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說走就走的鄉村旅行

伴隨著大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 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 太多的浮躁與焦慮似乎成了人們心中的陰霾, 同時也籠罩在了城市的上空, 成為了大城市的疾病。 城市人嚮往著與大自然接觸, 嚮往著返璞歸真的生活, 所以, 城市人在休息日的時間裡, 去一趟鄉村旅行, 無疑是放鬆身心的辦法。

人們常說想要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 要想去一趟馬爾地夫或是一個月的歐洲深度旅行, 這樣恐怕太奢侈, 經濟開銷和時間成本都是個問題。 然而來一次小的旅行還是非常簡單的。 我們曾經想像過能和家人在城市郊區度過一個美好的週末,

但是考慮到郊區的路況和住宿條件等問題, 內心還是略有猶豫。 歸功於現今的政策, 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 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民安居樂業, 現在大城市的農村郊區休閒產業已經逐漸發達, 已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制, 並實現鄉村改革, 形成農業休閒綜合體。 遊人可以在郊區鄉村體驗農業採摘, 甚至可以參與種植, 瞭解農業流程, 體驗自然。 還可以帶著家人一起去魚塘垂釣, 在山間燒烤, 在林間小溪中解暑納涼, 家長與孩子在自然風光中產生互動式教育, 讓子女與家長的關係更加親近, 讓人們與自然的關係更加交融。

在大城市中, 焦慮症已經成為人們的通病, 城市人需要與自然多一些“交流溝通”以帶來身心的健康。

西方引入了一個概念---園藝療法。 園藝療法起源於英國, 興起於美國, 現在這一概念漸漸被引入國內, 並且逐步為完善。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不僅僅給鄉村帶來旅遊和經濟的價值, 它還可以通過互動式的園藝設計,

讓人身心得到緩解。 而老人在園林療法中, 也找到了自身的價值, 他們的晚年不再孤獨。

體驗感是旅遊最重要的意義, 而鄉村旅行一定要體現的是鄉村的本土文化。 城市中的小朋友們一定被大人們批評過“六親不認, 五穀不分”,

但這也不能賴孩子們, 自從人們進入了工業化, 農耕人口每年都在減少, 年輕一代也就接收不到農業知識了, 孩子們只吃過土豆, 卻不知道土豆長在地下, 吃過絲瓜, 卻不知道它長在藤上。

所以, 臺灣有了“認種稻田”的玩兒法, 孩子們賣力地幹農活, 不僅鍛煉了身體, 還學習到了農耕知識, 自然與孩童之間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樣, 老中青三代都可以體驗到鄉村旅行所帶來的快樂, 去感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

湯俊, 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專案要規劃, 要方案, 要創意, 怎麼辦?

諮詢老師:bjtj1717

關注公眾號:創行合一休閒農業創意中心

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專注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旅遊景區、農場、民宿、農家樂等旅遊規劃與策劃設計, 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 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