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你回到68年前,往事如煙

從1949年四月建校, 到如今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 大工已經在大連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中生長了68個年頭。 68年足以讓嬰孩成長為古稀老人, 而大工正值青春年華。

從一二九街的老化工學院, 到淩水校區的欣欣向榮, 再到開發區校區、盤錦校區的成功建設, 大連理工大學從一棵幼苗成長為一株芬芳滿枝椏的玉蘭, 大工學子也遍佈世界各地, 生根發芽。

68載光陰可以改變許多事情, 我們日夜生活的校園在這68年來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領略大工68年來的校園風采,

回顧68年的光輝歷史。

一二九街校區

一二九街校區東院——化機系教學樓

一二九街校區南院——有機化學工藝系教學樓

如今的一二九街校區

每次經過一二九街, 都會想起那段艱辛卻充實的日子。 作為老化工學院, 化環從這裡起航,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一二九街見證了第一代化工人創業的艱辛, 從曾經的白手起家, 到現在的國家一級學科, 化環創造了一段傲人的歷史。 現在, 一二九街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再看見那些熟悉的舊式建築, 仍會感受到鼓舞與溫暖, 或許, 這就是大工力量!

淩水校區

一、南門

20世紀八十年代的南校門

1999年修繕後的南校門

如今的南校門

連理之間, 在你之間。 一代代學子從這裡起航, 帶著希望從這裡踏上新的征程。 我們的南校門也在1999年煥然一新。 和旁邊的科技園相比, 南校門並不高大, 也不軒昂, 它就像一位隱士, 又像一位母親, 內斂含蓄, 卻又海納百川。

二、主樓

1962年建成的主樓

現在的主樓

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主樓就是大工人的精神象徵,萬丈高樓拔地起,昔日的大工人用一磚一瓦搭起了了今天的校舍,現在的主樓雖然早已翻修,過去的痕跡早已消失,但那段曾經,永遠不會被時光掩埋。主樓精神,早已融入大工人的血脈中。

三、一館

1951年,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大工決定在旅大市西郊選新校址。一館教學樓於1952年10月竣工,並迎來了機械系新同學。當時的一館嚴肅又氣派,樓前的灌木和長椅更為其增添了年輕的活力。這座歷史悠久的教學樓,目睹了大工學子艱苦學習的歷史。無數個日日夜夜,有許多大工學子在這裡為理想奮鬥。他們的身影永遠被銘記著,化作一館的傳奇故事,感染著每一代大工學子。

如今,一館只是大工校園中眾多教學樓裡普通的一員,樓前的小廣場早已被栽滿法國梧桐的柏油馬路取代。綠樹掩映下的它於2016年開始閉館修繕,一個學期的翻新使得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當玉蘭花再一次盛開在一館門口時,這座飽經滄桑的教學樓以嶄新的面貌回歸了。或許當年古舊的老式桌椅已經被更加舒適的設備取代,但一館仍記載著每一代大工人奮發圖強的歷史,記載著每一個大工學子刻苦學習的故事。一館將帶著歷史,與未來無數大工學子一起,共同開創新的篇章。

四、綜合樓

2002年十二月,一座嶄新的教學樓在大工校園中建成,它就是綜合教學一號樓。這座呈“工”字形的教學樓因為其內部獨特的構造而被同學們津津樂道。作為教學的主要場所,每當上下課時它都熱鬧而擁擠。可以說,自他建成以後,大工學子有一多半的大學時光是在綜一度過的。

與大工的年齡相比,這座教學樓年輕太多。可即便如此,他仍承載著許多大工人的記憶。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來這裡時的欣喜與好奇?你是否發現在它的某一間教室的某一張課桌上,不知哪一屆的學長或學姐,留下了“山河永固”四個字?你是否懷念晨讀時灑在走廊裡的陽光?你是否享受在中廳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探討問題? 在綜合樓裡,總有一個角落埋藏著一份屬於你自己的記憶。年復一年的輪回,一屆又一屆的學子,不變的是綜合樓那偉岸的身影。這座教學樓將與大工學子一同成長,見證我們的努力與拼搏!

五、伯川

在1963年,淩水河校區建成了8370平方米的獨立圖書館舍,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於1988年改名為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1997年,大工興建了伯川圖書館。這座滿載著知識的圖書館於1999年五十年校慶時正式投入。它採用方馬蹄型佈局,凹面對學校主樓廣場,兩翼略有伸展。北入口立面用豎向窗與大片實牆對比,鑲嵌一幅浮雕,隱喻著"知識爆炸"。內庭的大型浮雕"百川歸海",寓意著人才、知識、資訊的海洋彙集於此,哺育著莘莘學子.南入口立面,為明顯的大門造型,配以大臺階,創造了一步入"科學殿堂之門"的莊嚴氣氛,立面上還有兩個獨具特色的"眼窗",暗示著人們要注意觀察事物、觀察世界。

春去秋來,這座知識的海洋已經為大工學子服務18個年頭了。18年來伯川圖書館不斷積累著自己,變成了一座藏書六十萬冊、自動化設施完備的多功能圖書館。如今它已經成為大工學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去潛心學習鑽研學術,還是去尋一本年代久遠的書,伯川穩穩的身姿都讓人覺得安心。它會一直佇立在那裡,隨著時間的洗禮染上歷史莊嚴的氣韻,為更多的大工學子提供豐富的資料與知識。

六十八載春秋悄然滑過,我們的母校——大連理工大學也從那個淩水河畔蹣跚學步的嬰孩成長為了今日黃海之濱這個躊躇滿志的青年。從一二九街的紅磚瓦房,到淩水校區最初的簡樸平房,再到現在現代化的各大標誌性建築:令希“大酒店”、八角樓。那些奮鬥的歲月,也釀成了現在甜蜜的回憶,但曾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主樓精神仍在。在現在雙一流建設的大潮下,我們也應該傳承紅色基因與主樓精神,把母校建設的越來越好!校對:劉子楓
責任編輯:周學飛

1962年建成的主樓

現在的主樓

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主樓就是大工人的精神象徵,萬丈高樓拔地起,昔日的大工人用一磚一瓦搭起了了今天的校舍,現在的主樓雖然早已翻修,過去的痕跡早已消失,但那段曾經,永遠不會被時光掩埋。主樓精神,早已融入大工人的血脈中。

三、一館

1951年,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大工決定在旅大市西郊選新校址。一館教學樓於1952年10月竣工,並迎來了機械系新同學。當時的一館嚴肅又氣派,樓前的灌木和長椅更為其增添了年輕的活力。這座歷史悠久的教學樓,目睹了大工學子艱苦學習的歷史。無數個日日夜夜,有許多大工學子在這裡為理想奮鬥。他們的身影永遠被銘記著,化作一館的傳奇故事,感染著每一代大工學子。

如今,一館只是大工校園中眾多教學樓裡普通的一員,樓前的小廣場早已被栽滿法國梧桐的柏油馬路取代。綠樹掩映下的它於2016年開始閉館修繕,一個學期的翻新使得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當玉蘭花再一次盛開在一館門口時,這座飽經滄桑的教學樓以嶄新的面貌回歸了。或許當年古舊的老式桌椅已經被更加舒適的設備取代,但一館仍記載著每一代大工人奮發圖強的歷史,記載著每一個大工學子刻苦學習的故事。一館將帶著歷史,與未來無數大工學子一起,共同開創新的篇章。

四、綜合樓

2002年十二月,一座嶄新的教學樓在大工校園中建成,它就是綜合教學一號樓。這座呈“工”字形的教學樓因為其內部獨特的構造而被同學們津津樂道。作為教學的主要場所,每當上下課時它都熱鬧而擁擠。可以說,自他建成以後,大工學子有一多半的大學時光是在綜一度過的。

與大工的年齡相比,這座教學樓年輕太多。可即便如此,他仍承載著許多大工人的記憶。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來這裡時的欣喜與好奇?你是否發現在它的某一間教室的某一張課桌上,不知哪一屆的學長或學姐,留下了“山河永固”四個字?你是否懷念晨讀時灑在走廊裡的陽光?你是否享受在中廳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探討問題? 在綜合樓裡,總有一個角落埋藏著一份屬於你自己的記憶。年復一年的輪回,一屆又一屆的學子,不變的是綜合樓那偉岸的身影。這座教學樓將與大工學子一同成長,見證我們的努力與拼搏!

五、伯川

在1963年,淩水河校區建成了8370平方米的獨立圖書館舍,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於1988年改名為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1997年,大工興建了伯川圖書館。這座滿載著知識的圖書館於1999年五十年校慶時正式投入。它採用方馬蹄型佈局,凹面對學校主樓廣場,兩翼略有伸展。北入口立面用豎向窗與大片實牆對比,鑲嵌一幅浮雕,隱喻著"知識爆炸"。內庭的大型浮雕"百川歸海",寓意著人才、知識、資訊的海洋彙集於此,哺育著莘莘學子.南入口立面,為明顯的大門造型,配以大臺階,創造了一步入"科學殿堂之門"的莊嚴氣氛,立面上還有兩個獨具特色的"眼窗",暗示著人們要注意觀察事物、觀察世界。

春去秋來,這座知識的海洋已經為大工學子服務18個年頭了。18年來伯川圖書館不斷積累著自己,變成了一座藏書六十萬冊、自動化設施完備的多功能圖書館。如今它已經成為大工學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去潛心學習鑽研學術,還是去尋一本年代久遠的書,伯川穩穩的身姿都讓人覺得安心。它會一直佇立在那裡,隨著時間的洗禮染上歷史莊嚴的氣韻,為更多的大工學子提供豐富的資料與知識。

六十八載春秋悄然滑過,我們的母校——大連理工大學也從那個淩水河畔蹣跚學步的嬰孩成長為了今日黃海之濱這個躊躇滿志的青年。從一二九街的紅磚瓦房,到淩水校區最初的簡樸平房,再到現在現代化的各大標誌性建築:令希“大酒店”、八角樓。那些奮鬥的歲月,也釀成了現在甜蜜的回憶,但曾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主樓精神仍在。在現在雙一流建設的大潮下,我們也應該傳承紅色基因與主樓精神,把母校建設的越來越好!校對:劉子楓
責任編輯:周學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