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改革職教體系 助力中國製造2025

為了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要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 值得關注的是, 2015年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其中第二步的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製造業資訊化水準大幅提升”, 這裡面就包括製造業人才素質的提升,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而“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要靠人才, 全國兩會期間, 與會代表和委員從改革職業教育體系、加強校企合作等角度建言獻策。

職教體系需“革命”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宏偉遠景, 10個領域要突破, 同時有12個方面的具體指標, 要求相當之高。

據中國商報記者瞭解,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10大重點領域, 包括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採用了創新能力、品質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4大類共12項指標設立了指標體系。

而製造業的提升需要人才。 正如《中國製造2025》的配套方案《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所指出的那樣, 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關鍵在人才。

但與製造業發展要求相比, 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比如製造業人才培養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對製造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突出, 製造業人才總量短缺, 結構不合理, 領軍人才匱乏等。

以《中國製造2025》中所列的部分十大重點領域為例, 按照指南中的資料, 2015年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人才為1050萬, 到2020年時或存在750萬的人才缺口, 到2025年時人才缺口約950萬。

據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李守鎮提供的資料, 我國高級技工缺口較大。 與日本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占比50%相比, 我國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的占比僅為5%左右, 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 同時, 由於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和技能水準不高,

我國勞動生產率水準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40%, 相當於美國的7.4%。

“現在我國整個製造業50%的工人是農民工轉崗, 轉崗不培訓、少培訓、沒有非常先進的培訓是個基本問題。 由於農民工已成為我國製造業勞動大軍的主力, 其受過的正規教育明顯不足, 因此要強調職業教育。 ”周漢民委員表示。

而在周漢民委員看來, 從數量看, 我國當下的職教院校達13300多所, 在校生超過3000萬人, 每年畢業超過1000萬人, 但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看, 還遠不能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得利鐘錶董事長梁偉浩也表示, 國內職業教育仍呈現較明顯的校企對接不緊密的“閉門造車”狀態, 所輸出人才的素養距離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正如梁偉浩所說, 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存在諸多問題。 從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歷程特別是當前職教現狀來看, 雖體量巨大, 但機體老化、反應遲鈍、動作緩慢, 其病根主要還是理念和體制問題。

周漢民進一步分析, 一是對製造業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認識不足, 理工科大學發展重視不夠;二是對製造業由工業時代向智慧時代轉型的緊迫性認識不足;三是職業教育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認識不足, “智造”產業前端職教資源配置一空二白;四是政府、高校、企業、社會資源要素整合受到多重限制。

校企合作要“加強”

“雖然中國製造已經走到了全球製造業的前沿, 但要實現工業化向智慧化的轉型升級,

還必須有與此相適應、相匹配的新型職教體系的引領、推動和保障。 這種新型職教體系, 可稱為‘中國職教4.0’。 ”周漢民表示。

在周漢民關於中國職教4.0的構想中, 強調了企業參與的重要性。 周漢民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不能簡簡單單地將職業教育全部由學校來承擔, 很大程度上應當由企業站出來, 世界許多優秀的企業不僅有自己的職校, 甚至有自己的職業大學。 ”

而我國在農民工轉崗的技術工人占主體的背景下, 周漢民表示, 需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 “對於已經進入產業大軍, 但是未培訓、少培訓或者不足量培訓的, 必須加強培訓;準備轉崗的, 已經入城、將要留城的農民工, 抓緊培訓。 ”如果仍因循過往的做法, 把培訓的重擔壓給學校,企業不站出來,那麼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就不會明確,不能按照國家規劃的那樣快速地完成工人升級。

“打通產業和職教、企業和學校之間的‘任督二脈’,是‘中國製造2025’能否成功、兩個‘百年夢’能否成真必須解決的難題。而其關鍵和難點是校企合作,職教4.0建設的關鍵是破除校企之間的重重阻隔,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周漢民表示。

梁偉浩建議,職教院校可以依託已有專業教學基礎,聯合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針對企業的人力缺口開展對口培養,通過校企共建教學生態等試點,探索“雙元”培養機制。據瞭解,製造業領先的德國採取的是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一元在學校,一元在企業”,受訓技校生在學校是學生,到工廠培訓是學徒。博世、寶馬等均採用了這樣的制度。

周漢民建議,解決校企合作的難題,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人才流動管道。李守鎮也建議,制定實施企業職業教育的激勵政策,引導企業根據行業發展規劃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制定和落實本企業技術工人培養規劃。

鏈 接 〉〉〉

何為中國職教4.0

據介紹,100年前由黃炎培創造的、引領服務於我國民族工業的職業教育可稱之為中國職教1.0;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從無到有建立了以國營企業為主的自主製造體系,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以企業、行業為主的多層次的職教體系,即中國職教2.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通過引進消化,從小到大,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製造體系,以及以社會辦學、政府支撐為主的大眾化、普及型、服務型、全球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即中國職教3.0。

中國職教4.0需要目標清晰,為 “中國製造2025”服務;主體多元,企業為主,高校、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秉持開放共用、理工融合、腦手兼顧、高質高端的辦學理念。同時,在師生人員組成上,需要有志于“中國智造”事業的專業人員群體;在教學要素方面,需要立足自主、行業協同、廣征博引。因為這是一場職業教育的“革命”。

把培訓的重擔壓給學校,企業不站出來,那麼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就不會明確,不能按照國家規劃的那樣快速地完成工人升級。

“打通產業和職教、企業和學校之間的‘任督二脈’,是‘中國製造2025’能否成功、兩個‘百年夢’能否成真必須解決的難題。而其關鍵和難點是校企合作,職教4.0建設的關鍵是破除校企之間的重重阻隔,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周漢民表示。

梁偉浩建議,職教院校可以依託已有專業教學基礎,聯合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針對企業的人力缺口開展對口培養,通過校企共建教學生態等試點,探索“雙元”培養機制。據瞭解,製造業領先的德國採取的是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一元在學校,一元在企業”,受訓技校生在學校是學生,到工廠培訓是學徒。博世、寶馬等均採用了這樣的制度。

周漢民建議,解決校企合作的難題,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人才流動管道。李守鎮也建議,制定實施企業職業教育的激勵政策,引導企業根據行業發展規劃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制定和落實本企業技術工人培養規劃。

鏈 接 〉〉〉

何為中國職教4.0

據介紹,100年前由黃炎培創造的、引領服務於我國民族工業的職業教育可稱之為中國職教1.0;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從無到有建立了以國營企業為主的自主製造體系,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以企業、行業為主的多層次的職教體系,即中國職教2.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通過引進消化,從小到大,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製造體系,以及以社會辦學、政府支撐為主的大眾化、普及型、服務型、全球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即中國職教3.0。

中國職教4.0需要目標清晰,為 “中國製造2025”服務;主體多元,企業為主,高校、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秉持開放共用、理工融合、腦手兼顧、高質高端的辦學理念。同時,在師生人員組成上,需要有志于“中國智造”事業的專業人員群體;在教學要素方面,需要立足自主、行業協同、廣征博引。因為這是一場職業教育的“革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