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政法委南疆支教幹部朱莉莉:那些印在我心靈深處的手印

孩子們送給朱莉莉的手模畫令她感動不已

新疆網訊“今年春節, 我收到了讓我發誓珍藏一生的禮物——手印畫, 班裡的孩子們每個人都用彩筆把自己的小手印畫在畫紙上,

然後告訴我說, 無論以後我去哪裡, 都能拉到他們的小手, 收到這些禮物, 我的眼眶有些濕。 這些孩子才跟我相處了幾個月, 但我已感覺離不開他們了。 ”4月5日, 自治區政法委信訪處處長朱莉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2016年末, 朱莉莉來到了喀什地區疏附縣站敏鄉木蘇瑪阿恰皮拉勒(2)村應急幼稚園參加學前支教工作, 短短幾個月時間裡, 孩子們在學校或者是回到家裡, 嘴上總是掛著“莉莉老師”, 這讓很多孩子的家長都非常想見見她, 看她到底有什麼“魔力”, 能讓孩子感感念念都是她的名字。

朱莉莉在講課。

“我要儘快記住他們的名字”

“最初來這個村支教, 我想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達到一個‘100%’。 由於種種原因, 這個村子的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輟學了, 他們不是不想上學, 而是家裡沒有條件讓他們能夠走進學校。 我首先想做的就是把這些孩子再拉回到學校裡, 一個都不能少!”朱莉莉說, 最初他來到這個村裡, 是沒有節假日的,

因為只有在每個節假日, 才可以在村民的家中找到他們, 然後勸他們再送孩子去學校。

朱莉莉和同事找到了所在村的黨支部書記、小學校長和幼稚園老師, 詳細詢問該村適齡兒童人數、入園率、輟學兒童、輟學原因等情況。 之後, 她們就和駐村幹部門一同入戶走訪, 挨家挨戶瞭解每個孩子的家庭狀況, 給輟學兒童的家長做工作, 讓他們打消種種顧慮, 再把孩子送進學校上學。

“我要努力儘快記住這些孩子的名字, 這樣, 我可以更好的監督孩子每天都來幼稚園上學。 大概一周多的時間, 我就基本摸清了村裡適齡孩子的基本情況。 很多時候, 孩子非常喜歡去學校裡上學, 只是家長考慮家考慮家裡的條件, 不再讓孩子們去學校。

但也有的卻是孩子自己不願意到學校上學的, 阿布都薩拉姆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 ”朱莉莉說。

朱莉莉與孩子們。

2015年的冬天, 年幼的阿布都薩拉姆在家中玩耍時, 不小心被火爐燒傷, 全身80%的地方都有不能程度的燒傷。 傷口癒合後, 孩子的身上和臉上都留下了難看的疤痕,

自此, 原本開朗樂觀的阿布都薩拉姆變得膽小自卑, 不願意見人, 更不願意去幼稚園, 家裡人除了悄悄歎氣, 沒有別的辦法。

“我到阿布都薩拉姆的家裡的時候, 孩子拼命想縮進一個不被注意的角落裡, 一句話也不敢說, 連頭都不敢抬。 我看著孩子, 心裡一陣一陣地被揪緊。 我決定要幫這個孩子重建信心。 ”

自此後, 朱莉莉堅持每天接送阿布都薩拉姆上下學, 鼓勵他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 慢慢地, 阿布都薩拉姆臉上有了笑容, 習慣了跟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

“一個多月之後, 我再去接她, 她會蹦跳著跑出門來迎接我, 臉上有那種陽光般的笑容, 真是很可愛。 ”朱莉莉成功地讓孩子重建起了自信, 回歸了正常的生活。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平等接受教育,一個都不能少。”朱莉莉說。

兩個多月後,2017年初,這個村幼稚園的適齡孩子入園率達到了100%。

朱莉莉通過手工、實物和課堂互動遊戲等多種形式給孩子教授雙語

“孩子們很開心,因為他們和城裡孩子一樣有自己的‘班服’”

“現在如果你來這個村幼稚園參觀,會發現孩子們都穿著統一的‘班服’,這在鄉村幼稚園裡是極其少見的。但我們這個幼稚園,不但有自己的班服,而且都有統一的夏裝和冬衣。”村裡不少家庭孩子們都穿著並不合體的舊衣服,冬季孩子們也缺少保暖的冬衣。所以她到了幼稚園之後,還想完成第二個“100%”。

“我們要感謝那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正是他們的無私捐助,才讓這個幼稚園的孩子不再發愁沒有乾淨整齊的衣服穿。”朱莉莉說。

來到幼稚園不久,朱莉莉和支教老師們開始逐一登記孩子們的身高、體重專案,然後製作成表格。

“孩子們總是喜歡穿這些衣服,說它們太漂亮了,不少孩子還說他們從前從來沒有穿過這麼漂亮的衣服,領到這些衣服的時候,剛好要放寒假了,這些孩子都不願意放假回家,還吵著要來幼稚園上學。他們說,是莉莉老師和其他的老師讓他們穿上了暖和的衣服。”朱莉莉說,寒假過後,當孩子們穿著整齊的“班服”來到幼稚園,每個孩子都撲過來擁抱她,還要親一下她的臉頰,這讓她感覺到一股暖流長時間在身體裡流淌著。

與孩子們幾個月的朝夕相處,孩子們越來越離不開她了。

朱莉莉組織大家為過生日的孩子慶祝生日

“那聲音,就像最美的音樂”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3月24日,疏附縣站敏鄉木蘇瑪阿恰皮拉勒(2)村應急幼稚園的教室裡坐滿了人,既有孩子,也有家長。朱莉莉帶領著孩子們用漢語誦讀古詩《詠鵝》,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班裡的大多數孩子都可以用簡單的漢語與老師交流,這讓家長們很吃驚。

“孩子們的聲音,就像最美的音樂。新來的支教老師,不僅教導了孩子,也教導了我們。我們也要學好漢語,做好孩子的榜樣。”家長克比努爾說。

“我們為了進一步加強幼稚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密切聯繫,向家長展示孩子們的學習成果,也希望家長們盡可能給孩子營造一種學習‘雙語’的環境,幫助孩子們提升雙語水準,所以就建立起了家長幼稚園體驗生活的制度,定期集中組織家長來聽課,同時還每天邀請一位家長來幼稚園體驗生活。”朱莉莉說,農村學前三年免費雙語教育是自治區黨委教育惠民的‘一號工程’,中央、自治區拿出了大量經費開辦學前雙語幼稚園,配備了最好的教學用具、生活用品和玩具,所有適齡兒童家長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將孩子送到幼稚園,享受和城市同齡孩子一樣的雙語教育條件,這讓很多孩子和家長學習雙語的積極性都提高了很多。

家長木合買提·阿迪姑站在朱莉莉的身邊,想跟朱莉莉合一個影。“朱老師到這裡後,給孩子教會了很多新知識,孩子一回到家裡,總是在說莉莉老師如何好。現在孩子不但可以免費就學就餐,還有這麼好的老師教他們知識,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有光明的前途。”她說。

朱莉莉與孩子們一起做雙語遊戲

“其實班裡的有些孩子學雙語也是很吃力的,我記得有一個孩子,一開始我們教他一些問候語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學會了,但他怎麼也無法把這個兩音節的詞彙準確發音。”朱莉莉所說的孩子,名叫肉孜卡熱。

朱莉莉觀察了幾天之後,覺得孩子應該是患了語言障礙症,於是主動聯繫疏附縣人民醫院院長上門對孩子進行診斷。確診後,朱莉莉把這個孩子也定為重點照顧的對象,一有時間,她就會一遍遍帶著孩子練習發音。兩個月後,有語言障礙症的肉孜卡熱已經掌握了20多個漢語單詞和兩句問候語。

“孩子一下子對自己有了信心,敢於開口跟大家交流了,這讓我們感到無比欣喜。”朱莉莉說,或許支教工作是緊張和繁忙的,但是每當看見孩子們的小臉,聽見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朗誦古詩,收到孩子們親手畫的彩色簡筆劃,她會覺得所有的疲累都變成了欣慰與喜悅。

“作為自治區首批赴南疆工作的支教老師,我們一定牢記職責使命,把異鄉當家鄉,把孩子當親人,在學習、生活、情感等各方面關心關愛好孩子,當好他們的啟蒙老師,為南疆雙語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朱莉莉說。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平等接受教育,一個都不能少。”朱莉莉說。

兩個多月後,2017年初,這個村幼稚園的適齡孩子入園率達到了100%。

朱莉莉通過手工、實物和課堂互動遊戲等多種形式給孩子教授雙語

“孩子們很開心,因為他們和城裡孩子一樣有自己的‘班服’”

“現在如果你來這個村幼稚園參觀,會發現孩子們都穿著統一的‘班服’,這在鄉村幼稚園裡是極其少見的。但我們這個幼稚園,不但有自己的班服,而且都有統一的夏裝和冬衣。”村裡不少家庭孩子們都穿著並不合體的舊衣服,冬季孩子們也缺少保暖的冬衣。所以她到了幼稚園之後,還想完成第二個“100%”。

“我們要感謝那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正是他們的無私捐助,才讓這個幼稚園的孩子不再發愁沒有乾淨整齊的衣服穿。”朱莉莉說。

來到幼稚園不久,朱莉莉和支教老師們開始逐一登記孩子們的身高、體重專案,然後製作成表格。

“孩子們總是喜歡穿這些衣服,說它們太漂亮了,不少孩子還說他們從前從來沒有穿過這麼漂亮的衣服,領到這些衣服的時候,剛好要放寒假了,這些孩子都不願意放假回家,還吵著要來幼稚園上學。他們說,是莉莉老師和其他的老師讓他們穿上了暖和的衣服。”朱莉莉說,寒假過後,當孩子們穿著整齊的“班服”來到幼稚園,每個孩子都撲過來擁抱她,還要親一下她的臉頰,這讓她感覺到一股暖流長時間在身體裡流淌著。

與孩子們幾個月的朝夕相處,孩子們越來越離不開她了。

朱莉莉組織大家為過生日的孩子慶祝生日

“那聲音,就像最美的音樂”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3月24日,疏附縣站敏鄉木蘇瑪阿恰皮拉勒(2)村應急幼稚園的教室裡坐滿了人,既有孩子,也有家長。朱莉莉帶領著孩子們用漢語誦讀古詩《詠鵝》,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班裡的大多數孩子都可以用簡單的漢語與老師交流,這讓家長們很吃驚。

“孩子們的聲音,就像最美的音樂。新來的支教老師,不僅教導了孩子,也教導了我們。我們也要學好漢語,做好孩子的榜樣。”家長克比努爾說。

“我們為了進一步加強幼稚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密切聯繫,向家長展示孩子們的學習成果,也希望家長們盡可能給孩子營造一種學習‘雙語’的環境,幫助孩子們提升雙語水準,所以就建立起了家長幼稚園體驗生活的制度,定期集中組織家長來聽課,同時還每天邀請一位家長來幼稚園體驗生活。”朱莉莉說,農村學前三年免費雙語教育是自治區黨委教育惠民的‘一號工程’,中央、自治區拿出了大量經費開辦學前雙語幼稚園,配備了最好的教學用具、生活用品和玩具,所有適齡兒童家長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將孩子送到幼稚園,享受和城市同齡孩子一樣的雙語教育條件,這讓很多孩子和家長學習雙語的積極性都提高了很多。

家長木合買提·阿迪姑站在朱莉莉的身邊,想跟朱莉莉合一個影。“朱老師到這裡後,給孩子教會了很多新知識,孩子一回到家裡,總是在說莉莉老師如何好。現在孩子不但可以免費就學就餐,還有這麼好的老師教他們知識,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有光明的前途。”她說。

朱莉莉與孩子們一起做雙語遊戲

“其實班裡的有些孩子學雙語也是很吃力的,我記得有一個孩子,一開始我們教他一些問候語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學會了,但他怎麼也無法把這個兩音節的詞彙準確發音。”朱莉莉所說的孩子,名叫肉孜卡熱。

朱莉莉觀察了幾天之後,覺得孩子應該是患了語言障礙症,於是主動聯繫疏附縣人民醫院院長上門對孩子進行診斷。確診後,朱莉莉把這個孩子也定為重點照顧的對象,一有時間,她就會一遍遍帶著孩子練習發音。兩個月後,有語言障礙症的肉孜卡熱已經掌握了20多個漢語單詞和兩句問候語。

“孩子一下子對自己有了信心,敢於開口跟大家交流了,這讓我們感到無比欣喜。”朱莉莉說,或許支教工作是緊張和繁忙的,但是每當看見孩子們的小臉,聽見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朗誦古詩,收到孩子們親手畫的彩色簡筆劃,她會覺得所有的疲累都變成了欣慰與喜悅。

“作為自治區首批赴南疆工作的支教老師,我們一定牢記職責使命,把異鄉當家鄉,把孩子當親人,在學習、生活、情感等各方面關心關愛好孩子,當好他們的啟蒙老師,為南疆雙語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朱莉莉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