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劉正榮:金融與互聯網結合應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12月5日, 2017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與金融”分論壇在烏鎮成功舉辦。 新華社副社長劉正榮出席會議並在大會上致辭。 劉正榮表示, 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帶來了很多好處, 包括促進了金融的不斷創新與資源的高效配置等, 但其實質仍是互聯網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 這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 也不應改變金融監管的規則, 只是金融監管有了新的要求。 金融的本原是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與互聯網結合應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任何違背這一本原的趨向都應防範和糾正。

以下為演講摘要:

尊敬的朱從玖副省長,

劉國強行長助理, 李東榮會長, 尊敬的莫里斯博士,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互聯網與金融論壇, 很高興新華社能夠與中國人民銀行一道主辦今天的論壇, 我代表新華社感謝朋友們對論壇的關注、支持和參與, 要特別感謝來自國外的朋友來到這裡分享觀點和知識。

互聯網是個好東西, 人人可以擁有它。 有了互聯網人們可以更好地協作和分享, 我們的想像力也因此更加豐富, 我們的未來還將因互聯網變得更加美好。 互聯網是個工具, 是先進的技術。 像其他任何工具和技術一樣, 當用於社會公共服務時, 就具有了社會屬性、就具有了兩面性, 這也是互聯網普及過程中不斷產生新話題的原因。

前天, 互聯網之父羅伯特·卡恩先生講述了互聯網起源, 他特別強調互聯網是開放的技術架構, 這對於我們認識互聯網十分重要。 互聯網的先進性在於其開放性, 這也是互聯網的基本特性, 無論是利用互聯網還是解決互聯網上出現的問題, 都需要我們認識互聯網的這一基本特性。

今天, 我們討論互聯網與金融這個話題, 並把回歸綠色、共用作為主題, 這也與互聯網基本特性有關。 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帶來了很多好處, 包括促進了金融的不斷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產品的日益豐富、服務的有效延伸。 嫁接上互聯網, 金融服務業變得更加綠色、普惠, 這也必將助推數字經濟的大發展。 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在為人們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

也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 各種金融犯罪更容易發生, 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難度變得更大。 如何使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服務更加可信、更加安全, 是我們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今天的話題是互聯網與金融, 我認為這個表述比較好。 不管把什麼金融服務嫁接到互聯網上, 其實質是互聯網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 而不是嫁接了互聯網就變成了另一個行業。 金融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 也不應改變金融監管的規則, 只是金融監管有了新的內涵、新的要求。 金融的本原是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與互聯網結合應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任何違背這一本原的趨向都應防範和糾正。

金融是特殊的行業,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始終堅守安全第一的原則, 維護金融安全需要各相關行為主體承擔應盡的責任。 加強行業監管是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 監管是手段, 不是目的, 有效監管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讓更多的人受益。

在資訊網路化的時代背景下, 越來越多的服務向互聯網延伸, 行業管理也必然延伸到互聯網空間。 在互聯網與金融結合的過程中, 不管誰在互聯網上提供金融服務, 也不管在互聯網上提供什麼樣的金融服務, 都應該服從行業管理, 任何服務提供者都不應以技術為藉口, 而回避監管、規避責任。 風險和不安全因素主要源于人的行為, 人的思維和行為是受資訊影響的,

在網路空間傳播正能量資訊就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傳播正確的資訊就產生正確、引導的作用, 由於通過互聯網發佈資訊, 越來越便捷和迅速, 加上各種利益驅動, 誤導性金融資訊的殺傷力又越來越大, 有必要規範金融資訊在互聯網上的發佈秩序, 這是促進金融安全不可或缺的方面。 權威、客觀、及時的金融資訊服務以及科學的金融知識傳播, 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金融資訊消費需求, 而且有利於促進金融安全。

作者:小未

本文轉載自未央網,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與發佈方立場無關。 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 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 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