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合肥經開區邁向合肥教育新高地

成就展示

合肥市作為當下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在經濟水準大跨越、社會建設大提升的背景下, 教育文化事業實現大發展, 迎來喜人局面。 這一巨變也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展露無疑。

2017年秋季學期, 該區三所中小學新校落成開學;三所公辦幼稚園和一所普惠性幼稚園建成並投入使用;再添三所市級素質教育示範校。 目前該區有九所市級素質示範校……

近年來, 該區多舉措並舉, 破解教育熱點、難點, 一直把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主線來抓。

歷經改革, 經開教育逐漸邁向合肥教育新高地。

堅持外引內提 創新辦學模式

教育事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 適應精品化城市和現代化教育發展需求, 少不了大膽革新。 彼時, 該區管理委員會提出, 不僅要打造經濟高地, 也要打造教育強區, 實現從“能在家門口上學”到“在家門口上好學”的根本轉變。 區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大幅增加, 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區社會發展局作為該區教育事業的主管部門, 也作為教育改革的直接推動者, 在多方調研論證的基礎上, 最終確立以“邁向合肥教育新高地”為目標, 堅持以“外部引優, 內部提升”為發展思路, 發展該區教育,實現經開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原有的鄉村小學和初中學校全部拆除,

一所所標準化的新學校應勢而起, 解決了“能在家門口上學”的問題。 為在短期內儘快滿足“在家門口上好學”的願望, 該區先後引進了一六八教育集團、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所、第46中學、南門小學、第45中學、六安路小學、合肥師範學院、合肥市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 進行合作辦學。 這些學校均為高起點辦學, 加速經開教育“邁向合肥教育新高地”。

其他區屬公辦學校不斷實現“內部提升”。 各校通過制定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及新優質學校創建工作規範, 提升學校外在和內涵;並結合學校實際, 積極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質教育模式, 如南豔小學以“快樂教育、幸福校園”為實驗專案, 推行“三六六”辦學模式;方興小學踐行“心教育,

讓每一顆星星都閃光”理念, 打造“星少年”和“心課程”特色項目。

打造名師隊伍 優化師資配給

合作、開放的辦學模式讓大批名校落戶該區的同時, 合作方派遣的優秀專家或管理團隊也同步進駐, 帶來了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 並利用本部學校的優質資源為合作學校教師提供了跟崗實習、培訓和指導, 激發了該區教師隊伍發展活力, 推動了該區教育站在更高起點實現開放式發展。

與此同時, 該區大膽啟用具有強烈發展願望的年輕幹部擔任執行校長, 一些具有改革思想、新教育理念的校長走上經開教育的舞臺。 為加強團隊建設, 該區每年選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到上海市、北京市等地進行實際的鍛煉,

在改革和歷練中成長。

除了通過全省統一招聘大批優秀年輕教師, 該區大膽突破, 拓寬“綠色通道”招聘管道。 自2013年起, 每年通過“綠色通道”引進各類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等優秀教師, 通過標杆引領和典型帶動的方式, 促進各所學校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 根據課程改革要求, 積極引進了書法、體育、音樂、科學資訊等特長人才, 滿足學生素質培養對教師多樣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結合市和區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及培養工程, 實施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培養工程(以下簡稱‘三名工程’), 分別公開選出 ‘三名工程’培養物件, 從教育觀念、思想理念、教育理論、教育實踐等方面加以系統培養,

積極打造名師隊伍。 ”區社會發展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彭桂貞說。

堅持“一校一品” 提升辦學品質

在逐漸滿足“能在家門口上學”的需求後, 該區進一步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 支持和鼓勵學校特色發展, 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形成“一校一景”、“一校一品”, 建成一批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特色學校、生態學校和人文學校, 從而實現“在家門口上好學”的更高層次需求。

為了避免出現“千校一面”的現象, 該區提出特色化辦學理念, 積極引進體育、音樂、科學資訊等特長人才, 並鼓勵學校根據自身特色, 培育、發展機器人、足球、書法、合唱等特色項目, 做到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風格”。 “十二五”以來, 該區成立了各類各級學生社團三百多個, 累計一千六百多人次、兩千多項學生作品獲得市級以上獎項。校園足球如火如荼,12所學校被評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多支隊伍多次獲合肥市校園足球聯賽冠軍,多次赴國內外參賽,成績斐然,多名球員入選國少集訓隊;科技創新嶄露頭角,芙蓉小學包攬全國FLL機器人賽小學組冠軍、亞軍,朝霞小學學生獲市科技創新“市長獎”;臨湖小學啦啦操比賽實現全國三連冠,蓮花小學合唱團在中國校園合唱節獲一等獎,射箭、武術等多個項目獲市級比賽冠軍。

通過特色帶動、項目支撐,帶動了教師隊伍的特色化、多樣化發展,湧現出一批特色鮮明、風格獨特、各領風騷的特長教師。芙蓉小學機器人項目培養出“金牌教練”王一鳴,帶領本校的福娃機器人學生團隊多次獲全國冠軍;蓮花小學書法教育培養出“書癡”張浩生,力助學校成為“全國書法教育示範校”。

結束語 “十二五”以來,經開區堅持“校園裡的事校長來做,校園外的事局長來做”,在規劃建設、方向引導、制度完善、作風改進等方面精准發力,推進全區教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教育水準不斷攀升,座標一流教育園區。

回眸“十二五”,百尺竿頭;展望“十三五”,更進一步。未來五年,該區教育事業將進入內涵發展和品質提升的新階段,人才引進和培養新政策將陸續出臺,進一步激發內在管理活力。同時,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加大與長江三角洲地區教育的對接,創新國際合作辦學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品牌辦學機構興辦國際學校。

局長訪談

對話合肥經開區工委委員、區社會發展局局長李應天

用創新管理激發學校活力

從1997年的13個鄉村中小學起步,發展到現在躍居全省開發區教育事業發展首位,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的這20年可以說是精耕細作、不輟前行的。其中推動這一嬗變的最主要因素是經開教育人的求變、求新,用創新管理激發了學校的活力。

首先在資源引進方面,堅持“外因內提”發展思路。新學期,又添三所合作辦學新校開學,其中合肥市建平實驗小學是與長江三角洲教育先發地主動對接合作開辦的學校,也是我省首家跨省直接合作高起點辦學學校。

回顧經開教育發展軌跡,先後引進3所高校,市內五個、省外一個優質教育集團,合作辦學,惠澤經開百姓;此外,區內中小學以新優質學校創建和素質教育示範校建設為抓手,努力實現內部品質提升,同時借助區內樣板學校的經驗,在“十三五”期間將全區的教育水準整體提升,這些都很好地推動了全區的教育均衡。

其次是機制創新。人才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基礎和關鍵,逐年加大對優秀教育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出臺新政策,激發內在管理活力。

聘是我區根本的人事制度,我們聘校長,校長聘教師,不走所謂的鐵飯碗這條路,啟動辦學動力促進學校長效發展。我區今年著手制定了校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和管理制度,建立“幹部儲備庫”;實施了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培養工程;正在探索校長職級改革,加強我區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今年暑期,通過面試形式選拔出21名校級後備幹部,並將對入選者進行為期三年的培養,並根據區屬中小學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總體情況分批安排後備幹部到相應的崗位上掛職鍛煉。我區將公開選出10位名校長、14位名班主任、36位名教師作為“三名工程”培養物件,從教育觀念、思想理念、教育理論、教育實踐等方面加以系統培養,打造一批名師隊伍。

引入優質資源進行高起點辦學,加強學校內涵建設,著力打造名師隊伍,為打造品牌教育、提升辦學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魅力經開正以昂揚的姿勢“邁向合肥教育新高地”。

數說廬陽

※經開教育概況

22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萬餘名公辦義務教育在校生,1600多名教職工,8所新優質學校創建校,9所市級素質示範校,10所合作辦學優質學校,254名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學前教育風采

早在2012年9月,開全省先河,首創“公建民營零租金”幼稚園辦園模式。目前,擁市級一類幼稚園9所、區級一類幼稚園2所、市級平安校園9所、區級平安校園13所。2017年,有四所幼稚園創建市級一類幼稚園。

累計一千六百多人次、兩千多項學生作品獲得市級以上獎項。校園足球如火如荼,12所學校被評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多支隊伍多次獲合肥市校園足球聯賽冠軍,多次赴國內外參賽,成績斐然,多名球員入選國少集訓隊;科技創新嶄露頭角,芙蓉小學包攬全國FLL機器人賽小學組冠軍、亞軍,朝霞小學學生獲市科技創新“市長獎”;臨湖小學啦啦操比賽實現全國三連冠,蓮花小學合唱團在中國校園合唱節獲一等獎,射箭、武術等多個項目獲市級比賽冠軍。

通過特色帶動、項目支撐,帶動了教師隊伍的特色化、多樣化發展,湧現出一批特色鮮明、風格獨特、各領風騷的特長教師。芙蓉小學機器人項目培養出“金牌教練”王一鳴,帶領本校的福娃機器人學生團隊多次獲全國冠軍;蓮花小學書法教育培養出“書癡”張浩生,力助學校成為“全國書法教育示範校”。

結束語 “十二五”以來,經開區堅持“校園裡的事校長來做,校園外的事局長來做”,在規劃建設、方向引導、制度完善、作風改進等方面精准發力,推進全區教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教育水準不斷攀升,座標一流教育園區。

回眸“十二五”,百尺竿頭;展望“十三五”,更進一步。未來五年,該區教育事業將進入內涵發展和品質提升的新階段,人才引進和培養新政策將陸續出臺,進一步激發內在管理活力。同時,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加大與長江三角洲地區教育的對接,創新國際合作辦學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品牌辦學機構興辦國際學校。

局長訪談

對話合肥經開區工委委員、區社會發展局局長李應天

用創新管理激發學校活力

從1997年的13個鄉村中小學起步,發展到現在躍居全省開發區教育事業發展首位,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的這20年可以說是精耕細作、不輟前行的。其中推動這一嬗變的最主要因素是經開教育人的求變、求新,用創新管理激發了學校的活力。

首先在資源引進方面,堅持“外因內提”發展思路。新學期,又添三所合作辦學新校開學,其中合肥市建平實驗小學是與長江三角洲教育先發地主動對接合作開辦的學校,也是我省首家跨省直接合作高起點辦學學校。

回顧經開教育發展軌跡,先後引進3所高校,市內五個、省外一個優質教育集團,合作辦學,惠澤經開百姓;此外,區內中小學以新優質學校創建和素質教育示範校建設為抓手,努力實現內部品質提升,同時借助區內樣板學校的經驗,在“十三五”期間將全區的教育水準整體提升,這些都很好地推動了全區的教育均衡。

其次是機制創新。人才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基礎和關鍵,逐年加大對優秀教育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出臺新政策,激發內在管理活力。

聘是我區根本的人事制度,我們聘校長,校長聘教師,不走所謂的鐵飯碗這條路,啟動辦學動力促進學校長效發展。我區今年著手制定了校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和管理制度,建立“幹部儲備庫”;實施了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培養工程;正在探索校長職級改革,加強我區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今年暑期,通過面試形式選拔出21名校級後備幹部,並將對入選者進行為期三年的培養,並根據區屬中小學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總體情況分批安排後備幹部到相應的崗位上掛職鍛煉。我區將公開選出10位名校長、14位名班主任、36位名教師作為“三名工程”培養物件,從教育觀念、思想理念、教育理論、教育實踐等方面加以系統培養,打造一批名師隊伍。

引入優質資源進行高起點辦學,加強學校內涵建設,著力打造名師隊伍,為打造品牌教育、提升辦學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魅力經開正以昂揚的姿勢“邁向合肥教育新高地”。

數說廬陽

※經開教育概況

22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萬餘名公辦義務教育在校生,1600多名教職工,8所新優質學校創建校,9所市級素質示範校,10所合作辦學優質學校,254名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學前教育風采

早在2012年9月,開全省先河,首創“公建民營零租金”幼稚園辦園模式。目前,擁市級一類幼稚園9所、區級一類幼稚園2所、市級平安校園9所、區級平安校園13所。2017年,有四所幼稚園創建市級一類幼稚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