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校副科長冒領63萬助學金,助學金的水到底有多深?

決戰雙十一之後, 剁光了手的廣大學生開始嗷嗷待哺學校各種獎學金, 到手之後邀上三五好友去火鍋店自助餐廳大餐一頓。

然而, 除了光鮮亮麗的獎學金, 助學金的存在就顯得格外特殊。

根據我國教育部《2016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

資助學前教育幼兒619.36萬人次, 資助金額68.18億元;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資助1563.83萬人, 資助金額165.11億元;資助中職學校學生1502.66萬人次, 資助金額332.13億元;資助普通高中學生1158.47萬人次, 資助金額167.50億元, 比上年增加28.22億元, 增幅20.26%;資助普通高校學生4281.82萬人次, 資助金額955.84億元, 比上年增加107.87億元, 增幅12.72%。

但是這麼多的錢, 真的全都送到了困難學生的手上嗎?

有人不好意思承認自己的家庭背景, 只好身兼數職, 咬著饅頭過著日子;有人心安理得的接受國家幫助, 使得原本就緊巴巴的生活得到一絲寬裕, 未來總歸在好轉;而有人貪圖免費的錢財, 用著最新的手機,

領著國家救濟。

到底應該怎樣對待助學金, 發助學金的學校, 以及冒領助學金的人?

在我國《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的第六條規定中, 明確規定了國家助學金的基本申請條件: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遵守憲法和法律, 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3.誠實守信, 道德品質優良;

4.勤奮學習, 積極上進;

5.家庭經濟困難, 生活儉樸。

確實, 不少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學府的寒門子弟對此有著與普通人家不一樣的生活缺陷, 甚至會影響到生存。 助學金本質上是, 國家通過人民稅收, 再反哺人民的重要途徑。 在競爭越發激烈的現代, 教育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高低與視野範圍。

然而就是這樣的“救命稻草”, 都會有來自各方面的覬覦。

助學金從政府到學生手中的第一個保障, 就是學校。 確保錢不被挪用, 不被冒領成為學校的目標之一。 然而如果學校自身都惦記上這筆錢, 那麼很難相信這樣的學校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 而更值得反問的是, 對於學校分發補助金這類事情, 是否有相關機構進行監督管理。 而這些機構的監管力度與相關法律條文, 又是否真的落到了實處。

早在2014年, 新華網就曝出河南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科副科長嚴進, 在近五年的時間裡累計冒領386名學生合計63.5萬國家助學金。

學校之外, 更殘忍的是朝夕相處的同學。 有人的為了一兩千塊的助學金, 謊報家庭危機, 不是父母生病就是長輩去世, 而自己手拿最新的蘋果手機;也有為了各種加分, 站在講臺上謊報各種不存在的事實, 跟真正需要幫助而不得不揭開傷口給別人看的貧困學生一起“競爭”。

知乎“助學金”話題之下,有不少人表示自己身邊就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某匿名使用者曾這樣寫他身邊的例子。班上同學的父親在礦山上打工,因為產業整改而失業;家中雖然哥哥已經出門打工,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自給自足。主要生活來源依靠父親,他們全家都過得十分勉強,好幾次面臨輟學,就連上學期的生活費都是親戚湊的。為了生活費,他有時候因為兼職而蹺課,導致學習也不是很好。然而就是這樣的生活條件,他連續申請了3年助學金,只有今年拿到了,而以前連特困生都沒有選上。

或許在現行體制下,被體制覆蓋的我們,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法律的武器,或者相信人性的善良。

只是人性真的是如我們所見一般的美好嗎?高官人士也許尚有受賄的“理由”,若是我們身邊的同學因為這點不涉及到自身安危的錢而貪婪時,心寒的應該是這個社會。

知乎用戶(@浪味仙)的班級有四十人,卻有二十多人申請助學金。為了一人一年三千塊的助學金,每個人都把自己寫得很慘,諸如全家五口人年收入只有三千之類。

用戶(@慕言)則目睹了用著預算五千的電腦,吃著家中寄來的芒果,忙於問迪奧色號的室友,在申請表上寫著家庭年收入四千,單親家庭且父親病重,還有一個弟弟需要撫養外債十余萬。

申請助學金或者貧困補助金,會要求父母簽字,社區蓋章,一系列確定家庭環境證明的證件,最後由班級成員組成小組進行評估投票確定名額。

看似密不透風的審批流程,鑽空子的人依舊會找到遺漏的地方。通過家長,找熟人開後門蓋個章不是難事。至於什麼父母殘疾,家徒四壁之類的謊話,在金錢面前似乎早已沒有什麼重要性。而真正有骨氣也有勇氣面對自身缺點的寒門子弟,總是會拼盡全力去創作條件改善自己的環境。

用戶(@杏花煙雨)的室友,家中破產背了二十幾萬的債務,卻沒有通過班級小組的考察,理由是她不貧困。原因是看起來很貴的手機,實際上只是性價比比較高的國產機,售價僅僅是599。但是她卻為此研究了一個多星期綜合多家才下的決定;而看起來很好的電腦,實際上只是花了1700元,混了一個多月技術區之後買了一款主要賣冰箱的品牌電腦,懂得維護的她,電腦看起來比4,5千的還新。

然而,這樣的貧困學生並不多。更多的人既依靠自己努力,也盡可能爭取獎學金。但是一方面,本應該得到幫助的學生沒有得到幫助;另一方面,部分得到説明的學生,因為又因為自己的消費觀念使得大眾對其“貧困”的身份產生質疑。

故事裡的男生家庭貧困,過生日時朋友送的蛋糕沒吃完,帶回宿舍吃了三天。這時母親省吃儉用攢了一雙新的耐克鞋送給他當做生日禮物,而這之前,他打球都用朋友剩下不要的球鞋。令人沒想到的是,因為這雙意義特殊的球鞋,學校取消了他的助學金名額。從此他再也不穿那雙球鞋。

都說,物質的貧困不是關鍵,精神的貧瘠才是致命的傷害。要知道,在這個時代,500元的衣服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消費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尊嚴,正確的消費觀才是價值的體現。對於家境貧寒的學生來說,正確對待因為環境背景與他人產生的不同,自信的面對自我才是面對一切的最好動力。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知乎“助學金”話題之下,有不少人表示自己身邊就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某匿名使用者曾這樣寫他身邊的例子。班上同學的父親在礦山上打工,因為產業整改而失業;家中雖然哥哥已經出門打工,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自給自足。主要生活來源依靠父親,他們全家都過得十分勉強,好幾次面臨輟學,就連上學期的生活費都是親戚湊的。為了生活費,他有時候因為兼職而蹺課,導致學習也不是很好。然而就是這樣的生活條件,他連續申請了3年助學金,只有今年拿到了,而以前連特困生都沒有選上。

或許在現行體制下,被體制覆蓋的我們,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法律的武器,或者相信人性的善良。

只是人性真的是如我們所見一般的美好嗎?高官人士也許尚有受賄的“理由”,若是我們身邊的同學因為這點不涉及到自身安危的錢而貪婪時,心寒的應該是這個社會。

知乎用戶(@浪味仙)的班級有四十人,卻有二十多人申請助學金。為了一人一年三千塊的助學金,每個人都把自己寫得很慘,諸如全家五口人年收入只有三千之類。

用戶(@慕言)則目睹了用著預算五千的電腦,吃著家中寄來的芒果,忙於問迪奧色號的室友,在申請表上寫著家庭年收入四千,單親家庭且父親病重,還有一個弟弟需要撫養外債十余萬。

申請助學金或者貧困補助金,會要求父母簽字,社區蓋章,一系列確定家庭環境證明的證件,最後由班級成員組成小組進行評估投票確定名額。

看似密不透風的審批流程,鑽空子的人依舊會找到遺漏的地方。通過家長,找熟人開後門蓋個章不是難事。至於什麼父母殘疾,家徒四壁之類的謊話,在金錢面前似乎早已沒有什麼重要性。而真正有骨氣也有勇氣面對自身缺點的寒門子弟,總是會拼盡全力去創作條件改善自己的環境。

用戶(@杏花煙雨)的室友,家中破產背了二十幾萬的債務,卻沒有通過班級小組的考察,理由是她不貧困。原因是看起來很貴的手機,實際上只是性價比比較高的國產機,售價僅僅是599。但是她卻為此研究了一個多星期綜合多家才下的決定;而看起來很好的電腦,實際上只是花了1700元,混了一個多月技術區之後買了一款主要賣冰箱的品牌電腦,懂得維護的她,電腦看起來比4,5千的還新。

然而,這樣的貧困學生並不多。更多的人既依靠自己努力,也盡可能爭取獎學金。但是一方面,本應該得到幫助的學生沒有得到幫助;另一方面,部分得到説明的學生,因為又因為自己的消費觀念使得大眾對其“貧困”的身份產生質疑。

故事裡的男生家庭貧困,過生日時朋友送的蛋糕沒吃完,帶回宿舍吃了三天。這時母親省吃儉用攢了一雙新的耐克鞋送給他當做生日禮物,而這之前,他打球都用朋友剩下不要的球鞋。令人沒想到的是,因為這雙意義特殊的球鞋,學校取消了他的助學金名額。從此他再也不穿那雙球鞋。

都說,物質的貧困不是關鍵,精神的貧瘠才是致命的傷害。要知道,在這個時代,500元的衣服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消費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尊嚴,正確的消費觀才是價值的體現。對於家境貧寒的學生來說,正確對待因為環境背景與他人產生的不同,自信的面對自我才是面對一切的最好動力。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