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Karen囈語|“破壞”也是路

建設和破壞是涇渭分明的兩種行爲, 認知系統裏建設是積極的、褒意的、正面的, 破壞是消極的、貶義的、負面的。 在這樣的先入爲主思維控制下,

爲了一個不大的事情, 糾結了半天, 最後還是採取了一個破壞行爲, 方才釋然。

悉尼今年的夏天天氣有點詭異:時冷時熱, 一日四季。 往往早晨出門時寒意猶在, 中午的時候又會有熱氣煦煦。 早晨出門戴圍巾, 回家時候摘圍巾。 就在這樣戴圍巾、摘圍巾, 戴圍巾、摘圍巾中, 日子一天天過著。 就像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一樣, 終於有天摘圍巾摘出問題了。

那天一如別日, 早晨戴著圍巾出門了, 只是回家的時候圍巾還繞在脖子上。 順路去補充些吃的喝的, 付錢的時候看著後面排隊的人覺得自己掏錢包有點不夠利索, 就麻利粗暴的把背包拉鎖拉開取了錢包付了款, 不想再耽擱後面人結賬就狼狽的抱著拎著帶著手裏的袋子拖著背包的背帶先騰地方。

可這時卻發現好像背包被什麽力量給阻攔了, 不能那麽順利甩到後背上;再一嘗試, 脖子有點勒。 檢查問題時發現, 是在匆忙拉拉鎖的時候把圍巾的一角給卡進去了, 而且卡的有點死。 位置卡在背包開口的正中間, 意味著包只能打開半邊, 另外半邊完全不能開。

怎麽辦?嘗試著把圍巾拽出來, 未遂;嘗試把拉鎖拉著退出去, 未遂;把拉鎖進一步往前拉, 依舊未遂。 心裏總覺得有解決的辦法, 於是就翻來覆去覆去翻來地嘗試前面幾種, 嘗試很久, 發現自己已窮盡黔驢之技, 可圍巾卻越卡越死, 感覺再使勁拉鎖就要被我毀了。

沒辦法了, 經過了手忙腳亂抓耳撓腮還是無果, 而且已經有些氣急敗壞面紅耳赤的感覺了, 終於在此刻産生了更爲“歹毒”的想法:拯救不成, 破壞吧!比較一下, 破壞圍巾比破壞包的拉鎖損失小。 果斷抄起剪刀一把, 朝著圍巾被卡住的部分, 我“手起刀落”哢嚓一聲, 圍巾被我沿著拉鎖拉住的地方剪了個洞, 一拽拉鎖頭,

卡住的部分開了。

原本該沮喪, 因爲一條喜歡的圍巾被搞壞了。 可沒想到卻開心的不得了, 因爲堵著半天的心開了。 一個破壞的行爲變成一條解脫之道, 竟讓人如此釋然。

這也讓我重新思考破壞的定義。 表面看起來是破壞了一條原本完整的圍巾,

實際上是解救了因爲圍巾卡住無法解決困境而越來越糾結的心。 是不是生活中很多時候, 我們想要維持的願望就像我開始想把圍巾從拉鎖中拽出來維持圍巾和拉鎖的完好無缺一樣最後發現完全無濟于事白費力氣;是不是嘗試一下小小的破壞卻也許把困境一下子就解圍了。 或者說, 是不是更應該調整的是對於一些行爲的定義角度, 當你去看結果的時候, 有時候你認爲負面破壞的行爲, 或許創造的是積極建設的結果。 所以一個行爲破壞與否, 並不是絕對的, 對嗎?

---------------------------------

撰稿: Karen / 編輯: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