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郟縣成人教育革故鼎新 蓄勢勃發

背景:成人教育在歷史上最早就是“掃盲”, 隨著時間的推移, 國人文化水準逐步提高, 成人教育的任務也發生了變化, 上世紀九十年代, 由原來的“掃盲”轉化為農民技術培訓;本世紀初, 為服務于國家“陽光工程”戰略, 成人教育的任務轉化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 在這樣的背景下, 縣城內許多培訓機構應運而生, 勞動局的再就業培訓、農業局的農民技術培訓、私立培訓機構的電腦培訓、文憑加技術培訓、外出務工培訓等等, 這些培訓機構職能重疊、冗繁複雜、政出多門, 私立機構良莠不齊, 效果極不理想,

成教領域曾一度迷惘, 急需統一協調, 整合資源, 找准目標, 精准定位。

2016年國家頒佈了《2010年—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提出了“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全民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 設立了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 給成人教育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勵, 推動、促進了該領域的積極發展。

郟縣成人教育自2011年以來, 在該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 迅速健康成長, 逐漸形成並固化為穩定模式, 它一改過去簡單再就業培訓服務形式, 獨闢蹊徑, 在社區文化培訓上下苦功夫, 依託教育系統優勢, 整合社區居民意願, 不斷策劃活動延展宣傳, 建立各種百姓喜愛專案集中點, 將“全民終身教育”順利落實到百姓家庭的生活中,

並廣受歡迎, 得到縣域社區居民的回應和認可, 擎起郟縣公益活動的榮耀藍天, 精雕細琢出令人豔羨的人民美好生活學習模式, 創新了縣域成人教育內涵, 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為郟縣走向學習型社會預鋪積澱, 給許多家庭帶去知識、美好和健康, 為社會穩定和諧助力。

那他們究竟做了什麼?怎麼做的?成效如何呢?記者通過實地採訪瞭解到:

郟縣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儀式

成人教育冷鍋變熱灶 星火順勢燎原

郟縣成人教育從曾經的迷茫中走出, 到枯木逢春, 激情澎湃創新成就自己的特色模式, 經歷了自身的涅槃重生。 他們在打造團隊、重建組織構架上狠下功夫, 為匹配國家的城鄉社區教育要求, 郟縣成立了社區教育委員會, 副縣長任主任, 各局主要領導為成員, 在郟縣教育體育局設立社區教育辦公室。 各鄉鎮、辦事處、企事業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組織機構, 形成了縣、鄉、社區三級社區教育管理模式。 他們先後下發了一系列指導性檔,

建立健全了目標責任制、工作章程以及管理、培訓、考核、獎勵、督導評估等一系列機制。 每年至少召開社區教育推進會、座談會4次以上, 保證了社區教育規範有序運作, 讓社區民眾切實享受到文化上的關愛。

他們借助自身教師資源優勢, 聘請縣委黨校、職業中專、郟縣一高、二高、縣教師進修學校等各方面的學術型專家, 組成專職教師36人、兼職教師100余人、志願者服務人員300余人, 全方位的社區專兼職教師隊伍, 成為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了確保社區教育工作的蓬勃發展, 搭建好成人教育陣地平臺, 郟縣縣委、縣政府撥付專項經費, 用於培訓活動經費、改善辦公條件和社區教育品牌項目、居民學習點的建設。 現已開闢培訓室300㎡、辦公用房120㎡,

配齊電腦、印表機等辦公用品;建成社區教育學院1所, 社區教育學校6所, 社區教育中心14所, 社區居民穩定學習點近百個, 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社區教育網路。 薛店鎮、長橋鎮、白廟鄉、廣天鄉等鄉鎮, 被省教育廳授予省級示範性鄉鎮, 成為鄉鎮開展社區教育的典範, 為推動農村社區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親子共讀現場活動

郟縣合唱團參賽留影

選群眾喜愛的培訓項目 迅速獲回應

在基礎構架和平臺準備工作穩固後,他們積極探索社區成人教育新途徑。首先通過細緻全面的社區入戶摸排民意調查,瞭解群眾實際生活中強烈需求培訓專案,根據踏實的問卷調查,選出群眾喜愛的學習專案,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並在不斷實踐中創造了“六個依託”工作法:

一、依託社區教育學院和社區教育學校,採取邀請專家專題講座、志願者服務等形式,先後開展了電腦實用技術、電腦使用、消防安全、健康保健、太極拳、健身操、舞蹈、法律、書法、合唱、禮儀、家教等培訓,累計培訓256期,培訓居民8萬余人次。

二、依託中小學、幼稚園,邀請有經驗的專家講授,定期組織學生家長進行家教知識培訓,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質和教育子女的能力,惠及居民2.4萬多人次。

三、依託校外素質教育基地,開展青少年素質教育培訓,惠及未成年人3萬餘人次。

四、依託本縣勞動就業訓練中心,以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勞動者為物件,開展了面向城鎮轉移和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先後培訓4萬餘人次。

五、依託職業學校、鄉鎮成人文化學校,開展了餐飲、種植、養殖、淘寶網店等實用技術培訓,先後培訓3萬餘多人次。

六、依託縣鄉村三級教育網路,協調各局培訓資源,對農產品經紀人和農村網路經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村遷居城市居住人員進行城市文化素質培訓,全年培訓量不低於10萬人次。

三年來,培訓居民年均28萬多人次,社區居民參加培訓率達到50.3%。

郟縣書香郟縣讀書會現場

點起公益之火 引燃數萬人學習熱情

在踏實的實踐過程中,郟縣社區成人教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開創性的舉辦了許多深得民心的大型社區與家庭學員互動活動,成功引燃了郟縣全民學習讀書的熱情,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7年10月20日,“2017年郟縣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順利啟動,活動在“以宣導全民終身學習理念,建設學習型城區”宗旨下,提出了“郟縣處處飄書香,家家戶戶是學堂”的目標和口號,利用週末、節假日等業餘時間對青少年和家長進行公益培訓。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讀誦國學經典為方式,很好地把愛國敬業、個人道德、家風家道融入學習中,使社會道德建設落實到每個家庭中。他們開展傳統文化講座百餘期、親子夏令營13期,參加的青少年和家長近兩萬餘人次。

活動面向廣大郟縣社區居民,特別是中老年人等重點群體,開展講座、培訓、觀摩、座談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鼓勵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館等公共場館開展“學習開放日”、“主題活動日”、“專題講座”等活動,提供學習服務。鼓勵説明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農民技術學校等機構,面向農村社區開展宣講、諮詢和培訓服務。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社會組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科學技術等為內容,通過開展好書推薦、好書誦讀、數位化閱讀、書友會、書香之家等學習宣傳活動,推動全民閱讀。

活動推動各類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資源向社區開放。動員組織有條件的普通中學、職業學校、成人技術學校、社區學校和其他社會教育機構積極參與活動周。發揮場地、設備設施、教學資源、師資優勢,就近面向城鄉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參與社區教育,開放數位化資源及服務。

為穩定活動成果,他們開展了社區教育成果展示活動。宣傳展示該縣大力發展社區教育、職工教育、各類學校開展的繼續教育、農村成人繼續教育、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優質資源開放共用等方面的優秀工作案例和發展成果,製作社區教育宣傳版面進行形象展示。

為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他們還開展了“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項目”遴選與表彰活動。挖掘出了一批全民終身學習的勵志故事和典型人物,形成了活動帶動、機制調整跟進、穩定管道,固化實踐成果的良性迴圈。

在其帶動和指導下,整個暑假,郟縣很多家長自願在社區、廣場、街道等場所成立公益讀書點,清晨的郟縣到處飄揚著朗朗讀書聲,許多郟縣人感歎:“郟縣要是照這樣下去,非出人才不可!”現如今郟縣有大型學習讀書活動場所15個,讀書點近百個,湧現一批“百姓學習之星”。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在邁向書香境界,全民閱讀的風氣逐漸形成。

書香郟縣讀書會除了帶動該縣民眾讀書,還有一大特色就是純公益性。活動中的每一個領導、老師、家長都是無私付出不求任何的回報,活動中有80多歲的老人手捧經典認真讀誦,有懷裡抱的幼兒呀呀讀誦,有在職老師放棄休息時間的“加班”......大家無論來自哪個階層,無論年歲多大,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和學習者”,都在默默地為全民閱讀持續給力,書香郟縣讀書會也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

成教室經一路讀書點

成人教育新模式 助推社會和諧進步

隨著郟縣社區教育的深入開展,他們挖掘並開發形成了許多的特色專案,如:健身氣功、書香郟縣讀書會、炫舞建設舞隊、青春永駐模特隊、郟縣魅力之聲合唱團、薛店鎮月嫂培訓、葉氏剪紙、謝老婆燒雞製作工藝傳習班八個品牌學習專案,其中健身氣功被獲省級“中華健身氣功”表彰,“書香郟縣讀書會”、“郟縣魅力之聲合唱團”獲市級表彰。這些品牌配合“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專案”遴選與表彰提升群眾參與熱情,使郟縣的社區教育呈現出“百家爭鳴展丰姿,風生水起踏歌行”的紅火勢頭。

採訪現場,記者分別與參與這些活動的親歷者交流,他們對於郟縣成人教育為他們提供的場地、設備、服裝和專業培訓與指導,促進他們團隊正規化、專業化、全民化表示衷心感謝,對自己團隊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對郟縣成人教育現在的服務表示感謝和滿意,欣喜自己在參與這些活動後家庭、孩子及自身身體、生活發生了喜人的變化,他們感歎作為一個郟縣人的幸運和自豪。

一位經常帶著三個孩子到社區附近讀書點讀書的陳女士說:“我是做生意的,平時特別忙,但是聽說有免費的讀書點能帶著孩子讀書,我就想讓孩子們也都參加,但是找了幾個讀書點兒,人都滿了,最後找到了現在的春雨讀書點兒才報上了名,我跟孩子一起參加讀書活動,按時在活動群裡打卡,交作業,還參加了父母課堂培訓,收穫很大,孩子們從此熱愛上了讀書,我也從學習中認識到了自己作為母親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意識到從前總是對孩子嘮叨,在家裡比較專橫對孩子影響不好,所以現在我用學來的教育方法跟孩子交流,沒了我的嘮叨、吆喝聲,整個家庭的氣氛都變了,讀書成了我跟孩子一起幹的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在學校的成績也是逐步提高,讀書時我的心情更美好了!”

二年級小朋友李程遠母親孫女士說:“孩子已經讀過四大名著等數十本書,愛問裡面人物的很多事情,在讀書點裡我們讀過書之後,互相交流看法,有專業的老師做引導,進步很快。參加讀書活動後,我也變了,孩子爸爸現在也不出去玩兒了,我背有些國學橋段時,他還經常接上幾句,有時還給我解釋一下。以前生氣時愛翻舊賬、嘮叨個沒完,現在自我反省,根源在自己,孩子有時跟大人頂嘴,是我這個榜樣不好,我首先改變了對他爺爺奶奶的說話方式,孩子很自然的也變了,現在家庭氛圍真的很好,一家人感覺比以前更親了!”

郟縣成人教育研究室的劉素枝主任說:“如果沒有縣領導的關注,財政上的支持、教體局李潔局長的高度重視,主管我們的呂海礁副書記的統盤運籌策劃和全體郟縣志願者無私的奉獻,這些我們是做不到的,為不辜負領導和郟縣人民的期望,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把工作做到讓領導感動,讓百姓稱心!我們的目標是把全民終身教育工作延展落實到各鄉鎮,讓全體郟縣人民受益,為建設學習型郟縣加油!”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親子共讀現場活動

郟縣合唱團參賽留影

選群眾喜愛的培訓項目 迅速獲回應

在基礎構架和平臺準備工作穩固後,他們積極探索社區成人教育新途徑。首先通過細緻全面的社區入戶摸排民意調查,瞭解群眾實際生活中強烈需求培訓專案,根據踏實的問卷調查,選出群眾喜愛的學習專案,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並在不斷實踐中創造了“六個依託”工作法:

一、依託社區教育學院和社區教育學校,採取邀請專家專題講座、志願者服務等形式,先後開展了電腦實用技術、電腦使用、消防安全、健康保健、太極拳、健身操、舞蹈、法律、書法、合唱、禮儀、家教等培訓,累計培訓256期,培訓居民8萬余人次。

二、依託中小學、幼稚園,邀請有經驗的專家講授,定期組織學生家長進行家教知識培訓,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質和教育子女的能力,惠及居民2.4萬多人次。

三、依託校外素質教育基地,開展青少年素質教育培訓,惠及未成年人3萬餘人次。

四、依託本縣勞動就業訓練中心,以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勞動者為物件,開展了面向城鎮轉移和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先後培訓4萬餘人次。

五、依託職業學校、鄉鎮成人文化學校,開展了餐飲、種植、養殖、淘寶網店等實用技術培訓,先後培訓3萬餘多人次。

六、依託縣鄉村三級教育網路,協調各局培訓資源,對農產品經紀人和農村網路經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村遷居城市居住人員進行城市文化素質培訓,全年培訓量不低於10萬人次。

三年來,培訓居民年均28萬多人次,社區居民參加培訓率達到50.3%。

郟縣書香郟縣讀書會現場

點起公益之火 引燃數萬人學習熱情

在踏實的實踐過程中,郟縣社區成人教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開創性的舉辦了許多深得民心的大型社區與家庭學員互動活動,成功引燃了郟縣全民學習讀書的熱情,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7年10月20日,“2017年郟縣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順利啟動,活動在“以宣導全民終身學習理念,建設學習型城區”宗旨下,提出了“郟縣處處飄書香,家家戶戶是學堂”的目標和口號,利用週末、節假日等業餘時間對青少年和家長進行公益培訓。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讀誦國學經典為方式,很好地把愛國敬業、個人道德、家風家道融入學習中,使社會道德建設落實到每個家庭中。他們開展傳統文化講座百餘期、親子夏令營13期,參加的青少年和家長近兩萬餘人次。

活動面向廣大郟縣社區居民,特別是中老年人等重點群體,開展講座、培訓、觀摩、座談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鼓勵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館等公共場館開展“學習開放日”、“主題活動日”、“專題講座”等活動,提供學習服務。鼓勵説明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農民技術學校等機構,面向農村社區開展宣講、諮詢和培訓服務。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社會組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科學技術等為內容,通過開展好書推薦、好書誦讀、數位化閱讀、書友會、書香之家等學習宣傳活動,推動全民閱讀。

活動推動各類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資源向社區開放。動員組織有條件的普通中學、職業學校、成人技術學校、社區學校和其他社會教育機構積極參與活動周。發揮場地、設備設施、教學資源、師資優勢,就近面向城鄉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參與社區教育,開放數位化資源及服務。

為穩定活動成果,他們開展了社區教育成果展示活動。宣傳展示該縣大力發展社區教育、職工教育、各類學校開展的繼續教育、農村成人繼續教育、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優質資源開放共用等方面的優秀工作案例和發展成果,製作社區教育宣傳版面進行形象展示。

為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他們還開展了“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項目”遴選與表彰活動。挖掘出了一批全民終身學習的勵志故事和典型人物,形成了活動帶動、機制調整跟進、穩定管道,固化實踐成果的良性迴圈。

在其帶動和指導下,整個暑假,郟縣很多家長自願在社區、廣場、街道等場所成立公益讀書點,清晨的郟縣到處飄揚著朗朗讀書聲,許多郟縣人感歎:“郟縣要是照這樣下去,非出人才不可!”現如今郟縣有大型學習讀書活動場所15個,讀書點近百個,湧現一批“百姓學習之星”。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在邁向書香境界,全民閱讀的風氣逐漸形成。

書香郟縣讀書會除了帶動該縣民眾讀書,還有一大特色就是純公益性。活動中的每一個領導、老師、家長都是無私付出不求任何的回報,活動中有80多歲的老人手捧經典認真讀誦,有懷裡抱的幼兒呀呀讀誦,有在職老師放棄休息時間的“加班”......大家無論來自哪個階層,無論年歲多大,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和學習者”,都在默默地為全民閱讀持續給力,書香郟縣讀書會也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

成教室經一路讀書點

成人教育新模式 助推社會和諧進步

隨著郟縣社區教育的深入開展,他們挖掘並開發形成了許多的特色專案,如:健身氣功、書香郟縣讀書會、炫舞建設舞隊、青春永駐模特隊、郟縣魅力之聲合唱團、薛店鎮月嫂培訓、葉氏剪紙、謝老婆燒雞製作工藝傳習班八個品牌學習專案,其中健身氣功被獲省級“中華健身氣功”表彰,“書香郟縣讀書會”、“郟縣魅力之聲合唱團”獲市級表彰。這些品牌配合“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專案”遴選與表彰提升群眾參與熱情,使郟縣的社區教育呈現出“百家爭鳴展丰姿,風生水起踏歌行”的紅火勢頭。

採訪現場,記者分別與參與這些活動的親歷者交流,他們對於郟縣成人教育為他們提供的場地、設備、服裝和專業培訓與指導,促進他們團隊正規化、專業化、全民化表示衷心感謝,對自己團隊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對郟縣成人教育現在的服務表示感謝和滿意,欣喜自己在參與這些活動後家庭、孩子及自身身體、生活發生了喜人的變化,他們感歎作為一個郟縣人的幸運和自豪。

一位經常帶著三個孩子到社區附近讀書點讀書的陳女士說:“我是做生意的,平時特別忙,但是聽說有免費的讀書點能帶著孩子讀書,我就想讓孩子們也都參加,但是找了幾個讀書點兒,人都滿了,最後找到了現在的春雨讀書點兒才報上了名,我跟孩子一起參加讀書活動,按時在活動群裡打卡,交作業,還參加了父母課堂培訓,收穫很大,孩子們從此熱愛上了讀書,我也從學習中認識到了自己作為母親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意識到從前總是對孩子嘮叨,在家裡比較專橫對孩子影響不好,所以現在我用學來的教育方法跟孩子交流,沒了我的嘮叨、吆喝聲,整個家庭的氣氛都變了,讀書成了我跟孩子一起幹的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在學校的成績也是逐步提高,讀書時我的心情更美好了!”

二年級小朋友李程遠母親孫女士說:“孩子已經讀過四大名著等數十本書,愛問裡面人物的很多事情,在讀書點裡我們讀過書之後,互相交流看法,有專業的老師做引導,進步很快。參加讀書活動後,我也變了,孩子爸爸現在也不出去玩兒了,我背有些國學橋段時,他還經常接上幾句,有時還給我解釋一下。以前生氣時愛翻舊賬、嘮叨個沒完,現在自我反省,根源在自己,孩子有時跟大人頂嘴,是我這個榜樣不好,我首先改變了對他爺爺奶奶的說話方式,孩子很自然的也變了,現在家庭氛圍真的很好,一家人感覺比以前更親了!”

郟縣成人教育研究室的劉素枝主任說:“如果沒有縣領導的關注,財政上的支持、教體局李潔局長的高度重視,主管我們的呂海礁副書記的統盤運籌策劃和全體郟縣志願者無私的奉獻,這些我們是做不到的,為不辜負領導和郟縣人民的期望,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把工作做到讓領導感動,讓百姓稱心!我們的目標是把全民終身教育工作延展落實到各鄉鎮,讓全體郟縣人民受益,為建設學習型郟縣加油!”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