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齡化趨勢下,房子反而會越來越貴?

作者:三萬

1

中國的老齡化情況

中國的人口情況正發生著突變。 少子化、老齡化、勞動力遞減, 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人口結構是國情的基礎,

人口結構又決定著社會百態。

截至2016年底, 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萬人, 占總人口的16.7%, 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 占總人口的10.8%。

到2025年前後,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左右, 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

也就是說, 從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算起, 中國將僅用2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齡化路程。

如此快速的老齡化, 使得政策體系和相關能力建設緩衝時間大為減少, 從而極大地增加了應對難度。

老年公寓、養老院的缺乏, 老年人房產繼承問題, 都急需解決。 同時, 老齡化對房價的影響, 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是否做好足夠準備?

2

老齡化會改變供需?

目前, 市面上有一種說法:

將來的孩子根本不缺房子, 每個人都能從老人手中繼承多套房產, 住房會出現過剩。 因此房價供大於求的影響, 肯定會大跌。

也就是傳說中的“4-2-1”結構。

事實真的會是這樣麼?房子真的會過剩麼?並不會。

因為老齡化, 並不代表著人就立刻死去。

不是說爺爺奶奶到了60歲就把房子過戶到孫子名下, 騰出房子了, 他們依然是要住房的。 而且由於老齡化的發生, 戶數可能還會增加。

以德國為例, 德國是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 同時德國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1960年的時候7300萬人, 那個時候有1900萬個家庭, 每個家庭有3.76個人。 到了2010年, 最近的統計資料是8100萬人, 增加了1/10, 家庭戶數翻了一倍變成4000多萬。

人沒增加多少, 但是戶數增加了, 原因就是雖然老齡人越來越多, 但老齡人還需要住房。 我們會面臨著和德國類似的情況, 於是出現了一種特殊情況, 每一個家庭的人數越來越少。

就像任大炮說的:“如果要繼承這麼多房子, 就必須老人全部死光, 這樣中國人口要死一半。 ”

房子並不會因為老齡化而供給變多,

相反, 很可能還會因為老齡化, 帶來更多需求。 同時, 還有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 現在的老人, 正越來越長壽。

想等他們去世釋放房源增加供給的, 很大概率等不到他們去世, 自己已經老了。

3

被低估的獨居趨勢

我們的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 但被人們忽視的, 更嚴重的是年輕人的獨居問題。

中國獨居的增加和過去傳統計算是完全兩個概念, 家庭人口數在大幅度下降, 從1984年的3.9下降到現在的2.8, 北京上海已經降到2.3-2.4。 全世界一人家庭占比高達25%。 在歐洲很多國家, 年輕人獨居比例達到40%。

父母有房子我也不住, 單獨住。

中國未來的獨居發展趨勢是什麼?中國的房子還得蓋多少年?

預計中國未來城市裡最少有一億五千萬套商品住房。

僅僅滿足獨居人口的家庭需求, 大概要再幹25年, 別的還不算, 結婚、生孩子的還不算。

從1990年開始建到現在, 一共建了一億五千萬套住房, 但商品房只占住房總量的40%, 或者還不到, 像北京、上海還不到40%。

城市中的住房需求還是巨大的, 中國的房地產, 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 我們的孩子, 也變得越來越獨立, 要出去住, 沒什麼理由, 就是想一個人, 就是想獨立。 或者, 因為這是他們認為的潮流。

4

兩難的境地

不論老齡化還是獨居化, 都不是為了證明房價未來是漲還是跌。 而是我們要不得不面對一個兩難處境。

持續城鎮化的困境:

一方面,我們的房價確實已經非常高了,高到讓人絕望,因為房價引起的民怨和憤怒,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民生事件。我們看到的幼稚園事件、控制人口事件,本質都是由於大城市化引發的社會結構失衡。

都想有更多機會,就意味著都沒有機會。相互競爭的結局,就是弱者的苦難。弱者的苦難,就是一次次人性悲劇。

一方面,我們的人口結構,也支撐不起過去的大規模瘋狂基建。從2011年開始勞動力人口下跌,已經充分影響到了各個領域。製造業難招人,智慧化又進展緩慢。傳統企業幹慣了野路子,現如今效率遲遲上不去。

房子的需求困境:

是的,房子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可能低估了老齡化和獨居化的嚴重性。未來我們需要的房子,可能是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的。

那麼,問題來了:

抑制房地產?好,那麼未來的房子誰提供?如果不提供,房子數量不夠,房價還要漲!

放開建房子?可以,放開房子那價格就很可能控制不住,民怨勢必會更大。

有時候,當我們在謾駡房價時,冷靜的思考一下,會發現,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助推房價的罪魁禍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了供需。甚至我們每天的努力,都是在增加土地價值。

提出問題總是簡單的,如何解決問題才最難。是的,建租賃住房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

那麼問題又來了:房住不炒提出一年多了,您那邊的租賃房,開建了麼?

版權說明:如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謝謝!

華爾街前沿

持續城鎮化的困境:

一方面,我們的房價確實已經非常高了,高到讓人絕望,因為房價引起的民怨和憤怒,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民生事件。我們看到的幼稚園事件、控制人口事件,本質都是由於大城市化引發的社會結構失衡。

都想有更多機會,就意味著都沒有機會。相互競爭的結局,就是弱者的苦難。弱者的苦難,就是一次次人性悲劇。

一方面,我們的人口結構,也支撐不起過去的大規模瘋狂基建。從2011年開始勞動力人口下跌,已經充分影響到了各個領域。製造業難招人,智慧化又進展緩慢。傳統企業幹慣了野路子,現如今效率遲遲上不去。

房子的需求困境:

是的,房子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可能低估了老齡化和獨居化的嚴重性。未來我們需要的房子,可能是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的。

那麼,問題來了:

抑制房地產?好,那麼未來的房子誰提供?如果不提供,房子數量不夠,房價還要漲!

放開建房子?可以,放開房子那價格就很可能控制不住,民怨勢必會更大。

有時候,當我們在謾駡房價時,冷靜的思考一下,會發現,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助推房價的罪魁禍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了供需。甚至我們每天的努力,都是在增加土地價值。

提出問題總是簡單的,如何解決問題才最難。是的,建租賃住房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

那麼問題又來了:房住不炒提出一年多了,您那邊的租賃房,開建了麼?

版權說明:如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謝謝!

華爾街前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