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去年前11個月,全國共查侵權假冒違法案件17.4萬件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馬上就到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了, 在過去的2016年, 有哪些領域是侵權假冒的重災區呢?昨天下午,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就發佈資料, 2016年1-11月, 全國共查辦侵權假冒違法犯罪案件17.4萬件, 重點圍繞互聯網、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以及進出口三大領域開展了集中整治。

2016年, 互聯網成為侵權假冒的重災區, 工商總局去年責令整改網站1.95萬個次;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查處網路文學等侵權盜版案件514件;網信辦處置侵權假冒有害資訊355萬條, 關閉違法違規網站219個、帳號20余萬個。 當前侵權假冒呈現出跨區域、線上線下一體化運作的新特點。 國家監管部門正在通過政企合作等方式加強資訊化監管。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柴海濤:我們要和大型的電商平臺, 這些電子商務的大資料, 開展一些資訊上的共用, 使得有一些違法犯罪的線索能夠被精准的發現和精准的打擊。

柴海濤還表示, 目前我國在一些領域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有的規定操作性差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下一步將通過制定政策指導檔、加強信用體系等方式進行監管。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柴海濤:更多轉變政府職能, 加大行政處罰案件資訊的公開, 要求是行政執法部門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20個工作日之內, 必須主動向全社會公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