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威200萬畝人工林巍然鎖風沙

本報武威訊(記者 伏潤之)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規模空前的治理,武威市完成人工造林266.31萬畝,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積較2009年分別減少了31.7萬畝、9萬畝。 這個地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北方防沙帶中心地帶的重要節點城市,生態治理出現了歷史性大轉折。

武威歷來乾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態環境脆弱,是全國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面對嚴酷的自然條件,武威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開展人工固沙、生物治沙、機械治沙、產業治沙和沙產業發展模式及治沙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範,先後治理重點風沙口240個,將風沙牢牢遏制在祁連山東側。

資料顯示,民勤縣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積較2009年分別減少了6.26萬畝、6.76萬畝,荒漠化程度由極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輕度減緩。 2011年至2016年,民勤縣區域性沙塵暴次數分別為1、0、1、1、1、3次,且沙塵暴範圍小、時間短,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少。 與此同時,涼州區、古浪縣依託專案支撐,積極推進沙化土地封禁措施,有效遏制轄區內荒漠化蔓延。

通過持續治理,武威市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區域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取得了沙化土地明顯減少、沙塵暴次數明顯減少、植被蓋度明顯提高的顯著成效,營造出“沙漠綠洲”的新格局。 在這片珍貴的綠洲中,還建成以葡萄、紅棗、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45.36萬畝,梭梭接種肉蓯蓉5.88萬畝,以甘草、板藍根、麻黃、枸杞、鎖陽等為主的沙生藥用植物種植面積達到十多萬畝,昔日住在沙窩裡的農民依託“沙產業”不斷走向致富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