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愛癡守52年,78嫁初戀: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有人說, 世界上唯有愛和咳嗽無法掩飾, 但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 卻將愛在心底藏了52年。

1925年, 張茂淵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 在從上海前往英國的輪船上, 她遇到了李開弟。

李開弟畢業于南洋公學, 此次前往英國, 是去利物浦大學公費留學。 他學識淵博、風度翩翩。

海上風浪大, 張茂淵暈船, 吐得一塌糊塗。 李開弟非常有紳士風度, 跑前跑後, 殷勤照顧。 就這樣, 他們認識了。

有一天傍晚, 張茂淵在船頭欣賞海景。 李開弟看到後, 走過來給她披了件衣服。 在落日的餘暉中, 他們談天說地, 李開弟還為張茂淵朗誦了首拜倫的詩。

這一年, 張茂淵25歲。 同齡的女孩子大多已結婚生子;而她, 剛懂得愛的滋味。

張茂淵

“於千萬人之中”, “於千萬年之中, 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 張茂淵雖遇見了所要遇見的人, 但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1932年9月, 在上海大華飯店, 李開弟結婚了, 但張茂淵不是新娘, 卻是女儐相。

她微笑著, 真誠地祝福著李開弟與新娘, 彬彬有禮、落落大方, 看不出悲傷的痕跡。

李開弟對張茂淵是有感情的, 那麼, 他為什麼放棄了?

有人說, 是因為他已有婚約, 父母之命他不敢不聽。 有人說, 是因為他介意張茂淵的家世。

張茂淵的外祖父是李鴻章, 父親是張佩綸。 在一般人的眼中, 張家是豪門望族, 可李開弟卻不屑高攀。

張茂淵

李鴻章簽署過《馬關條約》等喪權辱國、出賣國家利益的條約;張佩綸在福建海戰中為保命狼狽逃竄, 葬送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半壁江山;張家子弟也大多不成器,

嫖妓、賭博、抽大煙、打嗎啡……

李開弟是熱血的新青年, 不願和這樣的家庭有任何關係。 且在船上相處的時光短暫, 對張茂淵瞭解不深, 還能克制自己的感情。

因而他在船上照顧她, 與她閒談時, 一直發乎情, 止乎禮。 到英國後, 也從未聯繫過她。

張茂淵的教養和與生俱來的傲氣不允許她放下身段, 表白心意, 於是, 她也將這份愛深埋心底。

就這樣, 他們錯過了彼此。

直到1927年, 經朋友介紹, 才重新有了聯繫。 但彼此都保持著距離, 止於友情。

張愛玲的父親(左二)、母親(左四)、姑姑張茂淵(右一)

眼看著愛的火苗剛剛燃起, 卻旋即熄滅, 張茂淵沒有自卑自憐, 依然淡定從容, 好好生活。

分割家產時, 她的同母哥哥——張愛玲的父親與同父異母的大哥聯合起來算計她。 吃了個悶虧後, 她一氣之下, 與張家大多數親人斷絕了關係, 拿著打了折的遺產, 開始自食其力。

她曾在英國留學, 英語很好, 於是進入英商怡和洋行做事。 不久, 上海淪陷, 怡和洋行在華業績受挫, 大規模裁員, 張茂淵也由此失業。

不過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在德國無線電臺做廣播員,每天播報半個小時的新聞、社論,薪資好幾萬。

張茂淵

對於工作,她是挑剔的。她說:“如果是個男人,必須養家活口的,有時候就沒有選擇的餘地,怎麼苦也得幹,說起來是他的責任,還有個名目。像我這樣沒有家累的,做著個不稱心的事,愁眉苦臉賺了錢來,愁眉苦臉活下去,卻是為什麼呢?”

因而,她辭了在電臺讀社論這個別人豔羨工作,跳槽到上海有名的大光明戲院做翻譯。當時的影院放國外原版片時,沒有配字幕的片子會請人臨場翻譯。

張茂淵喜歡這個有趣而不乏挑戰的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憑著自己的才幹和機敏,她被大光明戲院的總經理胡治藩相中,聘任為機要秘書,一做就是十年。

張茂淵在愛丁頓公寓

張茂淵住在上海的愛丁頓公寓,張愛玲從香港讀完書後,搬來與姑姑同住。

張茂淵是個現代女性,她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有點可愛,有點清冷。

她談話間有“清平的機智見識”,張愛玲說她有點像周作人他們,她笑道:“我簡直一天到晚的發出沖淡之氣來!”

她說“冬之夜,嗜睡如歸”;說自己“文武雙全,文能夠寫信,武能夠納鞋底”。

久病不愈,她自嘲:“又是這樣的懨懨的天氣,又這樣的虛弱,一個人整個地象一首詞了!”

關於職業婦女,她說:“普通的婦女職業,都不是什麼專門技術的性質,不過是在寫字間裡做人罷了。在家裡有本領的,如同王熙鳳,出來了一定是個了不起的經理人才。”

張愛玲和姑姑張茂淵

張愛玲深感認同,勸她寫本關於女人就職秘訣的書。她說:“我做文人是不行的。在公事房裡專管打電報,養成了一種電報作風,只會一味的省字,拿起稿費來太不上算了!”

張愛玲說她說話有意思,她感慨:“我每天說半個鐘頭沒意思的話,可以拿好幾萬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說著有意思的話,卻拿不到一個錢。”

張茂淵是帶點冷調的人,但心頭卻是火熱的;為所愛的人,默默地、毫無指望地燃燒了半個世紀。

她不缺人追,但不願將就,獨自堅守著一生只愛一個人的信條,一年又一年。

在李開弟結婚後,他們仍有交集。她的骨子裡是孤高的,不願插足別人的婚姻,於是選擇將愛深藏心底,靜靜守候,不逾矩,不索求,不打擾。

張愛玲

1939年,因為戰爭的緣故,張愛玲無法赴英國留學,只好到香港讀書。張茂淵將張愛玲託付給在香港的李開弟,請他做監護人。李開弟滿口答應,像父親般,無微不至地照顧張愛玲。

1949年上海解放,李開弟在上海機械進出口公司從事外貿工作,張茂淵也留在上海,他們常常走動,像老朋友般互相關照。

十年動亂,李開弟被打為反革命,年邁的他每天在上海的弄堂打掃衛生,李開弟的妻子夏毓智身體也被摧垮了。

張茂淵由於特殊的家庭出身,日子過得也很艱辛,但她仍時常帶些東西去看望夏毓智,還拿起掃把,幫李開弟打掃弄堂。

張茂淵

夏毓智住院治療期間,張茂淵一直在旁悉心照料,衣不解帶。李開弟夫婦和他們遠在外地的子女都非常感動。

夏毓智在臨終前,對張茂淵說了心裡話:

“我早知道你和開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對。當初他對你的出身抱有偏見,對你的個性也不是很瞭解。他是個粗人,因此斷然拒絕了你的初戀,和我結婚了。真的,當初我一點兒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戀情藏在內心深處,我竟然一點沒有察覺出來。等他瞭解你的為人個性,瞭解你的堅韌不拔的感情之後,我已懷孕,和他再也分不開了。他苦惱過、悔恨過、自責過,但是一切都晚了。

你作為他的初戀,是那麼地專注於愛情,在長達50多年的交往中,你沒越雷池一步……他也是一位謙謙君子,你視我的兒女為己出,他視張愛玲為己女,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她希望自己過世後,張茂淵能和李開弟一起生活,相互照顧。然而,夏毓智病逝不久,李開弟就被抄家、批鬥,兒子自殺,女兒遠在廣州,多重打擊下,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

李開弟被劃為反革命,親戚們都避之不及,但張茂淵卻常常走進李家,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鼓勵他。

張茂淵和李開弟

1979年,李開弟在徵求過兒女及張愛玲的同意後,與張茂淵成婚。這一年,張茂淵78歲,在等待了52年後,終於如願嫁給了初戀。

“莫道桑榆晚,為霞紅滿天。”他們婚後的生活非常溫馨。

結婚沒幾年,張茂淵患了乳腺癌。李開弟怕她受刺激,瞞著她。他到處尋醫問藥,找資深專家給妻子做手術。在病榻前端茶送水,無微不至。

1989年春節,李開弟帶著張茂淵到廣州女兒家過年。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她的癌細胞已擴散至肺部,時日不多,讓他準備後事。

李開弟要求全家統一口徑,只說是肺氣腫。還在張茂淵身體狀況好時,帶她四處遊覽。對他們來說,每一秒都彌足珍貴。

大概是愛的力量吧,在李開弟的悉心照料下,被醫生預言時日無多的張茂淵竟又堅持了兩年多。

張茂淵和李開第一家

1991年6月9日,李開弟舉辦了個小型生日晚會,慶祝張茂淵90歲生日。張茂淵吃完生日蛋糕後,病情突然加重,醫治無效,一周後離世,享年90歲。

李開弟寫信給遠在美國的張愛玲,告訴她這個噩耗。

信的第一句是:“愛玲,請你鎮靜,不要激動,報告你一個壞消息。你與我所至愛的親人已于6月13日晨7:45與世長辭。”此時,李開弟已94歲高齡。

1991年李開第寫信給張愛玲報知張茂淵去世的噩耗

多少人以愛的名義插足別人的婚姻,或許,相對於他們說出愛的勇敢,我們更缺少張茂淵這樣的沉默。

風陵渡口,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張茂淵在癡守52年後,終於換來12年的相依。

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她的心中應該沒有愧疚與遺憾,應該是幸福的。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不過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在德國無線電臺做廣播員,每天播報半個小時的新聞、社論,薪資好幾萬。

張茂淵

對於工作,她是挑剔的。她說:“如果是個男人,必須養家活口的,有時候就沒有選擇的餘地,怎麼苦也得幹,說起來是他的責任,還有個名目。像我這樣沒有家累的,做著個不稱心的事,愁眉苦臉賺了錢來,愁眉苦臉活下去,卻是為什麼呢?”

因而,她辭了在電臺讀社論這個別人豔羨工作,跳槽到上海有名的大光明戲院做翻譯。當時的影院放國外原版片時,沒有配字幕的片子會請人臨場翻譯。

張茂淵喜歡這個有趣而不乏挑戰的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憑著自己的才幹和機敏,她被大光明戲院的總經理胡治藩相中,聘任為機要秘書,一做就是十年。

張茂淵在愛丁頓公寓

張茂淵住在上海的愛丁頓公寓,張愛玲從香港讀完書後,搬來與姑姑同住。

張茂淵是個現代女性,她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有點可愛,有點清冷。

她談話間有“清平的機智見識”,張愛玲說她有點像周作人他們,她笑道:“我簡直一天到晚的發出沖淡之氣來!”

她說“冬之夜,嗜睡如歸”;說自己“文武雙全,文能夠寫信,武能夠納鞋底”。

久病不愈,她自嘲:“又是這樣的懨懨的天氣,又這樣的虛弱,一個人整個地象一首詞了!”

關於職業婦女,她說:“普通的婦女職業,都不是什麼專門技術的性質,不過是在寫字間裡做人罷了。在家裡有本領的,如同王熙鳳,出來了一定是個了不起的經理人才。”

張愛玲和姑姑張茂淵

張愛玲深感認同,勸她寫本關於女人就職秘訣的書。她說:“我做文人是不行的。在公事房裡專管打電報,養成了一種電報作風,只會一味的省字,拿起稿費來太不上算了!”

張愛玲說她說話有意思,她感慨:“我每天說半個鐘頭沒意思的話,可以拿好幾萬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說著有意思的話,卻拿不到一個錢。”

張茂淵是帶點冷調的人,但心頭卻是火熱的;為所愛的人,默默地、毫無指望地燃燒了半個世紀。

她不缺人追,但不願將就,獨自堅守著一生只愛一個人的信條,一年又一年。

在李開弟結婚後,他們仍有交集。她的骨子裡是孤高的,不願插足別人的婚姻,於是選擇將愛深藏心底,靜靜守候,不逾矩,不索求,不打擾。

張愛玲

1939年,因為戰爭的緣故,張愛玲無法赴英國留學,只好到香港讀書。張茂淵將張愛玲託付給在香港的李開弟,請他做監護人。李開弟滿口答應,像父親般,無微不至地照顧張愛玲。

1949年上海解放,李開弟在上海機械進出口公司從事外貿工作,張茂淵也留在上海,他們常常走動,像老朋友般互相關照。

十年動亂,李開弟被打為反革命,年邁的他每天在上海的弄堂打掃衛生,李開弟的妻子夏毓智身體也被摧垮了。

張茂淵由於特殊的家庭出身,日子過得也很艱辛,但她仍時常帶些東西去看望夏毓智,還拿起掃把,幫李開弟打掃弄堂。

張茂淵

夏毓智住院治療期間,張茂淵一直在旁悉心照料,衣不解帶。李開弟夫婦和他們遠在外地的子女都非常感動。

夏毓智在臨終前,對張茂淵說了心裡話:

“我早知道你和開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對。當初他對你的出身抱有偏見,對你的個性也不是很瞭解。他是個粗人,因此斷然拒絕了你的初戀,和我結婚了。真的,當初我一點兒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戀情藏在內心深處,我竟然一點沒有察覺出來。等他瞭解你的為人個性,瞭解你的堅韌不拔的感情之後,我已懷孕,和他再也分不開了。他苦惱過、悔恨過、自責過,但是一切都晚了。

你作為他的初戀,是那麼地專注於愛情,在長達50多年的交往中,你沒越雷池一步……他也是一位謙謙君子,你視我的兒女為己出,他視張愛玲為己女,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她希望自己過世後,張茂淵能和李開弟一起生活,相互照顧。然而,夏毓智病逝不久,李開弟就被抄家、批鬥,兒子自殺,女兒遠在廣州,多重打擊下,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

李開弟被劃為反革命,親戚們都避之不及,但張茂淵卻常常走進李家,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鼓勵他。

張茂淵和李開弟

1979年,李開弟在徵求過兒女及張愛玲的同意後,與張茂淵成婚。這一年,張茂淵78歲,在等待了52年後,終於如願嫁給了初戀。

“莫道桑榆晚,為霞紅滿天。”他們婚後的生活非常溫馨。

結婚沒幾年,張茂淵患了乳腺癌。李開弟怕她受刺激,瞞著她。他到處尋醫問藥,找資深專家給妻子做手術。在病榻前端茶送水,無微不至。

1989年春節,李開弟帶著張茂淵到廣州女兒家過年。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她的癌細胞已擴散至肺部,時日不多,讓他準備後事。

李開弟要求全家統一口徑,只說是肺氣腫。還在張茂淵身體狀況好時,帶她四處遊覽。對他們來說,每一秒都彌足珍貴。

大概是愛的力量吧,在李開弟的悉心照料下,被醫生預言時日無多的張茂淵竟又堅持了兩年多。

張茂淵和李開第一家

1991年6月9日,李開弟舉辦了個小型生日晚會,慶祝張茂淵90歲生日。張茂淵吃完生日蛋糕後,病情突然加重,醫治無效,一周後離世,享年90歲。

李開弟寫信給遠在美國的張愛玲,告訴她這個噩耗。

信的第一句是:“愛玲,請你鎮靜,不要激動,報告你一個壞消息。你與我所至愛的親人已于6月13日晨7:45與世長辭。”此時,李開弟已94歲高齡。

1991年李開第寫信給張愛玲報知張茂淵去世的噩耗

多少人以愛的名義插足別人的婚姻,或許,相對於他們說出愛的勇敢,我們更缺少張茂淵這樣的沉默。

風陵渡口,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張茂淵在癡守52年後,終於換來12年的相依。

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她的心中應該沒有愧疚與遺憾,應該是幸福的。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