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美駐以大使館搬家:為何兌現承諾的特朗普比空許諾言的特朗普更具有破壞力?

特朗普向中東又扔了一枚“炸彈”!

當地時間12月6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發表講話, 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並將把美駐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什麼地方?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城。 巴以和談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

巴勒斯坦一直堅持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 而以色列一直堅稱整個耶路撒冷都是以色列的。

這就好比是說, 巴勒斯坦一直盯著被以色列實際佔領的耶路撒冷說, 你瞅啥?東耶路撒冷是我的!

以色列懟回去, 瞅你咋地?整個都是我的!

一方多瞅另一方一眼就會出人命的耶路撒冷問題, 雙方瞪著紅眼瞪了幾十年。

而在這個中東火藥桶的引信邊上,

特朗普總統啪地一聲掏出了打火機。

微妙時期的偶然?

前所未有的特朗普需要前所未有的支援

“偏袒”以色列, 一直以來是美國的“政治正確”。

而彪悍的特朗普要把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的做法, 和前幾任政府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均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 但近幾屆美國政府在耶路撒冷問題上, 都相當低調和謹慎。

儘管1995年10月, 美國國會已通過《耶路撒冷使館法案》, 要求政府承認, 並授權撥款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

但克林頓政府、小布希政府和奧巴馬政府,

雖然執政黨幾經更迭, 但都不約而同以每六個月簽署一次豁免令的方式, 將使館搬遷問題一再地拖下去。

所以搬遷使館在美國從來不是一個問題, 問題是何時搬?當“拖”已經成為了慣例, “不再拖”就必須找到充足的理由。

特朗普在搬遷使館問題上,今年6月也拖過一次。應該說,這次選擇繼續“拖”還是“不再拖”,在白宮中是有爭論的。

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團隊數月來一直在討論這一問題,近日來對此討論尤其激烈。據報導,特朗普27日親自加入了討論,進行了超過一個小時的激情發言。

特朗普激情發言的內容,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所知道的只是,近期,民主黨力挺的對特朗普的“通俄門”調查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重要關口。前安全顧問弗林近期首次承認在調查中做過偽證。

儘管特朗普一直為弗林叫屈,為自己洗白,但一旦弗林的口子被撕開,以特朗普民主黨的瞭解,民主黨會放過他嗎?

一旦弗林罪證查實,特朗普的總統之位能不能保住就成了一個很大的疑問。

可以想像,此刻的特朗普是多麼需要支持者。尤其需要在政商兩界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猶太集團的強力支持。

相比奧巴馬對以色列的刻意保持距離,特朗普對以色列的力挺一上來就很強勁。特朗普在今年5月首次出訪,出訪的行程就包括以色列。

在訪問途中,特朗普不顧爭議攜全家到耶路撒冷“哭牆”及聖墓教堂禱告,此舉讓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參觀哭牆、並在牆邊禱告的在任總統。

雖然訪問以色列之後的6月份,特朗普還是簽了把使館搬遷拖下去的豁免令,如今決定不再拖,看來是形勢已經到了必須要做出改變的時刻。

如此看來,特朗普的“不再拖決定”,在國內政治上和通俄門調查有著剪不斷的聯繫。搬遷駐以色列大使館,似乎是一個特朗普在微妙時期迫不得已的偶然決定。

但原因真的如此簡單嗎?

美國政體的必然:選舉承諾在執政期間的兌現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可能在為明年即將出臺的中東和平政策試水,是否真是如此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在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

把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往耶路撒冷是特朗普競選的核心承諾之一。

這一承諾為特朗普贏得了猶太人的選票。勝選後的特朗普,即使咬著牙也要把競選時的承諾拽進現實。

除此以外,還包括在美墨邊境修牆、出臺新移民政策——

還有前不久剛剛通過的大規模減稅法案——

退出巴黎協定——

廢除伊核協議——

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

以及各種逆全球化政策,甚至不惜退出前執政黨苦心建立的TPP——

可以說特朗普總統的上臺就是精准利用了美國兩黨制的規則,竭盡所能精確瞄準目標選民群體的需求。

至於那些本來就反感他和他政策的人,他乾脆選擇硬懟,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向著風車衝鋒的堂吉訶德形象,更加加深了對奧巴馬政府不滿選民的好感。

所以這才出現了精英把控的傳統媒體對特朗普一片唱衰,而在選舉中他卻高歌猛進的奇異景象。而實際上,他在社交媒體上的支持度比所有人都高。

所以,特朗普可以不那麼在意一個個充滿爭議出臺後,街頭此起彼伏的抗議,因為他的支持者可能在爭吵中選擇沉默,但在選舉中卻毫不猶疑地為他投票。

從限穆令、隔離牆到出臺大規模減稅法案,再到如今駐以大使館搬家,一而再再而三將“看起來不靠譜”的承諾變為現實,越來越清晰地說明特朗普執政的基礎在於把他選上去的選民。

他必須保持強硬的保守立場,把競選中的承諾一步步兌現,這樣才能在四年裡坐穩總統的寶座,同時言出必果的形象也能讓他向下一個四年眺望。

兩黨相爭中都是“遵守遊戲規則的政客”,同時也必然會出現“玩弄規則的玩家”。

兩黨制維繫了美國數百年的政權和平交接、美式民主和制度的發展,迫使兩黨不斷地調整對策以適應民眾與社會需求,但在極端利用競選規則的特朗普這裡,也前所未有的暴露出弊端:

選舉充滿了攻擊性,兩黨間的競爭變得水火不容你死我活;內政外交極度缺乏延續性,上屆政府的政治遺產全部被清算,這屆政府反其道而行之;國內社會被前所未有的被撕裂,社會群體間的隔閡加深勢不兩立。

美國國內的一次次大規模抗議,接連發生的嚴重種族騷亂,獨狼恐襲防不勝防,大規模殺傷事件此起彼伏,無不產生於政治體制弊端凸顯的語境。

這次特朗普給大使館搬家讓原本就不太平的中東再次處於戰爭邊緣。

大國責任屈從於政黨政治。作為現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政策的搖擺和不確定性,已經深深影響到世界的局勢。

用鐵桶圍住“至上”的美國利益

是通過交流溝通打造和平的外部環境,還是豎起藩籬把危機與風險隔離在國境以外?是在共同發展中充當領頭羊,還是把所有人視為對手不斷拋出麻煩,鞏固自己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

這次給駐以大使館搬家再次說明,同樣是維護美國利益,特朗普從競選到執政,堅定地選擇了後者。一個兌現諾言的特朗普也許比空許諾言的特朗普更具有破壞力。

(美國至上,其他靠後)

近期中東儘管有葉門動盪,但總的大局卻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在中東局勢趨靜的時刻,把耶路撒冷問題放出來,顯然有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對於美國利益,中東不能靜下來而是要把中東攪起來,不僅能和傳統對手俄羅斯幹一架爭奪地盤,還能讓歐洲別想從難民危機中脫身,甚至讓中國的一帶一路所需要的安寧陡然增加難度。

也許並不針對特定的對手,但摟草打兔子,捎帶把更多的人攪進亂局,這是美國的算盤,在以美國利益為基準的精打細算之下,耶路撒冷問題或許是那個最容易撥動的算盤珠子而已。

(目前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美駐以大使館)

本屆美國政府其他的政策基本也都是這個思路:

世界動盪之後,資本哪裡最安全,哪裡最容易盈利?特朗普的減稅法案給出了答案,就是美國。資本流入美國,給美國創造稅收,創造就業,大幅拉動GDP。

資本可以來,不穩定的國家的人就不要來了。在美國墨西哥邊境修起牆來,阻擋墨西哥人,美國中下層白人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旅行禁令頒佈下來,名單上的八個國家的人縱然不全是恐怖分子,但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人,統統不要來給美國惹麻煩。

不管這個世界是昔日的盟友,還是簽過合同對別人負有義務的國家,在美國利益面前都可以不在乎。協議說退就退,群說踢就踢,“美國至上”似乎要建立在其他人的日子都不好過上。

這就是典型的特朗普給選民和世界畫的藍圖:把美國搞得鐵桶合圍。把所有的便宜統統帶回家,把治理難題、發展難題與和平難題留下。

世界不是一個大蛋糕,其他人就多吃一點自己就會少吃一大塊,這歸根到底還是零和博弈的思維,也是近代以來西方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的遊戲規則。

在這種秩序框架下,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其實還是延續了美國一以貫之的邏輯,只不過特朗普的美國至上更為極端,他甚至還能作為贏家贏得些許的尊重和喝彩。

即使不合理,但作為無法割裂於世界的一員,我們也必須瞭解其中的邏輯。

因為改變現狀要從瞭解現狀開始;貢獻方案和規則要從高端玩家做起;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體,讓各國人民同心共力,要從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開始。

作者李中華: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責任編輯

特朗普在搬遷使館問題上,今年6月也拖過一次。應該說,這次選擇繼續“拖”還是“不再拖”,在白宮中是有爭論的。

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團隊數月來一直在討論這一問題,近日來對此討論尤其激烈。據報導,特朗普27日親自加入了討論,進行了超過一個小時的激情發言。

特朗普激情發言的內容,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所知道的只是,近期,民主黨力挺的對特朗普的“通俄門”調查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重要關口。前安全顧問弗林近期首次承認在調查中做過偽證。

儘管特朗普一直為弗林叫屈,為自己洗白,但一旦弗林的口子被撕開,以特朗普民主黨的瞭解,民主黨會放過他嗎?

一旦弗林罪證查實,特朗普的總統之位能不能保住就成了一個很大的疑問。

可以想像,此刻的特朗普是多麼需要支持者。尤其需要在政商兩界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猶太集團的強力支持。

相比奧巴馬對以色列的刻意保持距離,特朗普對以色列的力挺一上來就很強勁。特朗普在今年5月首次出訪,出訪的行程就包括以色列。

在訪問途中,特朗普不顧爭議攜全家到耶路撒冷“哭牆”及聖墓教堂禱告,此舉讓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參觀哭牆、並在牆邊禱告的在任總統。

雖然訪問以色列之後的6月份,特朗普還是簽了把使館搬遷拖下去的豁免令,如今決定不再拖,看來是形勢已經到了必須要做出改變的時刻。

如此看來,特朗普的“不再拖決定”,在國內政治上和通俄門調查有著剪不斷的聯繫。搬遷駐以色列大使館,似乎是一個特朗普在微妙時期迫不得已的偶然決定。

但原因真的如此簡單嗎?

美國政體的必然:選舉承諾在執政期間的兌現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可能在為明年即將出臺的中東和平政策試水,是否真是如此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在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

把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往耶路撒冷是特朗普競選的核心承諾之一。

這一承諾為特朗普贏得了猶太人的選票。勝選後的特朗普,即使咬著牙也要把競選時的承諾拽進現實。

除此以外,還包括在美墨邊境修牆、出臺新移民政策——

還有前不久剛剛通過的大規模減稅法案——

退出巴黎協定——

廢除伊核協議——

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

以及各種逆全球化政策,甚至不惜退出前執政黨苦心建立的TPP——

可以說特朗普總統的上臺就是精准利用了美國兩黨制的規則,竭盡所能精確瞄準目標選民群體的需求。

至於那些本來就反感他和他政策的人,他乾脆選擇硬懟,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向著風車衝鋒的堂吉訶德形象,更加加深了對奧巴馬政府不滿選民的好感。

所以這才出現了精英把控的傳統媒體對特朗普一片唱衰,而在選舉中他卻高歌猛進的奇異景象。而實際上,他在社交媒體上的支持度比所有人都高。

所以,特朗普可以不那麼在意一個個充滿爭議出臺後,街頭此起彼伏的抗議,因為他的支持者可能在爭吵中選擇沉默,但在選舉中卻毫不猶疑地為他投票。

從限穆令、隔離牆到出臺大規模減稅法案,再到如今駐以大使館搬家,一而再再而三將“看起來不靠譜”的承諾變為現實,越來越清晰地說明特朗普執政的基礎在於把他選上去的選民。

他必須保持強硬的保守立場,把競選中的承諾一步步兌現,這樣才能在四年裡坐穩總統的寶座,同時言出必果的形象也能讓他向下一個四年眺望。

兩黨相爭中都是“遵守遊戲規則的政客”,同時也必然會出現“玩弄規則的玩家”。

兩黨制維繫了美國數百年的政權和平交接、美式民主和制度的發展,迫使兩黨不斷地調整對策以適應民眾與社會需求,但在極端利用競選規則的特朗普這裡,也前所未有的暴露出弊端:

選舉充滿了攻擊性,兩黨間的競爭變得水火不容你死我活;內政外交極度缺乏延續性,上屆政府的政治遺產全部被清算,這屆政府反其道而行之;國內社會被前所未有的被撕裂,社會群體間的隔閡加深勢不兩立。

美國國內的一次次大規模抗議,接連發生的嚴重種族騷亂,獨狼恐襲防不勝防,大規模殺傷事件此起彼伏,無不產生於政治體制弊端凸顯的語境。

這次特朗普給大使館搬家讓原本就不太平的中東再次處於戰爭邊緣。

大國責任屈從於政黨政治。作為現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政策的搖擺和不確定性,已經深深影響到世界的局勢。

用鐵桶圍住“至上”的美國利益

是通過交流溝通打造和平的外部環境,還是豎起藩籬把危機與風險隔離在國境以外?是在共同發展中充當領頭羊,還是把所有人視為對手不斷拋出麻煩,鞏固自己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

這次給駐以大使館搬家再次說明,同樣是維護美國利益,特朗普從競選到執政,堅定地選擇了後者。一個兌現諾言的特朗普也許比空許諾言的特朗普更具有破壞力。

(美國至上,其他靠後)

近期中東儘管有葉門動盪,但總的大局卻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在中東局勢趨靜的時刻,把耶路撒冷問題放出來,顯然有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對於美國利益,中東不能靜下來而是要把中東攪起來,不僅能和傳統對手俄羅斯幹一架爭奪地盤,還能讓歐洲別想從難民危機中脫身,甚至讓中國的一帶一路所需要的安寧陡然增加難度。

也許並不針對特定的對手,但摟草打兔子,捎帶把更多的人攪進亂局,這是美國的算盤,在以美國利益為基準的精打細算之下,耶路撒冷問題或許是那個最容易撥動的算盤珠子而已。

(目前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美駐以大使館)

本屆美國政府其他的政策基本也都是這個思路:

世界動盪之後,資本哪裡最安全,哪裡最容易盈利?特朗普的減稅法案給出了答案,就是美國。資本流入美國,給美國創造稅收,創造就業,大幅拉動GDP。

資本可以來,不穩定的國家的人就不要來了。在美國墨西哥邊境修起牆來,阻擋墨西哥人,美國中下層白人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旅行禁令頒佈下來,名單上的八個國家的人縱然不全是恐怖分子,但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人,統統不要來給美國惹麻煩。

不管這個世界是昔日的盟友,還是簽過合同對別人負有義務的國家,在美國利益面前都可以不在乎。協議說退就退,群說踢就踢,“美國至上”似乎要建立在其他人的日子都不好過上。

這就是典型的特朗普給選民和世界畫的藍圖:把美國搞得鐵桶合圍。把所有的便宜統統帶回家,把治理難題、發展難題與和平難題留下。

世界不是一個大蛋糕,其他人就多吃一點自己就會少吃一大塊,這歸根到底還是零和博弈的思維,也是近代以來西方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的遊戲規則。

在這種秩序框架下,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其實還是延續了美國一以貫之的邏輯,只不過特朗普的美國至上更為極端,他甚至還能作為贏家贏得些許的尊重和喝彩。

即使不合理,但作為無法割裂於世界的一員,我們也必須瞭解其中的邏輯。

因為改變現狀要從瞭解現狀開始;貢獻方案和規則要從高端玩家做起;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體,讓各國人民同心共力,要從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開始。

作者李中華: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責任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