面, 是否也有優勢?

劉增學:為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國家對全產業鏈走出去和編隊出海的需求非常旺盛。 對於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資助和貸款, 都要求我們把所有的產業鏈整體的帶出去, 而不是單一項目走出去。 比如說做承包的或做土建的就只是單一做土建,

這個優勢確實是別的國家和企業不能比擬的。 我們剛剛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 沿用的是英國標準、美國標準、德國標準, 因為我們承建的是這些國家啟動的項目。 但隨著我們國家企業從上世紀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我們已經從起初的建設者身份, 到現在逐漸做到EPC+F , 也就是工程總承包加上融資的幫助, 這樣就帶動了整個產業鏈。 因為EPC是工程總承包, 從設計、施工到整個採購設備全部由我們一家來完成, 那麼就意味著把中國製造的產品能更多地帶到國際上去用。 一般只要是EPC+F這種項目, 我們是堅決要把中國的機電產品成套帶出——全部在國內配套, 然後全部帶出。 因為你拿中國製造的產品跟西方產品做銜接也需要一個過程, 而如果從末端到中端到高端全部由中國的產品來集成,則是非常容易的,也是比較切合實際的。另一方面,我們在國際市場上,還要把中國的標準帶出去,把我們三峽集團的標準帶出去。事實上,我們三峽集團在某些方面的標準是比國家標準的要求還要嚴格的。

打造“走出去”升級版 前景廣闊

馬曉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準不一,但普遍面臨著電力工業相對落後的局面,有些國家甚至長期處於未通電狀態,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而水電則是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且環保的重要手段。您走過不同的地區,從東南亞、中亞到西亞、北非,甚至是歐洲。您能否給我們講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現在的水電發展能力究竟怎麼樣,未來我們在這方面的工程建設空間有多大?

劉增學:現代水電的開發,完成度比較高的還是西方國家,他們的水電開發已經基本上做到極致了。中國現在在水電利用開發方面是走到了世界的中游,而一些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水電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全球的能源結構應該都是向著清潔能源的方向發展,因為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而清潔能源多數是可再生能源,像水電、太陽能、光伏等都是清潔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國際社會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中,清潔能源佔有的比例會越來越高,所以有著充足水資源的欠發達國家,其基礎設施建設中肯定也是需要水電的。一直以來,我國進出口銀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有優惠政策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水電專案開發不像股票,今天買了,明天可以賣,你就獲利了;水電開發是週期長、投入資金比較大,而且回報時間也比較長的項目,但是水電基礎設施建設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長久的基本建設,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馬曉霖:中國的水電建設在海外的專案很多,工程領域也各有不同。不過,普通民眾實際上對水電建設還是有一些神秘感,除了覺得項目很大以外,它的複雜性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劉增學:水電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土木工程,也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機電設備工程,而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完整的專案工程。從水電建設的規劃到真正投入運行產生效益,也許要10年,甚至要百年。比如我們的三峽工程就是從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開始提出,經歷了百年,才真正獲得效益的。從複雜性來說,水電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工程項目,而且專案是從最早的規劃、勘探、征地就開始的;施工也通常遠離居民區,屬於荒郊野外、高山峽谷,工作條件跟工廠流水線生產和坐辦公室很不一樣,這可能會讓大家感覺神秘;在原材料運輸方面,有時戰線會拉得比較長。比如我們在非洲某些國家做工程,這個國家既不生產水泥,也不生產鋼材,這些都得我們想辦法解決。有很多國家基礎設施不足,沒有電力,沒有道路,國家根本發展不起來,他們想改善的願望很強烈,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全面協調管理。

馬曉霖: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從因地制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角度來講,根據您多年的海外實操經驗,您覺得政府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多做些工作,給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劉增學:實際上我們這些大型國企、央企在走向國際的時候,一直都在和政府部門進行協調。項目做市場開發的時候,我們就向駐在國的領事館報到——我們的企業一直在做國際市場,所以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規矩。但在我看來,現在政府應當在市場秩序管理上多介入一些,目前同類型的央企和國企在市場競爭中有時還是有點無序,需要借助於政府的條例和法令來整頓國際競爭的市場秩序,避免央企和國企之間的惡性競爭,這才能真正體現出我們是國家的企業,真正做到整齊劃一。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政府如果在某個層面及時進入參與整頓,不僅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也更能維護國家的形象。

(《解碼一帶一路》是寧夏衛視創辦的一檔高端訪談節目,節目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核心內容,就“一帶一路”建設中所涉及的熱點尤其是經濟與貿易投資熱點問題,與世界各國、不同行業的嘉賓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各種訊息的組合、不同觀點的交鋒,為人們呈現全球化背景下最真實、客觀、全面的“一帶一路”圖景。作者馬曉霖為博聯社總裁、國際問題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解碼一帶一路》欄目主編兼主持人;李靖雲為《解碼一帶一路》欄目執行主編,資深媒體人。)

而如果從末端到中端到高端全部由中國的產品來集成,則是非常容易的,也是比較切合實際的。另一方面,我們在國際市場上,還要把中國的標準帶出去,把我們三峽集團的標準帶出去。事實上,我們三峽集團在某些方面的標準是比國家標準的要求還要嚴格的。

打造“走出去”升級版 前景廣闊

馬曉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準不一,但普遍面臨著電力工業相對落後的局面,有些國家甚至長期處於未通電狀態,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而水電則是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且環保的重要手段。您走過不同的地區,從東南亞、中亞到西亞、北非,甚至是歐洲。您能否給我們講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現在的水電發展能力究竟怎麼樣,未來我們在這方面的工程建設空間有多大?

劉增學:現代水電的開發,完成度比較高的還是西方國家,他們的水電開發已經基本上做到極致了。中國現在在水電利用開發方面是走到了世界的中游,而一些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水電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全球的能源結構應該都是向著清潔能源的方向發展,因為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而清潔能源多數是可再生能源,像水電、太陽能、光伏等都是清潔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國際社會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中,清潔能源佔有的比例會越來越高,所以有著充足水資源的欠發達國家,其基礎設施建設中肯定也是需要水電的。一直以來,我國進出口銀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有優惠政策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水電專案開發不像股票,今天買了,明天可以賣,你就獲利了;水電開發是週期長、投入資金比較大,而且回報時間也比較長的項目,但是水電基礎設施建設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長久的基本建設,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馬曉霖:中國的水電建設在海外的專案很多,工程領域也各有不同。不過,普通民眾實際上對水電建設還是有一些神秘感,除了覺得項目很大以外,它的複雜性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劉增學:水電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土木工程,也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機電設備工程,而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完整的專案工程。從水電建設的規劃到真正投入運行產生效益,也許要10年,甚至要百年。比如我們的三峽工程就是從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開始提出,經歷了百年,才真正獲得效益的。從複雜性來說,水電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工程項目,而且專案是從最早的規劃、勘探、征地就開始的;施工也通常遠離居民區,屬於荒郊野外、高山峽谷,工作條件跟工廠流水線生產和坐辦公室很不一樣,這可能會讓大家感覺神秘;在原材料運輸方面,有時戰線會拉得比較長。比如我們在非洲某些國家做工程,這個國家既不生產水泥,也不生產鋼材,這些都得我們想辦法解決。有很多國家基礎設施不足,沒有電力,沒有道路,國家根本發展不起來,他們想改善的願望很強烈,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全面協調管理。

馬曉霖: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從因地制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角度來講,根據您多年的海外實操經驗,您覺得政府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多做些工作,給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劉增學:實際上我們這些大型國企、央企在走向國際的時候,一直都在和政府部門進行協調。項目做市場開發的時候,我們就向駐在國的領事館報到——我們的企業一直在做國際市場,所以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規矩。但在我看來,現在政府應當在市場秩序管理上多介入一些,目前同類型的央企和國企在市場競爭中有時還是有點無序,需要借助於政府的條例和法令來整頓國際競爭的市場秩序,避免央企和國企之間的惡性競爭,這才能真正體現出我們是國家的企業,真正做到整齊劃一。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政府如果在某個層面及時進入參與整頓,不僅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也更能維護國家的形象。

(《解碼一帶一路》是寧夏衛視創辦的一檔高端訪談節目,節目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核心內容,就“一帶一路”建設中所涉及的熱點尤其是經濟與貿易投資熱點問題,與世界各國、不同行業的嘉賓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各種訊息的組合、不同觀點的交鋒,為人們呈現全球化背景下最真實、客觀、全面的“一帶一路”圖景。作者馬曉霖為博聯社總裁、國際問題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解碼一帶一路》欄目主編兼主持人;李靖雲為《解碼一帶一路》欄目執行主編,資深媒體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