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挺起綠色脊樑 甯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征意見

由江蘇和浙江兩省發改委聯合編制的《甯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最近在我省相關地區徵求意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蘇浙兩省130位代表聯合署名提交議案,建議將甯杭生態經濟帶納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隨著規劃編制的推進,蘇浙將聯手推進甯杭一線發展,在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和跨區域發展上先行先試,創造新經驗。

突破長三角南北“梗阻”

甯杭生態經濟帶貫穿江蘇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連接南京與杭州兩大中心城市,是長三角滬甯杭“金三角”重要一翼,包括南京、杭州,跨越六個地級市、15個區(市、縣),面積約兩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萬餘人,去年地區生產總值1.1萬多億元,占蘇浙兩省的比重分別為9.36%和9.23%。

省社科聯研究室主任劉西忠認為,相對長三角的滬甯、滬杭兩軸線,甯杭軸發展較弱,溧水,高淳,溧陽、句容、長興、德清、安吉等沿線節點城市,與滬寧線上的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以及滬杭線上的海寧、桐鄉、平湖、嘉善等相比,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由此導致長三角南北向發展通道“梗阻”,甯杭之間很多要素流通需“繞道”上海。

當前,我國邁入轉變發展方式推進高品質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長三角進入城市化加速推進的中期階段。 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馬智慧介紹,根據“諾瑟姆曲線”,城市化水準超過70%後增速會趨緩甚至停滯,預計2030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70%左右。

在這13年間,如果哪座城市抓住這段視窗期,就能集聚各類要素資源,從而贏得發展優勢;錯過這13年,將無緣國際國內要素分工,陷入發展困境。

從我國城鎮化歷程來看,南京、杭州發展勢頭強勁,外溢效應愈發顯著,長三角率先進入高鐵時代、輕軌時代,甯杭沿線有條件創新探索城鎮化新路。 南京、杭州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需強化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對中部城市,推進宜興打造大城市,加快湖州濱湖一體化建設,強化綜合服務功能;對句容、金壇、長興、德清、安吉等小城市,通過中心城市、大城市輻射帶動,提升功能品質。

對南京而言,發展甯杭一線,對其南部區域加速發展意義尤為深遠。

挺起長三角“綠色脊樑”

綠色崛起體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高度,而生態環境是甯杭沿線地區最大的資源優勢,這一帶森林覆蓋率高達37.6%。 與國內經濟不發達地區提出的生態經濟帶不同,甯杭生態經濟帶是在中國最發達地區建設的生態經濟帶。 兩省專家均認為,要將甯杭一線建成長三角新經濟走廊,以最小的環境代價和最合理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劉西忠看來,這條新經濟走廊不僅自然環境資源優越,旅遊文化資源豐富,更重要的是科教創新潛力大。 這一區域所集聚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20多家,超過全國絕大部分省份所擁有的數量。

甯杭沿線二產比重偏高,大部分縣市二產比重在50%上下,沒發揮新興產業、生態旅遊優勢。 建設長三角“綠脊”,甯杭生態經濟帶需推進三大生態工程——建設“甯杭生態走廊”,沿水運、公路、鐵路等交通幹線,一體規劃建設“甯杭生態走廊”,形成串聯甯杭一線的綠道網路;共建跨省“國家級森林公園”。 兩省聯手在溧陽、宜興、長興之間規劃建設“蘇浙國家級森林公園”,待安徽加入甯杭生態經濟發展帶後,吸納宣城的郎溪縣、廣德縣加入,共建“蘇浙皖國家級森林公園”;實施生態治理工程,推動甯杭沿線地區中小城市開展生態合作,設立生態發展基金,構建有約束、有保障的長效生態補償機制。

對經濟實力雄厚的蘇浙兩省而言,探尋發展新模式新機制,遠比增加GDP更有意義。

南京市發改委相關人士建議,建設甯杭新經濟走廊,要創新政府治理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和問責機制,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嚴守環境品質底線,全面推行綠色GDP考核評價體系,以“用雲量”代替“用電量”,作為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創新政策供給機制。 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加快建立按生態貢獻程度確定資金轉移支付比例機制,加大重點生態區域的轉移支付力度。 優化能源資源配置,建立以綜合考評、實績排序、分類施策為主要內容的低效企業退出機制。

打造對內開放樣板區

開放,不僅指對外開放,也意味著對內開放。 國內行政區劃壁壘,嚴重制約著資源要素實現高效最優配置。 甯杭生態經濟帶由江浙兩省共同建設,是跨區域協同發展的經濟帶,這條經濟走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對內開放合作的樣板,應成為衡量甯杭經濟帶成熟與否的重要尺規。

南京市社科院城市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黃南認為,建立健全跨區域重大事項協商決策機制和區域內市縣建議結對合作機制,兩省首先要共同推進重大項目,在交通、資源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市場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優先列入國家重大工程包和兩省年度重點專案計畫。如加快推進南沿江城際、滬蘇湖城際、鹽泰錫常宜城際等鐵路專案規劃建設,率先建成公交化城際軌道客運網,打造“15分鐘便捷生活圈”。

江浙兩省有望共同設立甯杭生態經濟帶發展投資基金,專項用於生態環境聯防共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創新體系。在環保領域,將加快建立區域性生態資源交易平臺。

兩省還將在甯杭沿線探索完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支援在兩省毗鄰地區共建產業園區,加強南京江寧開發區、湖州開發區、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等國家級平臺及骨幹企業間的合作,鼓勵採取多種形式組建跨區域企業集團。 (顏 芳)

甯杭生態經濟帶由江浙兩省共同建設,是跨區域協同發展的經濟帶,這條經濟走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對內開放合作的樣板,應成為衡量甯杭經濟帶成熟與否的重要尺規。

南京市社科院城市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黃南認為,建立健全跨區域重大事項協商決策機制和區域內市縣建議結對合作機制,兩省首先要共同推進重大項目,在交通、資源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市場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優先列入國家重大工程包和兩省年度重點專案計畫。如加快推進南沿江城際、滬蘇湖城際、鹽泰錫常宜城際等鐵路專案規劃建設,率先建成公交化城際軌道客運網,打造“15分鐘便捷生活圈”。

江浙兩省有望共同設立甯杭生態經濟帶發展投資基金,專項用於生態環境聯防共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創新體系。在環保領域,將加快建立區域性生態資源交易平臺。

兩省還將在甯杭沿線探索完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支援在兩省毗鄰地區共建產業園區,加強南京江寧開發區、湖州開發區、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等國家級平臺及骨幹企業間的合作,鼓勵採取多種形式組建跨區域企業集團。 (顏 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