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林州市任村鎮前峪村脫貧攻堅見聞

原標題:一個貧困村的美麗蝶變——林州市任村鎮前峪村脫貧攻堅見聞

圖為林州市委辦公室幹部(右一、右二)慰問貧困戶 □記者 劉劍昆 文/圖

濁漳河岸邊原本默默無聞的貧困村經過兩年建設, 如今成了一個美麗村莊, 成為周邊“驢友”戶外運動駐留的天堂, 並贏得了“北方江南”的美譽。 這個村就是林州市任村鎮前峪村。

通過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前峪村發生了巨變。

魅力前峪景如畫

秋末冬初之際, 前峪村村口綠柳成蔭, 一條引水渠從水稻田南側延伸, 在小村外形成了一處“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畫面。 漫步向村中去, 踏著石板路, 古樸的民居映入眼簾。 前峪村蘊含著江南水鄉的魅力。

“老人們都說, 我們前峪村是獅象守門, 漳河北岸是獅頭山, 漳河南岸是象鼻山。 有山有水有風景, 我們村發展旅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上級扶貧單位也正是根據這些條件説明我們啟動了山村旅遊計畫。

”前峪村黨支部書記陳伏紅告訴記者。

前峪村位於河南、河北兩省交界處, 隔濁漳河與河北省涉縣相望。 該村共有288戶1053人, 因地處偏僻地帶成為貧困村。

前峪村的扶貧幫扶單位是安陽市委辦公室和林州市委辦公室。 兩家單位共同謀劃長遠發展, 幫助前峪村規劃了發展旅遊產業的思路, 利用獨特的地形和漳河水資源, 打造林州市獨一無二的“北方江南”村莊。 他們協調安陽市專業的規劃公司為該村免費進行整體規劃, 為村裡節省資金40萬元。

前峪村有一處別具特色的宅院名為天津院, 是民國初期仿照天津民居建設的樓房式四合院, 上下兩個陽臺走廊將東西南北四座樓房連成一體,

人們沿長廊可抵達樓內各處, 因此, 當地人又稱此樓為轉角樓。 去年6月, 天津院被省政府列入了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該村依託天津院實施古村落保護, 利用蘋果園發展採摘旅遊, 整合前峪村、後峪村的自然資源, 打造象鼻山等登山線路, 發展集水上休閒、插稻、登山、採摘、鄉村文化欣賞於一體的鄉村旅遊。

採訪中, 記者在村外遇到了騎自行車沿漳河旅遊的河北省邯鄲市退休工人張永啟等人。 老張以前曾經到過前峪村。 他說:“前峪村今非昔比, 越變越美了。 我們覺得這裡處處是風景。 ”

幫貧扶困傾真情

“你們大老遠跑來義診, 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帶來了。 太感謝了!”在村委會大院, 一位老人坐在林州市人民醫院的義診台前讓醫生檢查身體,

並表達謝意。

日前, 林州市人民醫院組織義診隊員到前峪村開展義診活動。 說話的老人名叫石長髮, 今年72歲, 是一位退休教師。 他說:“國家實施扶貧政策帶來的好處, 我們老百姓都感受到了。 村裡的貧困戶都得到了照顧。 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 鎮、村幹部還想方設法幫我們找工作呢。 ”

陳伏紅介紹, 2016年, 經過精准識別, 前峪村確定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51人。 由於出生、死亡變動情況, 現有貧困戶13戶48人。

“我孫子昨天打電話還問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謝玉傑在不在村裡了。 我們一家人都記著他的恩情呢!”77歲的貧困戶石家奇老人向記者道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由於家庭變故, 石家奇和老伴兒與孫子石志吉一起生活。

林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幹部謝玉傑到村裡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後, 鼓勵石志吉挺起腰杆幹一番事業。 他設法幫助石志吉找工作, 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與鄭州市一家機電企業聯繫。 2015年11月, 石志吉進入這家企業上班, 年收入近3萬元。

19歲的石靖可父親早亡, 與母親相依為命, 被列為貧困戶。 駐村幹部與村幹部結合石靖可上過職業高中的情況, 為他聯繫了一家小家電公司。 去年2月, 石靖可到這家企業就業。

“幹部真扶貧、扶真貧, 給我家帶來了希望。 ”村裡80歲的貧困戶石保金時常對人這樣說。 石保金家是因病致貧的, 一家8口人中有3人患大病, 生活十分困難。 村幹部想方設法對其進行幫扶, 村委會主任石錄文與在太原承攬建築工程的兒子聯繫, 安排石保金的女婿石安勇到工地上打工。如今,石安勇每天收入100多元,年收入實現2萬多元。村裡又幫扶石保金和兒子在家裡養蜜蜂,讓這個8口之家走出了困境。

“安陽市委辦公室和林州市委辦公室的領導多次到村裡慰問貧困戶,瞭解扶貧專案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問題,他們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讓大家很感動。”陳伏紅說。

興村富民謀產業

“脫貧攻堅,興村富民,必須要有產業帶動。”這是幫扶單位兩級市委辦公室幹部與前峪村幹部的共識。兩年來,他們付諸了行動。

該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貧困戶為社員,發展花椒、核桃等特色經濟農作物種植,利用漳河水資源優勢種植綠色有機水稻,貧困戶每年可按比例分紅。

依託獨特的地理資源,他們協調資金130余萬元為前峪村修築了繞村水系,為發展鄉村旅遊打下了基礎。

建設光伏發電站。2016年,每戶貧困戶獲得了光伏補助項目資金500元。今年,該項目預計可實現年收入12萬元,其中60%將用於貧困戶,貧困戶每年人均可實現增收1000元。

陳伏紅說,兩年來,上級共支持前峪村資金500余萬元,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發展產業,目的在於“造血”。前峪村整村已達到“七通七有七能”標準,可確保在2017年年底前實現整村脫貧。

安排石保金的女婿石安勇到工地上打工。如今,石安勇每天收入100多元,年收入實現2萬多元。村裡又幫扶石保金和兒子在家裡養蜜蜂,讓這個8口之家走出了困境。

“安陽市委辦公室和林州市委辦公室的領導多次到村裡慰問貧困戶,瞭解扶貧專案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問題,他們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讓大家很感動。”陳伏紅說。

興村富民謀產業

“脫貧攻堅,興村富民,必須要有產業帶動。”這是幫扶單位兩級市委辦公室幹部與前峪村幹部的共識。兩年來,他們付諸了行動。

該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貧困戶為社員,發展花椒、核桃等特色經濟農作物種植,利用漳河水資源優勢種植綠色有機水稻,貧困戶每年可按比例分紅。

依託獨特的地理資源,他們協調資金130余萬元為前峪村修築了繞村水系,為發展鄉村旅遊打下了基礎。

建設光伏發電站。2016年,每戶貧困戶獲得了光伏補助項目資金500元。今年,該項目預計可實現年收入12萬元,其中60%將用於貧困戶,貧困戶每年人均可實現增收1000元。

陳伏紅說,兩年來,上級共支持前峪村資金500余萬元,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發展產業,目的在於“造血”。前峪村整村已達到“七通七有七能”標準,可確保在2017年年底前實現整村脫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