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張穎7點分享引爆創投圈,12條關於流量獲取和變現規律乾貨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的內部分享, 再次刷屏朋友圈。

作為給經緯系 CEO 們的7條建議, 他重點提了幾個概念:獲取用戶、流量、商業變現、提前融資、開創性思考等等。

因為人口紅利的消失, 主流市場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 導致流量越來越貴, 對於互聯網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張穎看來, 不能再低效地去獲取用戶數, 也不能像前幾年那樣只埋頭做產品漲使用者, 而要創新、全方位地去思考。

究竟如何才能獲取更多的優質流量, 又該選擇什麼樣的商業變現方式呢?

一、流量越來越貴, 內容本身即流量

不知道你家的PV、UV到DAU、MAU最近怎麼樣, 很明顯的一個事實就是, 流量越來越難獲取了, 也越來越貴了。

流量的競爭決定了誰在市場上, 擁有更大的的競爭優勢。

為了獲取盡可能多的流量, 以今日頭條、企鵝號、大魚號為代表的內容平臺, 一直在扶持和拉攏更多的內容創作者,

為此它們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內容補貼計畫。

按張穎的理解, 在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 獲取流量的方式其實是非常多的, 線上線下、內容行銷、創始人IP化運營等等 。

其實通過做內容去獲取流量, 已經是互聯網公司, 性價比最優的選擇了。

換句話說, 內容本身即流量, 而所有人也都在做內容。

生產內容的頭部自媒體, 也告別了草根的身份, 獲得了空前的估值和市場影響力。 得到成為了行業標杆, 十點讀書、吳曉波頻道等, 都成了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從阿裡到京東, 紛紛打響“內容+電商”的旗號, 核心就是讓用戶盡可能多地停留在平臺內。

原本做工具的各種XX寶、各種萬能鑰匙、各種流覽器, 在嵌入各種資訊內容。

社交類產品都和陌陌一樣, 在2017年進行內容化的轉型, 以直播、社區等不同方式佈局內容。

二、多元化的流量變現

“跨界現在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趨勢, 資訊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 節奏也會越來越快, 所以更多思考和嘗試也需要更加創新——一定要注意商業化變現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國內的頂級互聯網公司的變現玩法, 非常典型地體現了張穎的觀點。

國民級手游王者榮耀, 憑藉超2億的註冊用戶數, 為騰訊貢獻了出色的遊戲收入。

在王者榮耀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 騰訊推出的電競平臺, 不斷延長各類遊戲的壽命,

提升用戶粘性和付費收入, 從而讓騰訊的遊戲業務保持穩定的增長。

除了王者榮耀, 微信支付、應用寶等騰訊最受關注的專案, 也都在微信和手Q的流量扶持下快速崛起。

社交用戶的流量變現, 在騰訊這裡從來不缺方法。

“更多的流量可以綁定更多的廣告主, 更多的廣告收入又能説明平臺提供更好的內容, 並換取更多的流量。 ”

這是張一鳴的流量變現邏輯, 他認為變現要趁早。

資訊流廣告成為一種主力的掙錢模式, 也即將成為搜索廣告之後最受歡迎的廣告形式。

三、關於流量和內容的12大預測

地心引力致力於研究新媒體的最新變化, 包括各種獲取流量的思路和方法:

在內容獲客這塊, 徐建軍的開始吧、自有品牌俊平大魔王、90後網紅張沫凡等各有自己的特點;

全新的行銷方式包括:抓住了人性的喪茶、爆火的樂純優酪乳、刷屏的百雀羚廣告、精准投放的玩車教授、“喪行銷”文化行銷等;

新的技術帶來的變革,比如小程式生態的重新發力。

在流量變現上,我們深入剖析了廣告、電商、知識付費、自由品牌等各種玩法:

依託廣告的3500萬粉絲大號視覺志,一條、清單為代表的內容電商,得到、喜馬拉雅領頭的知識付費,跨界合作的“買買買教主”黎貝卡,個人IP孵化的小北等,都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物件。

新媒體野蠻生長時代的終結,新媒體呈現了全新的趨勢,基於對新媒體和內容產業的深入研究,我們提出關於流量獲取和流量變現的12個預測:

1.企業即媒體,企業的變現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企業和企業,企業和媒體之間競爭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

2.流量獲取的方式將更加多元化,頭部內容獲取流量的效率最高,圍繞頭部內容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3.流量獲取的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開始佈局自己的新媒體流量矩陣,出現大量自媒體的並購交易。

4.網路化、新生代的內容獲取流量的能力更強、更高效。

5.在移動端,基於細分場景的流量爭奪會是接下來的主要戰場。

6.低幼群體、白髮群體還有巨大的流量紅利,95後、00後成為消費的主力軍,必將成為各大平臺爭奪的重點。

7.小程式生態是一個流量紅利的新入口。

8.短視頻/視頻將成為行銷的主流形式。

9.從單純軟廣投放到Kol帶貨,從品銷分離到真正的品銷合一,行銷會更加注重效果。

10.內容付費和強IP的會員模式更適合頭部新媒體,內容電商則是更多小型內容創作者的商業選擇。

11.AR/AI等技術的推動,將大大提升行銷的效率。

12.新媒體所形成的輿論場,將對企業的危機公關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全新的行銷方式包括:抓住了人性的喪茶、爆火的樂純優酪乳、刷屏的百雀羚廣告、精准投放的玩車教授、“喪行銷”文化行銷等;

新的技術帶來的變革,比如小程式生態的重新發力。

在流量變現上,我們深入剖析了廣告、電商、知識付費、自由品牌等各種玩法:

依託廣告的3500萬粉絲大號視覺志,一條、清單為代表的內容電商,得到、喜馬拉雅領頭的知識付費,跨界合作的“買買買教主”黎貝卡,個人IP孵化的小北等,都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物件。

新媒體野蠻生長時代的終結,新媒體呈現了全新的趨勢,基於對新媒體和內容產業的深入研究,我們提出關於流量獲取和流量變現的12個預測:

1.企業即媒體,企業的變現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企業和企業,企業和媒體之間競爭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

2.流量獲取的方式將更加多元化,頭部內容獲取流量的效率最高,圍繞頭部內容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3.流量獲取的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開始佈局自己的新媒體流量矩陣,出現大量自媒體的並購交易。

4.網路化、新生代的內容獲取流量的能力更強、更高效。

5.在移動端,基於細分場景的流量爭奪會是接下來的主要戰場。

6.低幼群體、白髮群體還有巨大的流量紅利,95後、00後成為消費的主力軍,必將成為各大平臺爭奪的重點。

7.小程式生態是一個流量紅利的新入口。

8.短視頻/視頻將成為行銷的主流形式。

9.從單純軟廣投放到Kol帶貨,從品銷分離到真正的品銷合一,行銷會更加注重效果。

10.內容付費和強IP的會員模式更適合頭部新媒體,內容電商則是更多小型內容創作者的商業選擇。

11.AR/AI等技術的推動,將大大提升行銷的效率。

12.新媒體所形成的輿論場,將對企業的危機公關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