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印度LCA“光輝”戰鬥機空軍不愛海軍不要,戰鬥半徑500公里超尷尬

【閱讀需要3分鐘, 感謝評論、關注】

印度建設軍工體系的開端:HF-24“風暴之神”攻擊機

在上世紀50年代,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已研製生產出教練機的幾種其他簡單類型的飛機, 如HT-2。 然而, 當時的印度政府對此並不滿足, 已經急於擴大到製造超音速戰鬥機的新領域, 並且對國內剛剛起步的航空業制定了一個新的擁有2馬赫飛行能力的作戰飛機, 來儘快裝備印度空軍。 但是這個計畫對於當時的印度國防工業來說, 無異於空中樓閣。 於是只能從國外引進技術, 於是來自的德國飛機設計師開始為印度的未來戰鬥機進行設計指導工作。

印度還不死心:繼續LCA光輝戰鬥機專案

在HF-24“風暴之神”攻擊機失敗後, 印度政府接受了印度航空委員會建議, 決定由本國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自行設計和開發一款戰鬥機。 在經過HF-24專案後, 印度好像也不是一無所得, 起碼從德國設計公司那裡學到了一些本領。

於是在1975年完成了設計。 但是這個項目卻任然無法得到印度空軍的信任, 於是後來還是取消了。

時間到了1983年, 印度空軍提出了需要一種輕型戰鬥機, 來替代將在90年代退役的大量米格-21戰鬥機。 而印度政府也需要借此建立完整的國產航空工業的設計和製造能力,

於是在1984年成立了航空發展局進行領導整個輕型戰鬥機專案。 雖然光輝戰鬥機經常被描述成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的產品, 然而光輝的研製責任實際上是屬於印度航空發展局(ADA), 並與印度斯坦航空、超過100個實驗室、負責研發的機構共同組成輕型戰鬥機計畫的承包商。 最初, 印度政府提出了多項需“自力更生”的目標, 包括飛行線控系統(FBW)、飛行控制系統(FCS)、多模脈衝多普勒雷達和加力渦輪扇發動機的研究。 最終, 在1990年, LCA“光輝”戰鬥機計畫完成了設計初稿。

其實LCA“光輝”戰鬥機雖然是印度“自研”的專案, 但是從1987年開始, 印度就邀請了法國達索公司作為技術顧問, 深入的參與到了該機的設計中, 並聽取其建議把整個計畫分成兩步走。 首先在1993年建立概念驗證機和技術驗證機, 但是首架TD-1卻因天生缺陷發生了故障, 又加上美國當時的禁運導致印度沒有發動機使用, 於是首架技術驗證機拖延到2001年1月4日才完成首飛, 而在2002年第二架也完成了首飛,

飛行員稱讚該機比米格-21更為優秀。

“光輝”的光芒十分黯淡

光輝戰鬥機很大程度上是參考了幻影-2000戰鬥機的設計, 採用無水準尾翼的大三角翼設計, 使飛機擁有優秀的短距起降能力。 而機身則採用了複合材料製造, 有效地降低飛機重量。 可是光輝戰鬥機的作戰水準只能達到3代戰鬥機的標準, 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研製的梟龍戰鬥機水準較為相似。

但是該機從設計到製造,法國達索公司的身影都出現在其中。甚至多項重大的技術推動都是法國設計團隊的功勞。印度政府雖然一直都在尋求獲得自主研發戰鬥機的能力,但是卻從來沒有進行過基本的仿製工作。米格-21戰鬥機直到現在都只是獲得了維修能力,而沒有進行過技術改進,基本上從蘇聯買來什麼樣就一直使用到現在,大概是怕自行拆卸後失去保修吧。

LCA“光輝”戰鬥機的未來

LCA“光輝”戰鬥機雖然技術指標在現在看來已經十分落後,但是據印度方面公佈,截止到2017年9月,LCA“光輝”戰鬥機已經試飛了3538架次,而且5000小時內無任何事故。這樣看來,法國的技術團隊還是為其提供了基本保障,給了印度一個基本安全可靠的平臺。

從2011年印度成立了正式的LCA“光輝”戰鬥機試飛部隊,到2017年6月印度斯坦航空表示,將在2025年左右可以交付空軍123架戰鬥機。針對如此“高速”的建造流程,印度斯坦不但計畫建立一個新的生產線,還將把一些部件分包給私營部門來進行建造。這個“增速”計畫甚至連印度自己都不放心,作為印度最大的國營飛機製造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多年來的建造和維修記錄都是“慘劇連連”,更不要說技術和能力都不如的私營部門了。這樣製造出來的戰鬥機估計要令法國達索團隊建立起來的良好信譽付諸東流了。

其只有500公里的作戰半徑,簡直連著名的“機場守衛者”米格-29都不如,這也難怪印度空軍一直以來都對其不感興趣。而該機的MK2海軍艦載版,雖然為了適應印度的滑越甲板進行了改裝,但是在增強了機身強度和起落架結構,並且令機頭適度下垂以改善駕駛員視野後,該機的自重已經無法在掛載戰鬥負荷後進行滑躍起飛了。雖然減少掛載後可以順利起飛,但是這時的航程卻是無論如何達不到執行艦隊防空的任務了。

但是該機從設計到製造,法國達索公司的身影都出現在其中。甚至多項重大的技術推動都是法國設計團隊的功勞。印度政府雖然一直都在尋求獲得自主研發戰鬥機的能力,但是卻從來沒有進行過基本的仿製工作。米格-21戰鬥機直到現在都只是獲得了維修能力,而沒有進行過技術改進,基本上從蘇聯買來什麼樣就一直使用到現在,大概是怕自行拆卸後失去保修吧。

LCA“光輝”戰鬥機的未來

LCA“光輝”戰鬥機雖然技術指標在現在看來已經十分落後,但是據印度方面公佈,截止到2017年9月,LCA“光輝”戰鬥機已經試飛了3538架次,而且5000小時內無任何事故。這樣看來,法國的技術團隊還是為其提供了基本保障,給了印度一個基本安全可靠的平臺。

從2011年印度成立了正式的LCA“光輝”戰鬥機試飛部隊,到2017年6月印度斯坦航空表示,將在2025年左右可以交付空軍123架戰鬥機。針對如此“高速”的建造流程,印度斯坦不但計畫建立一個新的生產線,還將把一些部件分包給私營部門來進行建造。這個“增速”計畫甚至連印度自己都不放心,作為印度最大的國營飛機製造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多年來的建造和維修記錄都是“慘劇連連”,更不要說技術和能力都不如的私營部門了。這樣製造出來的戰鬥機估計要令法國達索團隊建立起來的良好信譽付諸東流了。

其只有500公里的作戰半徑,簡直連著名的“機場守衛者”米格-29都不如,這也難怪印度空軍一直以來都對其不感興趣。而該機的MK2海軍艦載版,雖然為了適應印度的滑越甲板進行了改裝,但是在增強了機身強度和起落架結構,並且令機頭適度下垂以改善駕駛員視野後,該機的自重已經無法在掛載戰鬥負荷後進行滑躍起飛了。雖然減少掛載後可以順利起飛,但是這時的航程卻是無論如何達不到執行艦隊防空的任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