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撿了十幾年垃圾的81歲“口袋婆婆”:“她不死,我也死不成”

蔣貴英今年八十一歲, 她忽然覺得, 這輩子活得有點累。

前段時間, 她花了12塊錢, 這是她兩三天的收入, 找人算了一命。

兩個問題, 為啥活著這麼累?還要累多久?

蔣貴英五姊妹, 她排老四, 死得剩她一個了, 偶爾也會有些孤單。

算命的翻來覆去, 總結成一句話, 人各有命。

“口袋婆婆”進城記

19年前, 蔣貴英62歲, 從資陽老家回到成都, 提了一個竹編菜籃。

籃子裡盛著一個男嬰, 是她剛滿月的外孫唐鄭。

唐鄭體弱, 出生只有3斤, 3天沒哭出聲。 醫生說, 多半帶不活了。 但蔣貴英不信。

唐是父姓, 鄭是母姓, 取這個名, 意思是讓他將來不要忘記自己的父母。

這孩子不是孤兒, 但和孤兒也差不多。

19年後, 蔣貴英一家四口在成都生活, 當年“養不活”的男嬰, 也已成年。

丈夫鄭明知, 88歲, 被肺病折磨多年, 呼吸聲越來越重, 最近睡不著覺, 靠牆上喘氣到天亮, 像是拉風箱。

女兒鄭淑蘭, 58歲, 唐鄭的母親,

6歲時患腦膜炎, “抽了脊髓, 後來人就傻了。 ”

早出晚歸撿了十幾年垃圾, 蔣貴英把一家四口都養活了。

這張照片, 拍攝於幾年前, 蔣貴英在春熙路撿瓶子。 因為這張照片, 她曾被稱為“口袋婆婆”。

後來, 她從春熙路消失了, 和所有的小人物一樣, 再沒人提起。

尋找蔣貴英

但有一個人還一直記得她, 這個人叫“彈簧”。 尋找蔣貴英, 從彈簧給我的兩個門牌號開始。

彈簧人精瘦, 按成都話講, 有點“幹歇兒”, 說話時身體搖來擺去, 像說唱歌手, 很有節奏感, 大概就是這外號的來由。

但彈簧心好。 幾年前認識蔣貴英後, 她搬了幾次家, 他依然隔三岔五去看望。

最近他又要去一趟, 送點棉被和衣服, 這是第九十八次。

彈簧說, 蔣貴英住在馬鞍北路附近, 一個菜市場裡。

他給了我兩個門牌號碼, 第一個“一環路北四段136號”。 他說, 到這裡, 你會見到一個消防隊, 右邊第一個巷子, 直走, 注意左側有一個通道, 只夠一個人通行。

通道口第二個門牌, “馬鞍北路73號附71號”, 一直走到盡頭, 就到了。

我到一環路北四段時, 不到早上6點。

據說蔣貴英早上6點左右, 會在附近撿垃圾, 這時清潔工沒上班, 垃圾桶還有隔夜的瓶子。

早上大街車少人稀, 如果她在, 應該很容易遇見。

我到馬鞍北路走了半圈, 沒有遇到蔣貴英。 等到清潔工人上班, 我還是沒見到她。

工人從垃圾裡把瓶子清出來, 裝進隨身的口袋, 作為一點微薄的早班補貼。

有人的地方, 就有江湖, 江湖的源頭, 可能只是幾個瓶子。

按彈簧的地址,我找到一條潮濕的巷子,巷子旁是一排低矮的平房。

下水道散發出腐朽、發酵的味道,有點沖眼睛。

巷子盡頭,是兩個房間,各10平米左右,房租300元。

一個房間住著蔣貴英、鄭明知夫妻,女兒鄭淑蘭;另一個房間住著唐鄭。

屋子堆著各種雜物,只容轉身,但收拾得還乾淨。

聽彈簧說我要來,蔣貴英今天在家等我。

她打開靠牆的櫃子,翻了很久,掏出一個紮得嚴實的口袋。

打開,是半袋生花生。這可能是家裡唯一能待客的東西。

她說,資陽親戚送的,“沒用過化肥,好吃得很。”

我嘗了一個,花生放太久,殼軟了,連仁都軟了,咬著一股黴味。

她期待地看著我,我假裝嚼幾下,囫圇吞下去,給了一個回味悠長的好評:

“城裡難得吃到這麼好的花生了!”

她說,好吃那就多吃點!我又拿了一個,剝了半小時。

她繼續翻箱倒櫃,最後只找到半瓶白酒,說,我給你倒一點!

我說,不不不了,我肝不好,早上不喝酒。

她悻悻地放下酒,我們繼續用這袋花生表演太極推手。

終於,大家都累了,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客套,心平氣和地坐下來。

“從哪裡講起呢,那就從我女兒開始吧。”

蔣貴英很久沒說過這麼多話了,她花了一上午,給我還原了一段平凡的人生。

做不動了,想去成都尋個活路

6歲,因為腦膜炎,鄭淑蘭傻了、癱了。

這是命運對蔣貴英的一波打擊,一夜之間,“我一下老了十歲。”

鄭淑蘭快40歲時,有人給她介紹婚事,物件叫唐忠秀,孤兒,個矮,年紀大,家窮。

蔣貴英沒同意,她說,女兒有病,我把她養到死就對了,不要去拖累別人。

“你都60多了,萬一你死了,她連個家都沒了。”別人說,她的病不遺傳,留個後,以後老了也有口飯吃。

這句話打動了蔣貴英。她默認女兒跟唐忠秀走了,沒有婚禮。

送走女兒後,蔣貴英和鄭明知去了成都。

“老了,做不動莊稼了,水井打水澆地,桶都拉不上來,拉一半,歇一會兒,倒掉一半,再拉。”

“村裡過不下去了,想在成都打份工,求個活路。”

第一份工作是在飯館幫工,這份工作只幹了一個月。

有一天,老闆看了她的身份證,說,你都60多了,我不敢要你了。

她說,我能幹,我有力氣。

老闆說,我知道你能幹,但萬一你摔了撞了,我負不起責。

離開餐廳後,她到處找過工作,因為年齡太大,都沒有成。

“我們兩個要吃飯,老頭子要吃藥,我也是沒有辦法。”無奈之下,蔣貴英開始上街撿垃圾。

一開始偷偷摸摸,最怕遇到老鄉,畢竟,撿垃圾太“掩人”,20萬+媒體人社群;已受邀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新聞、新浪財經、阿裡UC、騰訊快報、百度、介面、脈脈等。

①有情懷的社群,有深度的閱讀,有角度的觀察,有態度的互動。

按彈簧的地址,我找到一條潮濕的巷子,巷子旁是一排低矮的平房。

下水道散發出腐朽、發酵的味道,有點沖眼睛。

巷子盡頭,是兩個房間,各10平米左右,房租300元。

一個房間住著蔣貴英、鄭明知夫妻,女兒鄭淑蘭;另一個房間住著唐鄭。

屋子堆著各種雜物,只容轉身,但收拾得還乾淨。

聽彈簧說我要來,蔣貴英今天在家等我。

她打開靠牆的櫃子,翻了很久,掏出一個紮得嚴實的口袋。

打開,是半袋生花生。這可能是家裡唯一能待客的東西。

她說,資陽親戚送的,“沒用過化肥,好吃得很。”

我嘗了一個,花生放太久,殼軟了,連仁都軟了,咬著一股黴味。

她期待地看著我,我假裝嚼幾下,囫圇吞下去,給了一個回味悠長的好評:

“城裡難得吃到這麼好的花生了!”

她說,好吃那就多吃點!我又拿了一個,剝了半小時。

她繼續翻箱倒櫃,最後只找到半瓶白酒,說,我給你倒一點!

我說,不不不了,我肝不好,早上不喝酒。

她悻悻地放下酒,我們繼續用這袋花生表演太極推手。

終於,大家都累了,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客套,心平氣和地坐下來。

“從哪裡講起呢,那就從我女兒開始吧。”

蔣貴英很久沒說過這麼多話了,她花了一上午,給我還原了一段平凡的人生。

做不動了,想去成都尋個活路

6歲,因為腦膜炎,鄭淑蘭傻了、癱了。

這是命運對蔣貴英的一波打擊,一夜之間,“我一下老了十歲。”

鄭淑蘭快40歲時,有人給她介紹婚事,物件叫唐忠秀,孤兒,個矮,年紀大,家窮。

蔣貴英沒同意,她說,女兒有病,我把她養到死就對了,不要去拖累別人。

“你都60多了,萬一你死了,她連個家都沒了。”別人說,她的病不遺傳,留個後,以後老了也有口飯吃。

這句話打動了蔣貴英。她默認女兒跟唐忠秀走了,沒有婚禮。

送走女兒後,蔣貴英和鄭明知去了成都。

“老了,做不動莊稼了,水井打水澆地,桶都拉不上來,拉一半,歇一會兒,倒掉一半,再拉。”

“村裡過不下去了,想在成都打份工,求個活路。”

第一份工作是在飯館幫工,這份工作只幹了一個月。

有一天,老闆看了她的身份證,說,你都60多了,我不敢要你了。

她說,我能幹,我有力氣。

老闆說,我知道你能幹,但萬一你摔了撞了,我負不起責。

離開餐廳後,她到處找過工作,因為年齡太大,都沒有成。

“我們兩個要吃飯,老頭子要吃藥,我也是沒有辦法。”無奈之下,蔣貴英開始上街撿垃圾。

一開始偷偷摸摸,最怕遇到老鄉,畢竟,撿垃圾太“掩人”,20萬+媒體人社群;已受邀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新聞、新浪財經、阿裡UC、騰訊快報、百度、介面、脈脈等。

①有情懷的社群,有深度的閱讀,有角度的觀察,有態度的互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