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京東副總裁,磕100本書,一個標題改10遍,才能3個月做一個10萬+

熟悉創業邦的朋友們, 應該對《用得上的商學課》並不陌生, 這個課有多受歡迎呢?課程自打上線以來, 3個月狂攬10萬+訂閱用戶!

知識付費雖然火熱, 但沒有大IP, 內容又偏商業, 乍看上去又沒那麼讓人興奮, 這門課程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1- 老路其人

課程主講人路騁, 江湖人稱老路, 畢業於清華大學-MIT國際MBA, 曾是聚美優品高管、京東集團副總裁。

2013年, 當時在聚美優品的老路, 用4個月的時間, 把最高日銷售額3萬元, 提升到1.62億人民幣, 業績瘋漲5400倍。

也因此, 陳歐給了老路一紙期權——價值超過1個億。

在京東集團任副總裁期間, 所轄事業體年貢獻GMV283.5億, 成績斐然。

你可能難以想像怎麼能做到這樣, 但對老路來說, 努力背後, 更有投資自己的聰明選擇。

牛逼的業績、清華-MIT商學院的昇華, 現在又做天使投資人, 老路深諳商業的秘密。

最開始做《用得上的商學課》課程, 老路一度十分焦慮,

他曾表示:

擔心聽起來沒有收穫感, 擔心每天7、8分鐘的時間, 不夠把概念講透, 擔心自己這麼魔性的東北普通話, 會讓你們聽著跳戲;擔心商業的東西, 終歸算不上大眾的剛性需求……

因為有這麼多的擔心, 這門課的準備時間也比市面上好多產品, 竟多出好幾個月, 完美錯過知識付費的第一波風口。

好在到今天, 全網12萬+用戶訂閱的成績, 讓所有這些焦慮, 都成了彩虹前的風雨。

-2- 給課程起個好名字

最早的煎熬, 從課的名字開始。

頭腦風暴時候想過備選的名字, 一張A4紙裝不下。 那個時候, 每週都會有一兩天, 整個團隊別的不幹, 光想名字。

不能抽象, 不能太多聯想, 不能和別的課相似, 不能有歧義, 不能太水, 不能聽著沒感覺…

從商學FM, 到MBA必修課, 到200天解鎖百萬年薪……直到最終, 老路決定用《用得上的商學課》這個名字發佈上線。

好多用戶評價這個名字接地氣, 沒有那種嚴肅的學術感, 也不做作, 給人的感覺就是, 這門課誰都可以學, 而且學了就能用, 學了就能有提升。

-3- 敲黑板劃重點列大綱

第二個挑戰, 來自於課程大綱的搭建。

一個課, 用戶看不到摸不著, 興趣怎麼來?多半是看大綱編得好不好。

這個課程的最初構思, 打算做200期, 定價199元, 包括經濟學, 商業模式, 企業經營、團隊管理、組織行為、領導力、市場行銷、商務談判、職業生涯規劃、自我成長,

等等。

但凡跟商學沾點兒邊兒的東西, 全都覺得好, 每一樣都不捨得扔。

問題來了, 這麼龐大的知識結構, 想要駕馭, 難度不是一星半點。

怎麼辦?水一點兒, 講個大概齊, 差不多就行了?做產品, 老路相信一件事:千萬別覺得用戶比你傻。

後來, 老路下狠心, 砍掉一半的內容, 只留100期,價格也砍一半,目的就是一個,做精,做深。

問題又來了,到底留哪100期呢?

從那一周開始,商業經管類的書,一次幾十、上百本的往回買。

拿到手裡,團隊先研究核心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式結構,找每個結論點背後的理論支撐,同時再找大量的案例做串聯。只有充分驗證過,有東西可講,能講得出亮點,這一章才敢往課表裡放。

有了體系性的目錄,使用者還是不過癮。

你會想:“一堆商業理論,跟我有什麼關係?學了能用上麼?學了能賺錢麼?”。這些顧慮不打消,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必須學。

所以,給每一章、每一周、每一節,都起一個“扣住實際需求”的標題,就變成了必須。

為了這件事兒,團隊拿出了這麼多年積累的看家本領,豁出去死磕。

有個懷孕的小夥伴,每天挺個大肚子,專注在標題的優化上,一個標題,不改上十遍、八遍不算完。

現在你打開課表,印象最深的,大概還是那些標題列的文字:

沉沒成本——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融資階段——天使看“臉”,VC看“身材”

共用經濟——閒置的老婆,也要出租嗎?

不放過自己,結果終歸不會太差。

很多同學回饋說,有收穫感的結構,加上標題的眼球抓力,一看到這個課表,就忍不住想收藏。

知識付費,本質上賣的是一種服務。老路的服務是用每一個細節的精心打磨,去超越你的預期。

這份神奇的大綱長啥樣?

這樣:

《用得上的商學課》課程中,路騁團隊把清華-MIT商學知識體系打碎,結合過往牛逼的業績案例,重構成4個模組,100個知識點,7分鐘講明白1個商學知識點,附帶3個實戰方法。

一個任何人都用得上的微MBA!

只留100期,價格也砍一半,目的就是一個,做精,做深。

問題又來了,到底留哪100期呢?

從那一周開始,商業經管類的書,一次幾十、上百本的往回買。

拿到手裡,團隊先研究核心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式結構,找每個結論點背後的理論支撐,同時再找大量的案例做串聯。只有充分驗證過,有東西可講,能講得出亮點,這一章才敢往課表裡放。

有了體系性的目錄,使用者還是不過癮。

你會想:“一堆商業理論,跟我有什麼關係?學了能用上麼?學了能賺錢麼?”。這些顧慮不打消,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必須學。

所以,給每一章、每一周、每一節,都起一個“扣住實際需求”的標題,就變成了必須。

為了這件事兒,團隊拿出了這麼多年積累的看家本領,豁出去死磕。

有個懷孕的小夥伴,每天挺個大肚子,專注在標題的優化上,一個標題,不改上十遍、八遍不算完。

現在你打開課表,印象最深的,大概還是那些標題列的文字:

沉沒成本——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融資階段——天使看“臉”,VC看“身材”

共用經濟——閒置的老婆,也要出租嗎?

不放過自己,結果終歸不會太差。

很多同學回饋說,有收穫感的結構,加上標題的眼球抓力,一看到這個課表,就忍不住想收藏。

知識付費,本質上賣的是一種服務。老路的服務是用每一個細節的精心打磨,去超越你的預期。

這份神奇的大綱長啥樣?

這樣:

《用得上的商學課》課程中,路騁團隊把清華-MIT商學知識體系打碎,結合過往牛逼的業績案例,重構成4個模組,100個知識點,7分鐘講明白1個商學知識點,附帶3個實戰方法。

一個任何人都用得上的微MB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