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

□《北京傳媒藍皮書》課題組

今年是《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暨《北京傳媒藍皮書》出版的第二年, 恰逢黨的十九大召開。 十九大報告指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 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聞出版廣電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加快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關鍵環節。 近些年來, 北京作為全國的首善之區、文化之都, 新聞出版廣電業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2016年北京新聞出版廣電業積極貫徹中央要求, 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北京地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全年總營收2621.87億元, 較上年增長8.61%。 其中, 新聞出版營業收入1274.84億元(不含數位出版), 廣播電視實際創收1316.75億元, 電影票房收入30.28億元。 全市共有圖書出版單位238家, 報紙期刊3473種, 音像出版單位154家, 電子出版單位141家, 出版物印刷企業780家, 書刊發行網點9031處, 網路出版服務持證單位342家;省級以上廣播電臺3座、電視臺2座(不含中國教育電視臺), 區縣級電視臺10座, 有線廣播電視站50個;電影院線25條, 電影院207家;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持證機構6066家, 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持證機構123家。 全年全市共出版圖書21.24萬種, 26.93億冊;報紙252種, 86億份;期刊3221種, 9億冊;播出公共廣播節目49套,
播出時長45.12萬小時;全年全市共播出公共電視節目55套, 播出時長37.31萬小時;生產電視劇70部2931集, 動畫片30部749集9844分鐘, 紀錄片1.92萬小時;生產電影315部。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業快速增長, 繼續領先全國, 體現出六大亮點和四大趨勢。

六大亮點

亮點1

切實提高新聞輿論“四力”,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陣地主動權

2016年, 北京市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不斷加強輿論引導, 推動新聞輿論戰線適應形勢發展, 積極改革創新, 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準,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陣地主動權。 北京市各級媒體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新中國成立67周年、全國兩會、G20杭州峰會等重要時間節點完成了集中宣傳和輿論引導任務,

為“十三五”打開局面邁穩步伐提供了扎實的思想輿論支援。

亮點2

引領內容發展潮流, 精品力作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2016年, 北京繼續推動內容創作和生產, 精品力作供給能力明顯加強, 產出一批廣為流傳令人叫好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作品, 引領內容發展潮流。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直播《冰雪五環、聚焦冬奧——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揭曉》和北京電視臺的紀錄片《生命緣——請你替我活下去》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主題出版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受到國際圖書市場和國際主流媒體持續關注, 短短兩年半時間已發行到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如果大雪封門》獲得2016年度“中國好書”, 《少年科學畫報》入選2016年全國優秀少兒報刊, 《十月》雜誌入選文學期刊“全國四強”。 電影《大魚海棠》《湄公河行動》等播映後反響良好。 在票房前10名的國產影片中北京有5部, 占50%;票房超過5億的12部國產影片中, 北京有6部, 占50%。 其中《湄公河行動》獲票房口碑雙豐收, 票房突破10億, 成為一部品質上乘又有著特殊意義的電影。

亮點3

公共文化服務政策加速落地, 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2016年, 黨中央、國務院等部門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檔的落地。 北京市按照“1+3”公共文化政策檔, 加大新聞出版廣電領域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支援力度, 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 全民閱讀、有線廣播電視覆蓋、實體書店扶持、公益電影放映、三網融合全面推廣等公共服務專案順利推進。

其中,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搭建形式各異的閱讀平臺, 全年共舉辦各類閱讀活動2萬場次、受眾超過1000萬;出臺《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 首批投入1800萬元扶持71家實體書店, 預計未來5年資金總投入過億元;全年電影公益放映共計17.28萬場, 觀影人次達到794.37萬。 尤其是農村公益放映水準不斷提高, 開展了“3D電影進鄉村”“光影大興數字新區”等特色活動;IPTV使用者達到113萬, 高清交互數位電視使用者達到483萬, 有線電視網路個人寬頻使用者達到50.6萬。

亮點4

產業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園區、基地示範作用明顯

2016年, 實體書店持續回暖, 綜合性書城、專精特新書店各具特色。 影院規模繼續擴大,2016年北京地區觀影人次達到6872.75萬,票房收入30.28億元。網路大電影蓬勃發展,市場規模達到10億元,北京市幾大網路大電影播出平臺如愛奇藝、優酷土豆、搜狐視頻等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力。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北京國家數位出版基地、中國(懷柔)影視示範區等園區、基地集聚示範作用更加明顯。

亮點5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產業融合向縱深發展

資本助力企業實現跨界融合,“泛”業態蓬勃開展,形成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產業環境。知識付費時代來臨,湧現出《好好說話》、邏輯思維“得到”APP等現象級產品。2016年被稱為內容創業元年和網路直播元年,網路視聽新媒體在這一年呈現出爆發的態勢,視聽新媒體發展成為一個內容提供者、集成播控平臺、網路服務商等多方構成的成熟產業形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順勢而為,全版權運營盡顯發展活力。企業打通產業各個環節,將網路文學、圖書出版、影視遊戲和線上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在一起,加強版權管理和運營,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一體化,這已成為各個新聞出版廣電企業發展戰略重點。同時新興業態不斷湧現,技術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傳媒集團融合程度日益深化。

亮點6

充分發揮政策引導、節展平臺作用,走出去方式、方法不斷創新

2016年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提升出版業傳播力獎勵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和《北京市提升出版業國際傳播力獎勵扶持專項資金評審辦法(試行)》,扶持資金總額達到3000萬元,助推產業走出去。同時,北京圍繞中央“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和北京市外事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國際節展平臺作用,積極提升對外開放水準。2016年北京成功舉辦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彰顯了國際影響力,擴大了對外文化貿易。北京還積極組織相關機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倫敦書展、美國書展、莫斯科世界內容市場交易展會、坎城電視節、英國謝菲爾德紀錄片節、美國電影市場交易活動、德國科隆遊戲展、北京影視劇非洲展播季等。2016年春秋兩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共吸引了540家海內外電視節目製作播出機構。

以上是北京新聞出版廣電業2016年發展的亮點。

四大趨勢

趨勢1

首都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大的背景形勢,將對產業佈局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十九大的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將在北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落地生根。北京將緊緊圍繞落實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工作佈局,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強對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研究闡釋和挖掘整理;將進一步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籌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等中心工作。可以預測,在今後一段時期,十九大精神的落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城市副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大的形勢,必將給北京新聞出版廣電業在人才、資源、產業鏈、市場空間等方面帶來深度變革。

趨勢2

優質內容資源越來越彰顯出強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主旋律作品將綻放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好的精神食糧代表著先進的價值觀和時代脈搏,具備文化擔當精神。近些年來,隨著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優質內容越來越顯露出其強勁的經濟價值,創造出越來越客觀的利潤,同時也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北京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原創精品為抓手,向重大主題聚焦發力,著力抓好中國夢和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和重大現實題材創作,發揮好標杆作用,努力推出若干在全國具有示範性的主旋律影視出版精品,打造北京影視出版方陣。

趨勢3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行機制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將全面提升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北京將會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強化供需對接,培育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讓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北京將建立起層次分明、佈局合理、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體系,打造文化地標;繼續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辦好“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推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眾閱讀文化活動,讓閱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使北京成為名副其實的書香城市。規範電影資本運作,創新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機制,推動藝術院線和影院建設。

趨勢4

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繼續推進行業的創新、發展與融合

“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VR”等新技術給新聞出版廣電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發展方向,推動內容生產與傳播方式不斷變革。新興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產業不斷提供新產品、新業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會有更加深入的融合,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管道、新平臺和新形態將給傳統媒體發展更大的契機。北京積極推動北京國家數位出版基地建設,支援北京新媒體集團發展,同時加快線上線下一體化發行體系,有序開展IPTV、互聯網電視等新業務,推進三網融合新業態。在政府的重視和主導下,新興技術的應用將更加普及和深入,共同開拓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業發展新局面。

《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2017)》內容簡介

《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2017)》是由北京市新聞出版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國內學術界、產業界眾多專家共同編撰的北京地區新聞出版廣電行業年度發展報告。全書由總報告、分報告、專題報告(案例)和附錄(大事記)構成。

其中,總報告統領全書,全景呈現北京新聞出版廣電行業在2016年的發展概況和新情況、新亮點,對2017年乃至今後幾年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並提出推進北京新聞出版廣電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分報告盤點了2016年北京圖書(進出口貿易)、期刊、報紙、數位出版(音像電子)、印刷、發行、廣播、電影、電視、視聽新媒體和廣電技術等細分領域的發展情況和行業熱點,探討各領域今後的發展態勢,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專題報告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行業熱點,對行業難題和創新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和剖析,提出可供業界參考的對策和建議。專題報告涵蓋北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法治建設、產業政策扶持政策、走出去、北京閱讀季、民營書業發展、視聽新媒體等內容。為了突出2016年網路視聽節目、媒體融合的發展特色,本書在該部分特別安排了網路自製節目、純網綜藝節目、社交短視頻、新聞媒體融合發展四則典型案例等相關內容,兼具實踐指導和理論參考價值。

《北京傳媒藍皮書》發佈會

嘉賓觀點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北京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北京作為全國的新聞出版中心、媒體傳播中心、影視製作重要基地,彙聚了眾多中央和地方優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更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業政策制定的發源地,對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有著極強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一部全面準確反映北京地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的年度發展報告,對於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都十分必要而且重要,具有基礎性的重大作用。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馬國倉

這本書的出版具有特殊價值,可以讓全國瞭解北京的傳媒業發展及現狀。並且,這本書從框架設計到內容都有很多創新和亮點。其中,框架設計方面包括總論、分論、專論。總論涉及各個行業;分論則按行業比較系統的梳理;專論則對熱點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帶有研究性的分析,其中很多觀點富有新意;在內容方面有很多精彩的部分,譬如總報告中有關2016年北京新聞出版廣電行業發展概況的7個方面介紹的非常全面系統。

這個研究報告的價值一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基本資料,另一方面給人以觀點方面的啟發。

——中國社會報社社長、黨委書記 周蔚華

撰寫傳媒藍皮書,對促進業界摸底是非常好的機會,對於促進廣播區域研究的深化也是很好的機會。通過這次撰寫,我和我的團隊搜集到北京各區縣台的最新資料,也瞭解到他們的人才建設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摸底,我們掌握了很多一手資料,對於促進行業研究意義很大。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孟偉

現在媒體融合競爭已經升級換代,如果說互聯網上半場是網路化,下半場就是智慧化、移動先行。融合媒體、媒介融合,其實是有很多困境的,怎樣在困境面前找到一些出路,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實踐。

——中國傳媒大學受眾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劉燕南

《北京傳媒藍皮書》對行業具有指導意義,比如說這裡面細分的11個領域很全面,每一篇文章對現狀、問題、對策的分析都非常細緻,這對那些埋頭拉車的一線從業者來講具有抬頭看路的指示作用,讓他的視野從低到高。

同樣,其對於管理者也具有指導意義,能夠給管理者提供更宏觀的、整體的視角,讓其能夠瞭解北京新聞出版廣電全行業,出臺的政策更精准、管理更到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政策所所長 于秀娟

總體來說,這本藍皮書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它比較契合北京市發展的當前形勢,雖然今年的藍皮書跟去年的藍皮書只隔一年,但是由於中央和北京市的政策變化調整比較多,在我們這個藍皮書裡面得到比較好的反映和體現;第二,就全面性而言,這本藍皮書從出版到發行、從傳統新聞出版廣電到數位出版、網路視聽,覆蓋的門類已經是最齊全的,還反映新興的業態,如直播、短視頻;第三,以版權為核心的垂直融合,推動新聞出版廣電和金融、科技等其他要素的橫向融合,在這本藍皮書得到比較好的體現,研究的也比較全面。

——南京大學紫金傳媒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趙曙光

20年來藍皮書逐漸從出版社學術產品演變到媒體熱詞,智庫成果、原創傳播平臺,凝聚800餘家研究機構、500多個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創作,以智庫成果形式為各地決策者提供高品質的決策參考,為全球貢獻中國學者的智慧和解決方案,成為中國智庫以及社會科學工作應用研究的重要平臺。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 蔡繼輝

近年來,在全民閱讀大力推動的情況下,北京出版業跟全國一樣,體現出穩定的增長,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在主題出版、走出去、資本經營方面,都走在全國的前列。

另外,北京出版業整體創新意識強,出版機構在融合發展方面取得成績非常顯著,動漫、遊戲跨界互動越來越多,出版業越來越注重資料庫出版。

——《中國印刷》雜誌社社長 劉積英

北京市數字出版常年來保持全國領先地位,這個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四個方面:一是政策,二是資本,三是市場,四是技術。文化中心的定位為北京的出版業發展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中央和北京市出臺的各項鼓勵支持傳統出版轉型升級、媒介融合發展的政策,都為數位出版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時,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互聯網路環境的治理,為北京市數位出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尤其是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在推動著科技、金融與出版的融合,這方面為北京市出版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投資和融資環境。

——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副教授 陳敏

2016年北京電視媒體在融媒體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時間APP佔據領先位置。技術方面,2016年新媒體技術在電視的應用比較廣泛,包括VR、AR、無人機、移動直播、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和新設備,都在推動電視節目內容、形式的創新和變革。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 姜宇佳

(11月28日,《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2017)》成果發佈會在京召開,此為部分參會嘉賓發言摘登。)

影院規模繼續擴大,2016年北京地區觀影人次達到6872.75萬,票房收入30.28億元。網路大電影蓬勃發展,市場規模達到10億元,北京市幾大網路大電影播出平臺如愛奇藝、優酷土豆、搜狐視頻等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力。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北京國家數位出版基地、中國(懷柔)影視示範區等園區、基地集聚示範作用更加明顯。

亮點5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產業融合向縱深發展

資本助力企業實現跨界融合,“泛”業態蓬勃開展,形成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產業環境。知識付費時代來臨,湧現出《好好說話》、邏輯思維“得到”APP等現象級產品。2016年被稱為內容創業元年和網路直播元年,網路視聽新媒體在這一年呈現出爆發的態勢,視聽新媒體發展成為一個內容提供者、集成播控平臺、網路服務商等多方構成的成熟產業形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順勢而為,全版權運營盡顯發展活力。企業打通產業各個環節,將網路文學、圖書出版、影視遊戲和線上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在一起,加強版權管理和運營,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一體化,這已成為各個新聞出版廣電企業發展戰略重點。同時新興業態不斷湧現,技術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傳媒集團融合程度日益深化。

亮點6

充分發揮政策引導、節展平臺作用,走出去方式、方法不斷創新

2016年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提升出版業傳播力獎勵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和《北京市提升出版業國際傳播力獎勵扶持專項資金評審辦法(試行)》,扶持資金總額達到3000萬元,助推產業走出去。同時,北京圍繞中央“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略和北京市外事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國際節展平臺作用,積極提升對外開放水準。2016年北京成功舉辦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彰顯了國際影響力,擴大了對外文化貿易。北京還積極組織相關機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倫敦書展、美國書展、莫斯科世界內容市場交易展會、坎城電視節、英國謝菲爾德紀錄片節、美國電影市場交易活動、德國科隆遊戲展、北京影視劇非洲展播季等。2016年春秋兩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共吸引了540家海內外電視節目製作播出機構。

以上是北京新聞出版廣電業2016年發展的亮點。

四大趨勢

趨勢1

首都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大的背景形勢,將對產業佈局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十九大的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將在北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落地生根。北京將緊緊圍繞落實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工作佈局,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強對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研究闡釋和挖掘整理;將進一步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籌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等中心工作。可以預測,在今後一段時期,十九大精神的落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城市副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大的形勢,必將給北京新聞出版廣電業在人才、資源、產業鏈、市場空間等方面帶來深度變革。

趨勢2

優質內容資源越來越彰顯出強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主旋律作品將綻放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好的精神食糧代表著先進的價值觀和時代脈搏,具備文化擔當精神。近些年來,隨著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優質內容越來越顯露出其強勁的經濟價值,創造出越來越客觀的利潤,同時也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北京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原創精品為抓手,向重大主題聚焦發力,著力抓好中國夢和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和重大現實題材創作,發揮好標杆作用,努力推出若干在全國具有示範性的主旋律影視出版精品,打造北京影視出版方陣。

趨勢3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行機制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將全面提升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北京將會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強化供需對接,培育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讓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北京將建立起層次分明、佈局合理、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體系,打造文化地標;繼續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辦好“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推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眾閱讀文化活動,讓閱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使北京成為名副其實的書香城市。規範電影資本運作,創新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機制,推動藝術院線和影院建設。

趨勢4

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繼續推進行業的創新、發展與融合

“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VR”等新技術給新聞出版廣電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發展方向,推動內容生產與傳播方式不斷變革。新興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產業不斷提供新產品、新業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會有更加深入的融合,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管道、新平臺和新形態將給傳統媒體發展更大的契機。北京積極推動北京國家數位出版基地建設,支援北京新媒體集團發展,同時加快線上線下一體化發行體系,有序開展IPTV、互聯網電視等新業務,推進三網融合新業態。在政府的重視和主導下,新興技術的應用將更加普及和深入,共同開拓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業發展新局面。

《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2017)》內容簡介

《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2017)》是由北京市新聞出版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國內學術界、產業界眾多專家共同編撰的北京地區新聞出版廣電行業年度發展報告。全書由總報告、分報告、專題報告(案例)和附錄(大事記)構成。

其中,總報告統領全書,全景呈現北京新聞出版廣電行業在2016年的發展概況和新情況、新亮點,對2017年乃至今後幾年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並提出推進北京新聞出版廣電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分報告盤點了2016年北京圖書(進出口貿易)、期刊、報紙、數位出版(音像電子)、印刷、發行、廣播、電影、電視、視聽新媒體和廣電技術等細分領域的發展情況和行業熱點,探討各領域今後的發展態勢,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專題報告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行業熱點,對行業難題和創新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和剖析,提出可供業界參考的對策和建議。專題報告涵蓋北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法治建設、產業政策扶持政策、走出去、北京閱讀季、民營書業發展、視聽新媒體等內容。為了突出2016年網路視聽節目、媒體融合的發展特色,本書在該部分特別安排了網路自製節目、純網綜藝節目、社交短視頻、新聞媒體融合發展四則典型案例等相關內容,兼具實踐指導和理論參考價值。

《北京傳媒藍皮書》發佈會

嘉賓觀點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北京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北京作為全國的新聞出版中心、媒體傳播中心、影視製作重要基地,彙聚了眾多中央和地方優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更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業政策制定的發源地,對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有著極強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一部全面準確反映北京地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的年度發展報告,對於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都十分必要而且重要,具有基礎性的重大作用。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馬國倉

這本書的出版具有特殊價值,可以讓全國瞭解北京的傳媒業發展及現狀。並且,這本書從框架設計到內容都有很多創新和亮點。其中,框架設計方面包括總論、分論、專論。總論涉及各個行業;分論則按行業比較系統的梳理;專論則對熱點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帶有研究性的分析,其中很多觀點富有新意;在內容方面有很多精彩的部分,譬如總報告中有關2016年北京新聞出版廣電行業發展概況的7個方面介紹的非常全面系統。

這個研究報告的價值一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基本資料,另一方面給人以觀點方面的啟發。

——中國社會報社社長、黨委書記 周蔚華

撰寫傳媒藍皮書,對促進業界摸底是非常好的機會,對於促進廣播區域研究的深化也是很好的機會。通過這次撰寫,我和我的團隊搜集到北京各區縣台的最新資料,也瞭解到他們的人才建設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摸底,我們掌握了很多一手資料,對於促進行業研究意義很大。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孟偉

現在媒體融合競爭已經升級換代,如果說互聯網上半場是網路化,下半場就是智慧化、移動先行。融合媒體、媒介融合,其實是有很多困境的,怎樣在困境面前找到一些出路,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實踐。

——中國傳媒大學受眾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劉燕南

《北京傳媒藍皮書》對行業具有指導意義,比如說這裡面細分的11個領域很全面,每一篇文章對現狀、問題、對策的分析都非常細緻,這對那些埋頭拉車的一線從業者來講具有抬頭看路的指示作用,讓他的視野從低到高。

同樣,其對於管理者也具有指導意義,能夠給管理者提供更宏觀的、整體的視角,讓其能夠瞭解北京新聞出版廣電全行業,出臺的政策更精准、管理更到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政策所所長 于秀娟

總體來說,這本藍皮書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它比較契合北京市發展的當前形勢,雖然今年的藍皮書跟去年的藍皮書只隔一年,但是由於中央和北京市的政策變化調整比較多,在我們這個藍皮書裡面得到比較好的反映和體現;第二,就全面性而言,這本藍皮書從出版到發行、從傳統新聞出版廣電到數位出版、網路視聽,覆蓋的門類已經是最齊全的,還反映新興的業態,如直播、短視頻;第三,以版權為核心的垂直融合,推動新聞出版廣電和金融、科技等其他要素的橫向融合,在這本藍皮書得到比較好的體現,研究的也比較全面。

——南京大學紫金傳媒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趙曙光

20年來藍皮書逐漸從出版社學術產品演變到媒體熱詞,智庫成果、原創傳播平臺,凝聚800餘家研究機構、500多個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創作,以智庫成果形式為各地決策者提供高品質的決策參考,為全球貢獻中國學者的智慧和解決方案,成為中國智庫以及社會科學工作應用研究的重要平臺。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 蔡繼輝

近年來,在全民閱讀大力推動的情況下,北京出版業跟全國一樣,體現出穩定的增長,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在主題出版、走出去、資本經營方面,都走在全國的前列。

另外,北京出版業整體創新意識強,出版機構在融合發展方面取得成績非常顯著,動漫、遊戲跨界互動越來越多,出版業越來越注重資料庫出版。

——《中國印刷》雜誌社社長 劉積英

北京市數字出版常年來保持全國領先地位,這個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四個方面:一是政策,二是資本,三是市場,四是技術。文化中心的定位為北京的出版業發展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中央和北京市出臺的各項鼓勵支持傳統出版轉型升級、媒介融合發展的政策,都為數位出版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時,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互聯網路環境的治理,為北京市數位出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尤其是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在推動著科技、金融與出版的融合,這方面為北京市出版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投資和融資環境。

——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副教授 陳敏

2016年北京電視媒體在融媒體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時間APP佔據領先位置。技術方面,2016年新媒體技術在電視的應用比較廣泛,包括VR、AR、無人機、移動直播、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和新設備,都在推動電視節目內容、形式的創新和變革。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 姜宇佳

(11月28日,《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2017)》成果發佈會在京召開,此為部分參會嘉賓發言摘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