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媒體看土右」敕勒川大地上的文藝輕騎兵——土右旗烏蘭牧騎

《包頭日報》12月6日8版刊發我旗題為《土右旗烏蘭牧騎巡演在敕勒川大地上的一支文藝輕騎兵 》的新聞稿件

1977年內蒙古文化廳工作人員拍攝的土右旗烏蘭牧騎

□王玉 史宇飛 趙丹

“今天的演出很成功, 農牧民反響很熱烈, 尤其是宣傳十九大精神的二人臺小戲。 存在問題:部分舞蹈演員表演激情不夠飽滿, 動作不夠嫺熟……。 ”這是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團長王鶤飛在他工作日記中的記錄。

每一次的演出王鶤飛都要認真做這樣的總結。 “經過梳理我就知道下一步的工作應該如何開展,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王鶤飛晃晃手裡的筆記本說。 隨意翻看王鶤飛的筆記本, 裡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工作的點點滴滴。

說起烏蘭牧騎, 這支總能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文藝團體, 幾十年來總是備受群眾歡迎。 過去,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 連電視節目都稀缺的年代, 在土右旗大地上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的文藝生活也只有烏蘭牧騎了。 70後群眾回憶說, 在他們兒時土右旗就有烏蘭牧騎了,

那時候總去他們大院裡看他們彩排, 追著隊伍看表演。

1970年9月土右旗響應國家、自治區、包頭市號召, 抽調全國各地知識青年創立了第一支土右旗烏蘭牧騎隊伍。 開始只有10名演員後來發展到25人, 他們的隊伍必須一專多用、短小精幹, 為了宣傳黨的政策, 豐富農區人民生活, 一年四季風雨無阻趕著馬車東奔西走, 他們從生活中提煉精彩故事編排二人臺小戲。 淳樸的民風造就了這支隊伍的不凡成績, 大約從1976年開始土右旗烏蘭牧騎經常代表包頭市外出演出、比賽, 獲得驕人成績。 1979年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歌劇《半世姻緣》被自治區評為“六項全優獎”殊榮, 是當時自治區最高獎項。 1985年經旗委研究決定,

土右旗烏蘭牧騎改名為土右旗民間歌劇團。 2005年10月土右旗烏蘭牧騎正式更名為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 屬民營企業單位。

2009年4月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重新組建, 是土右旗唯一的專業藝術團體。 全團有演職人員45人, 平均年齡為28歲。 他們以演出、宣傳、輔導、服務為己任,每年下鄉演出、輔導服務近300場次,宣傳黨的政策,鞏固民族團結,感動著每一位觀眾,贏得無數掌聲。

“烏蘭牧騎藝術團之所以深受老百姓喜歡,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便是二人臺。”說起二人臺王鶤飛打開了話匣子。二人臺是內蒙古西部地區,以土默川平原為中心的蒙漢人民共同培育的民間藝術之花,經過一百多年的融合,成為了內蒙古西部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的綜合藝術。

作為土默川二人臺藝術發祥地的土默特右旗,近年來大力發展二人臺藝術,先後獲得了內蒙古自治區“全區民間藝術之鄉”、“中國二人臺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土右旗的兩名二人臺表演藝術家被自治區命名為“二人臺藝術大師”。土右旗二人臺坐腔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全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土默特右旗被文化部授予“中國二人臺藝術之鄉”稱號。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通過蒙漢融合,弘揚傳承“二人臺藝術”、打造“敕勒川文化”品牌,帶動業餘劇團快速發展,面向農村編排以新農村、新氣象、新面貌為題材的各類文藝節目,出色地完成送戲下基層、下農村及各類演出輔導任務。

同時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還擔負起傳承、發展二人臺藝術重任,在土右職教中心(旗職業高中)專門設立了二人臺藝術傳承班,讓二人臺藝術規範化、系統化,也不斷地向內蒙古藝術學院及各大藝術團體輸送年輕優秀二人臺藝術人才,真正做到了前有人才基礎、後有發展平臺、中有烏蘭牧騎健康發展的三級聯動良好勢頭。近年來藝術團還助演了四屆內蒙古二人臺藝術節,成功創排了《敕勒歌》、《敕勒情緣》、《傾城美岱召》三部大型戲劇,贏得專家一致好評並全部獲獎。

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在2012年被內蒙古文化廳評為“一類烏蘭牧騎”;2016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評為全區服務農牧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多次被土右旗委、政府評為“優秀單位”。

2017年11月21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讓王鶤飛激動得熱淚盈眶。“總書記的回信,不僅僅是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更是寫給我們全區每一個烏蘭牧騎的,既是對我們的鼓勵也是鞭策,讓我們信念更加堅定、方向更加明確。”王鶤飛說。

土右旗烏蘭牧騎將繼續以“紮根基層、服務百姓”為宗旨,每年堅持下鄉演出,除此之外還積極參與完成自治區、包頭市、土右旗和各單位部門的文藝演出活動,繼續精心創作一批優秀劇碼。同時,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還將為全旗各科局,各企業、廠礦、部隊、社區、學校、文化大院等單位輔導編排文藝節目,充分發揮烏蘭牧騎精神服務大眾。

王鶤飛說:“為了更好地調動隊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實行年考、年聘、年評機制,要求全體成員每年進行業務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在旗委、政府對文化事業的大力支持下,旗財政還將每年預算100萬元,用於文化演出服務及設施設備更新,從而確保烏蘭牧騎演出正常運行。”

從趕著勒勒車到乘坐大巴再到流動舞臺車,從傳統演奏的四大件到現代演奏的高科技,從十裡八村的小戲臺到設備齊全的文化大院。這支烏蘭牧騎隊伍壯大了,演出設備先進了,演出環境改善了,一切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烏蘭牧騎為基層農牧民服務的宗旨卻始終沒有變,烏蘭牧騎精神也始終不會變。

未來,土右旗烏蘭牧騎將立足新時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動搖,堅持民族民間特色不動搖,堅持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不動搖,堅持改革創新不動搖,弘揚二人臺文化藝術,挖掘民族文化藝術精品,以歌舞、小戲、小品等形式把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文藝和黨的十九大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基層,送到老百姓心中,為共圓偉大中國夢做出新貢獻。

他們以演出、宣傳、輔導、服務為己任,每年下鄉演出、輔導服務近300場次,宣傳黨的政策,鞏固民族團結,感動著每一位觀眾,贏得無數掌聲。

“烏蘭牧騎藝術團之所以深受老百姓喜歡,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便是二人臺。”說起二人臺王鶤飛打開了話匣子。二人臺是內蒙古西部地區,以土默川平原為中心的蒙漢人民共同培育的民間藝術之花,經過一百多年的融合,成為了內蒙古西部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的綜合藝術。

作為土默川二人臺藝術發祥地的土默特右旗,近年來大力發展二人臺藝術,先後獲得了內蒙古自治區“全區民間藝術之鄉”、“中國二人臺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土右旗的兩名二人臺表演藝術家被自治區命名為“二人臺藝術大師”。土右旗二人臺坐腔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全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土默特右旗被文化部授予“中國二人臺藝術之鄉”稱號。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通過蒙漢融合,弘揚傳承“二人臺藝術”、打造“敕勒川文化”品牌,帶動業餘劇團快速發展,面向農村編排以新農村、新氣象、新面貌為題材的各類文藝節目,出色地完成送戲下基層、下農村及各類演出輔導任務。

同時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還擔負起傳承、發展二人臺藝術重任,在土右職教中心(旗職業高中)專門設立了二人臺藝術傳承班,讓二人臺藝術規範化、系統化,也不斷地向內蒙古藝術學院及各大藝術團體輸送年輕優秀二人臺藝術人才,真正做到了前有人才基礎、後有發展平臺、中有烏蘭牧騎健康發展的三級聯動良好勢頭。近年來藝術團還助演了四屆內蒙古二人臺藝術節,成功創排了《敕勒歌》、《敕勒情緣》、《傾城美岱召》三部大型戲劇,贏得專家一致好評並全部獲獎。

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在2012年被內蒙古文化廳評為“一類烏蘭牧騎”;2016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評為全區服務農牧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多次被土右旗委、政府評為“優秀單位”。

2017年11月21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讓王鶤飛激動得熱淚盈眶。“總書記的回信,不僅僅是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更是寫給我們全區每一個烏蘭牧騎的,既是對我們的鼓勵也是鞭策,讓我們信念更加堅定、方向更加明確。”王鶤飛說。

土右旗烏蘭牧騎將繼續以“紮根基層、服務百姓”為宗旨,每年堅持下鄉演出,除此之外還積極參與完成自治區、包頭市、土右旗和各單位部門的文藝演出活動,繼續精心創作一批優秀劇碼。同時,土右旗烏蘭牧騎二人臺藝術團還將為全旗各科局,各企業、廠礦、部隊、社區、學校、文化大院等單位輔導編排文藝節目,充分發揮烏蘭牧騎精神服務大眾。

王鶤飛說:“為了更好地調動隊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實行年考、年聘、年評機制,要求全體成員每年進行業務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在旗委、政府對文化事業的大力支持下,旗財政還將每年預算100萬元,用於文化演出服務及設施設備更新,從而確保烏蘭牧騎演出正常運行。”

從趕著勒勒車到乘坐大巴再到流動舞臺車,從傳統演奏的四大件到現代演奏的高科技,從十裡八村的小戲臺到設備齊全的文化大院。這支烏蘭牧騎隊伍壯大了,演出設備先進了,演出環境改善了,一切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烏蘭牧騎為基層農牧民服務的宗旨卻始終沒有變,烏蘭牧騎精神也始終不會變。

未來,土右旗烏蘭牧騎將立足新時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動搖,堅持民族民間特色不動搖,堅持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不動搖,堅持改革創新不動搖,弘揚二人臺文化藝術,挖掘民族文化藝術精品,以歌舞、小戲、小品等形式把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文藝和黨的十九大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基層,送到老百姓心中,為共圓偉大中國夢做出新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