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領域第一巨獎“突破獎”共頒2200萬美元,兩位中國80後獲獎

導讀

美國當地時間12月3日16時30分許, 位於三藩市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Ames研究中心鋪上了紅毯, 迎接科學領域第一巨獎——“突破獎”的獲獎者們。 兩名中國青年數學家惲之瑋和張偉獲得本屆“新視野獎”。

突破大獎共頒發2200萬美元獎金, 其中, 旨在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及數學領域最傑出的成就的“突破獎”單項獎金為300萬美元, 約是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的三倍(900萬瑞士克朗, 約合107.5萬美元)。

今年, 5名生命科學家各自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 獎金300萬美元。 5名“基礎物理突破獎”獲得者共用300萬美元, 2名“數學突破獎”獲得者分享300萬美元。

此外, 共有3名青年物理學家各自獲得“新視野獎”, 4名青年數學家共用3個“新視野獎”, 其中包括兩名中國數學家惲之瑋和張偉, 他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 也都是80後。 最後, 還有1名“突破青少年挑戰獎”得主獲得40萬美元獎金。

兩名中國青年數學家惲之瑋和張偉獲得本屆“新視野獎”

惲之瑋、張偉因為因為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張偉和惲之瑋所發現證明的這個公式和7個“千禧年問題”中的3個(霍奇猜想、黎曼假設、BSD猜想)都有關係。 惲之瑋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說:“我們的等式是連接了數論和幾何的兩個量, 幾何那邊和代數幾何中的霍奇猜想有關, 數論那邊和黎曼假設中的黎曼Zeta函數有關, 這個等式本身可以看作是在BSD猜想框架下的一些拓展。 ”

惲之瑋(左)和張偉(右)在科學突破獎頒獎典禮上

其中, 頒獎典禮之前的走紅毯環節, 是主辦方為了讓科學家如搖滾明星一般享受鎂光燈。 頒獎環節也會邀請明星和科學家共同頒獎。 今年頒獎儀式將由奧斯卡獲獎男演員摩根·弗裡曼主持。

嘻哈音樂家威茨·哈裡發、大提琴演奏家、演員歐陽娜娜、劉強東的太太章澤天、美國游泳奧運冠軍凱蒂·萊德基、美國橄欖球明星約翰·尤索等社會名流也出現在紅毯上。

章澤天

本屆基礎物理突破獎得主查理斯.L.班尼特(Charles L. Bennett)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走在紅毯上並不是他“典型”的生活, 但他覺得這種方式棒極了, 能讓科學家們得到應有的關注度。 在多年探索宇宙的過程中, 他最大的感悟是“宇宙很大, 我們生活的星球真小”, 他希望能喚起更多人關注宇宙, 認識到人類的共同命運。

本屆數學“新視野獎”得主阿倫·納博(Aaron Naber)同樣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道:“這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一天, 我們數學家平時可不這樣生活。 ”當被問及他將如何處理10萬美元獎金, 納博脫口而出:“還房貸啊!我有三個孩子呢。 ”

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科學突破獎自2012年開始頒發, 以獎勵在生命科學、數學和基礎物理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單項獎金300萬美元, 是科學界第一巨獎。

馬化騰與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俄羅斯富翁尤裡·米爾納(DST基金創始人)及夫人茱莉亞·米爾納、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及夫人普莉希拉·陳和23andMe創始人安妮·沃希斯基共同捐贈該獎項。

惲之瑋和張偉都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的本科生。 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 他們與很多數院同學一樣, 不但夯實了數學基礎知識, 也找到了數學研究的方法和樂趣, 更收穫了珍貴的友誼。 “北大數學人”這個標籤不但彰顯了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 更是一條堅固而有韌性的紐帶, 串聯起曾在燕園中一起意氣風發過的同窗摯友和學長學弟。

近幾年, 北大數學捷報頻傳, 成績斐然, 一次次交出優異的成績單。 除摘得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外, 北大數學人陸續斬獲SASTRA拉馬努金獎、ICTP拉馬努金獎、斯隆研究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克雷研究獎、大衛遜獎、SIAG/CSE早期職業生涯獎、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未來科學大獎、陳省身獎、鐘家慶獎等多個重量級獎項,並有8位院友成為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邀請報告人。這些漂亮的成績單是“北大數學人”共同的努力和驕傲。燕園之內,國際之間,合作與交流是永恆的主題。

加州理工大學教授朱歆文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袁新意是惲之瑋和張偉的本科同學,四個人的友誼與合作持續了十幾年。惲之瑋和朱歆文研究代數幾何,袁新意和張偉則專注於數論。四個人在研究上的合作創新給了他們獨特的視角,他們嘗試用一個領域的工具和方法研究另一個領域的問題,並取得突出的成績,被譽為“數學界的四小天鵝”。

年長他們一級的1999級本科生劉若川、許晨陽在國外深造後,選擇回北大發展,現在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與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雙聘教員。回到燕園,兩個人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劉若川已經成為P進霍奇理論研究領域最好的世界級專家之一,並將自己的研究領域逐漸擴大,開始著手做模形式等相關方面的研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一直強調自己只是個“數學工作者”的許晨陽,始終的執念是如何做好數學、如何推動代數幾何學在中國的發展。在他的不斷努力下,ICTP拉馬努金獎、未來科學獎等獎項接踵到來。

2001級的肖梁和魯劍鋒也是青年學者中的翹楚。肖梁因出色的研究工作獲得了西蒙斯基金會獎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而魯劍鋒則獲得了斯隆研究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生涯獎、美國數學及其應用學會IMA獎等多種獎項。

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宋詩暢、肖梁、許晨陽(左起)

眾多年輕有為的校友不但因為研究工作互相促進、互相支持,也與母校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他們經常回到北大參加學術活動,更將數學之路上的各種心得經驗無私地分享給學弟學妹。2017年6月,惲之瑋、張偉、朱歆文、肖梁、劉一峰等院友參加“P進霍奇理論與自守形式”研討會的同時,還參加了北大數學經驗交流會,與學弟學妹們探討數學學習和研究方法,分享成長心得與經驗。

第一排左起:劉若川、惲之瑋、張偉 第二排左起:肖梁、朱歆文、劉一峰

“P進霍奇理論與自守形式”學術交流會

2017年初,三位北大校友收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正教授的offer,他們正是惲之瑋、張偉和許晨陽。他們曾在奧賽冬令營相識;2000年,他們又在北京大學相聚;十多年後,這三位北大數學的傑出校友活躍在國際數學研究前沿,共同開啟他們數學事業的新篇章。

北大數學學科創建100多年以來,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一大批學有所成、充滿情懷的北大數學人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正是北大數學“學術自由、相容並包,創新合作、共同進步”的氛圍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數學家。優秀的院友學有所成不忘母校,用各自的方式為北大數學學科在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道路上共譜新章。北大數學學科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院友的力量,為培養世界一流的數學人才作出更多的貢獻。

獲獎名單:

五個價值3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突破獎主要是獎勵研究生命系統和延長人類生命方面的革命性進步。他們分別是:

瓊安·喬瑞(Joanne Chory),來自沙克生物學研究所、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獲獎理由:發現了植物從光照和陰影中提取資訊進行光合作用的一種分子機制,這種新機制可以修改植物枝葉生長的過程。

唐·克利夫蘭(Don W. Cleveland),來自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

獲獎理由:闡述了遺傳性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分子發病機制,包括神經退行性變中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以及建立了ALS和亨廷頓疾病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動物模型。

森和俊(Kazutoshi Mori),來自東京大學

獎勵理由:闡明了未折疊的蛋白質反應,細胞質量控制系統,並闡述了細胞糾正措施的方法。

金·內史密斯(Kim Nasmyth),來自牛津大學

獲獎理由:闡明了細胞分裂過程中,重複染色體危險分離的複雜機制,從而防止癌症等遺傳疾病。

彼得·沃特(Peter Walter),來自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

獲獎理由同樣是:闡明了未折疊的蛋白質反應,細胞質量控制系統,並闡述了細胞糾正措施的方法。

基礎物理突破的300萬美元獎金將由27名成員組成的WMAP實驗團隊共用,其中包括5位獲獎團隊領導。

他們分別是:查理斯.L.班尼特(Charles L. Bennett),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里·欣肖(Gary Hinshaw),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諾曼·雅羅西克(Norman Jarosik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裡曼·佩奇(Lyman Page Jr),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大衛·斯珀格爾(David N. Spergel)來自普林斯頓大學。

獲獎理由是,該團隊繪製了早期宇宙的詳細地圖,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宇宙演化以及對星系形成起伏波動的認識。

數學突破獎由兩名獲獎者共用,分別:

克裡斯朵夫·哈克(Christopher Hacon ),來自猶他大學

詹姆斯·邁克肯南(James McKernan),來自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

人物簡歷:

惲之瑋,2000年以滿分的成績獲得第41屆IMO金牌,同年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4年畢業後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2009年獲博士學位。2012年因其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等方向諸多基本性的貢獻”獲得SASTRA拉馬努金獎。2012-2016年歷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現任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即將于2018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張偉,2000年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4年畢業後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2009年獲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講師,2010年因其在數論、自守形式、L函數、跡公式、表示論和代數幾何等數學的廣泛領域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獲得SASTRA拉馬努金獎。2011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5年任教授,2017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來源 | 澎湃新聞/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輯 | 化學加

北大數學人陸續斬獲SASTRA拉馬努金獎、ICTP拉馬努金獎、斯隆研究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克雷研究獎、大衛遜獎、SIAG/CSE早期職業生涯獎、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未來科學大獎、陳省身獎、鐘家慶獎等多個重量級獎項,並有8位院友成為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邀請報告人。這些漂亮的成績單是“北大數學人”共同的努力和驕傲。燕園之內,國際之間,合作與交流是永恆的主題。

加州理工大學教授朱歆文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袁新意是惲之瑋和張偉的本科同學,四個人的友誼與合作持續了十幾年。惲之瑋和朱歆文研究代數幾何,袁新意和張偉則專注於數論。四個人在研究上的合作創新給了他們獨特的視角,他們嘗試用一個領域的工具和方法研究另一個領域的問題,並取得突出的成績,被譽為“數學界的四小天鵝”。

年長他們一級的1999級本科生劉若川、許晨陽在國外深造後,選擇回北大發展,現在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與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雙聘教員。回到燕園,兩個人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劉若川已經成為P進霍奇理論研究領域最好的世界級專家之一,並將自己的研究領域逐漸擴大,開始著手做模形式等相關方面的研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一直強調自己只是個“數學工作者”的許晨陽,始終的執念是如何做好數學、如何推動代數幾何學在中國的發展。在他的不斷努力下,ICTP拉馬努金獎、未來科學獎等獎項接踵到來。

2001級的肖梁和魯劍鋒也是青年學者中的翹楚。肖梁因出色的研究工作獲得了西蒙斯基金會獎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而魯劍鋒則獲得了斯隆研究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生涯獎、美國數學及其應用學會IMA獎等多種獎項。

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宋詩暢、肖梁、許晨陽(左起)

眾多年輕有為的校友不但因為研究工作互相促進、互相支持,也與母校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他們經常回到北大參加學術活動,更將數學之路上的各種心得經驗無私地分享給學弟學妹。2017年6月,惲之瑋、張偉、朱歆文、肖梁、劉一峰等院友參加“P進霍奇理論與自守形式”研討會的同時,還參加了北大數學經驗交流會,與學弟學妹們探討數學學習和研究方法,分享成長心得與經驗。

第一排左起:劉若川、惲之瑋、張偉 第二排左起:肖梁、朱歆文、劉一峰

“P進霍奇理論與自守形式”學術交流會

2017年初,三位北大校友收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正教授的offer,他們正是惲之瑋、張偉和許晨陽。他們曾在奧賽冬令營相識;2000年,他們又在北京大學相聚;十多年後,這三位北大數學的傑出校友活躍在國際數學研究前沿,共同開啟他們數學事業的新篇章。

北大數學學科創建100多年以來,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一大批學有所成、充滿情懷的北大數學人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正是北大數學“學術自由、相容並包,創新合作、共同進步”的氛圍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數學家。優秀的院友學有所成不忘母校,用各自的方式為北大數學學科在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道路上共譜新章。北大數學學科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院友的力量,為培養世界一流的數學人才作出更多的貢獻。

獲獎名單:

五個價值3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突破獎主要是獎勵研究生命系統和延長人類生命方面的革命性進步。他們分別是:

瓊安·喬瑞(Joanne Chory),來自沙克生物學研究所、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獲獎理由:發現了植物從光照和陰影中提取資訊進行光合作用的一種分子機制,這種新機制可以修改植物枝葉生長的過程。

唐·克利夫蘭(Don W. Cleveland),來自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

獲獎理由:闡述了遺傳性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分子發病機制,包括神經退行性變中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以及建立了ALS和亨廷頓疾病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動物模型。

森和俊(Kazutoshi Mori),來自東京大學

獎勵理由:闡明了未折疊的蛋白質反應,細胞質量控制系統,並闡述了細胞糾正措施的方法。

金·內史密斯(Kim Nasmyth),來自牛津大學

獲獎理由:闡明了細胞分裂過程中,重複染色體危險分離的複雜機制,從而防止癌症等遺傳疾病。

彼得·沃特(Peter Walter),來自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

獲獎理由同樣是:闡明了未折疊的蛋白質反應,細胞質量控制系統,並闡述了細胞糾正措施的方法。

基礎物理突破的300萬美元獎金將由27名成員組成的WMAP實驗團隊共用,其中包括5位獲獎團隊領導。

他們分別是:查理斯.L.班尼特(Charles L. Bennett),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里·欣肖(Gary Hinshaw),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諾曼·雅羅西克(Norman Jarosik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裡曼·佩奇(Lyman Page Jr),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大衛·斯珀格爾(David N. Spergel)來自普林斯頓大學。

獲獎理由是,該團隊繪製了早期宇宙的詳細地圖,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宇宙演化以及對星系形成起伏波動的認識。

數學突破獎由兩名獲獎者共用,分別:

克裡斯朵夫·哈克(Christopher Hacon ),來自猶他大學

詹姆斯·邁克肯南(James McKernan),來自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

人物簡歷:

惲之瑋,2000年以滿分的成績獲得第41屆IMO金牌,同年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4年畢業後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2009年獲博士學位。2012年因其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等方向諸多基本性的貢獻”獲得SASTRA拉馬努金獎。2012-2016年歷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現任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即將于2018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張偉,2000年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4年畢業後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2009年獲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講師,2010年因其在數論、自守形式、L函數、跡公式、表示論和代數幾何等數學的廣泛領域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獲得SASTRA拉馬努金獎。2011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5年任教授,2017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來源 | 澎湃新聞/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輯 | 化學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