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雪節氣,不如一起窩在被窩來看科幻電影

友情提醒:本文共計3,721字, 且含有多條音訊、視頻, 請在wifi環境下閱讀。 鑒於電影《銀翼殺手》已經下檔, 內文含有輕微劇透。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 tears...in the rain.

我目睹著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的事物

戰艦在獵戶星座之肩燃起的熊熊火光

C射線在幽暗的宇宙中劃過了“唐懷瑟之門”

所有這些時刻, 終將隨時間消逝, 一如淚水湮沒在雨中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在電影《銀翼殺手》的尾聲, 洛杉磯的冬雨如刀片般落在複製人Batty的臉上, 但是他的眼中卻包含著宇宙的星河與城市的光輝。

上面這一段臺詞和對應的畫面應該是1982年版的《銀翼殺手》留給影史和觀眾的最佳片段之一。 然而你或許也聽說了, 這段臺詞並非出自劇本, 而是飾演6號複製人Batty的演員Rutger Hauer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 在現場演繹中臨時加入的。

巧合成就了經典, 也巧合地印證了對於未來的一切不確定性或許就是屬於我們無法預知的最佳時刻。

一百餘年前, “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海報。 其靈感來源之一是《從地球到月球》, 如果你從未聽說過, 那麼同作者的另一本書你一定知道——《海底兩萬里》。

1902年9月1日, 由法國製作的“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誕生, 其靈感來源於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H·G·威爾斯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 雖然片長僅有14分鐘, 但是飽含了人們對於探索廣袤無垠宇宙的渴望。

賽博朋克(cyberpunk, 是cybernetics與punk的結合詞)以電腦或資訊技術為主題, 小說中通常有社會秩序受破壞的情節。 實際上, 標誌著對以往科幻小說不注重資訊技術的具體設定的缺點的改善和進步。

《銀翼殺手》則改編自Philip K. Dick在1968年創作的科幻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 這部電影正式將“賽博朋克”的名詞帶入人們的視野(該名詞的第一次出現是在1980年, 美國作家Bruce Bethke寫了一篇名叫《Cyberpunk》的科幻短篇小說,但因為和出版商發生爭執,小說並未出版)。電影通過種種人格化的機器人角色、政治化的克隆人角色,講述著反烏托邦的未來幻想,是為20世紀末期科幻電影新流派的啟迪之作。後來的《駭客帝國》三部曲、《攻殼機動隊》等,都可以追溯至《銀翼殺手》的風格。

華納兄弟發行製作的《駭客帝國》系列,其第一部誕生於1999年,斬獲了當年的4項奧斯卡金像獎。新版《攻殼機動隊》則由派拉蒙出品,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的同名漫畫,2017年上映,評價很一般;1995年的日本動畫版更勝一籌。

在科幻類型作品中十分鮮明的特徵之一,即穿越時空的對話。在其它類型的電影中,往往通過蒙太奇的敘事和剪輯,展開回憶,追尋往事已成空的自己;而在科幻類型的電影中,我們是把自己交由想像所誕生的各種可能,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尋找共鳴。這便是該類型作品的最令人魂牽夢繞的魅力,而電影作為一門光與影的藝術,相對於書籍則對色彩、動畫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

《銀翼殺手2049》的觀影評價兩級分化嚴重,愛的人如我,愛得如癡如醉;不愛的人則昏昏欲睡,詬病電影的敘事節奏怎麼能如此緩慢。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而言,我恨不得讓電影再慢一些,2小時43分鐘的片長對於我來說還是看不夠。有人評價《銀翼殺手2049》的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將是明年奧斯卡最佳攝影的不二人選。確實,電影的每一幀畫面都足可以按下暫停,以放緩時間行進速度的力量,留待於人們去欣賞、品味。

相對於在新版電影中仍然客串出演Rick Deckard一角的哈里森·福特而言,當年飾演和Deckard相愛的女主角——六號改進版複製人Rachael的肖恩·楊已經無法再完成表演。因此,特效技術再次登場,更完美地展現著時空對話,不但為觀影者製造出穿梭未來的視聽體驗,也在為角色服務,使角色本身奇詭卻豐滿地延續於電影故事。

通過下面的一段短片,你將看到Rachael是如何再現的,移花接木大法已上線。

視頻載入中...

故事內容設定於2019年的老版《銀翼殺手》登場之初,憑藉陰冷的色調、潮濕的環境,比肩而立的窮街陋巷和摩天大樓,隨處可見的霓虹燈下日本藝伎泛白的臉龐等一系列拼湊在一起顯得詭譎的意象,帶人們在1982遙想30餘年後的未來世界。

2017年,面對同樣設定于30餘年後的《2049》,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荒蕪和頹唐的世界。科幻作品中最讓我恐懼的是,我怕這一切幻化成真。也許30年後不會,那麼90年後呢?地球上會有多少條河流陷入枯竭,海平面上漲會淹沒多少座城市,巨型城市中又將承載多少人口?世界正在以無法揣測的速度書寫歷史,我毫不懷疑。對此,我不禁又產生了一絲期待,在2050年,我是不是還可以看到一部《銀翼殺手2080》?哈,到時我已經要到了退休的年紀。

以上五組圖片來自兩版《銀翼殺手》的對比,上面是新版,下面是老版。這是《2049》的致敬,也是故事持續發展的印證,通過更加荒蕪的景致,我們似乎看到了人類更加孤寂的內心。

回歸內容。

有人說《2049》在老版面前並無超越。其實,在科幻的外衣下,那些光怪陸離的未來世界中,我們始終關注的便是人類內心的情感走向。

就像老版複製人Batty說出開篇摘錄的那段話一樣震撼人心,《2049》中高司令飾演的K在經歷了一段尋找自我的過程後,最終癱倒在皚皚白雪中。K以為自己發現了規則運行的秘密,因而萌生叛離的情緒;K以為自己是擁有靈魂和情感的人類,所以悸動,所以拼死保護所謂的“父親”……可是,事實上K只不過是一個活在玻璃房子中的女孩的替代品,他的記憶只不過來源於植入……何其蒼悲。雪一點一點從空中降落,鋪滿大地,滿目潔白,K滿身血污地躺在臺階上的長鏡頭,讓我不禁想起《紅樓夢》的收尾詞:“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充分可以計數的短暫一生中,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在現實的打磨下,原來我們都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直到最後釋然,怎樣不是一輩子呢?怎樣不是生活呢?最值得追尋的自我,來源於對生活的眷戀和熱愛。

以上的討論基於人類中心主義立場。

我不禁又在想,與科幻未來相關的後人類時代,我們無法不去思考的一個話題:人類是否會交出中心,從生物有靈世界中的主導地位退而次之?

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憂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是否脫離開以人類為中心的視角,便可以減弱。又或者我們放棄引以為傲的情感,不再強加於動物、不再強加于智慧,不再妄圖把世界中的一切擬人化,我們的靈魂是否可以不再那麼沉重。

雖然福山的這本書可讀性差了一些,但是作者也有別的作品值得一讀,譬如說使他成名的代表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在電影《銀翼殺手》院線上映的時間中,我恰好在讀一本美籍日裔的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的書——《我們的後人類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後果》。其成書於2002年,一些觀點顯得有些無法與時俱進,所以在此給大家排雷,沒有特別愛好的可以不用看了。但是書中所拋出的一些話題仍然值得思考。摘出三點和大家討論:

Point one

在一個意義上,用政治“鎖死”科技的背後,依然是一種平等主義的衝動,而且是向下拉平的衝動,是弱者聯合起來防治出現無法約束強者的衝動,是末人反擊超人的衝動。但在另一個意義上,用政治“鎖死”科技的背後,是對人類業已存在的文化和人性的守護,是在捍衛人之為人的尊嚴,是在反對由現代科技來定義“誰配稱為人類”的戰鬥。

Point two

死亡極有可能不再是生命自然和不可避免的過程,而是一個像小兒麻痹症和麻疹一樣可以預防的疾病。如果是這樣,接受死亡將會是一個愚昧的選擇,面對死亡也不再是一個充滿尊嚴或崇高情操的行為。那麼,當生命可以無限向前延伸時,人們還會願意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的生命嗎,或者人們還會諒解為別人犧牲生命的行為嗎?人們是會緊緊抓住因為生物技術進展而得到延長的性命,還是覺得無止無境的生命充滿空虛並且不可忍受呢?

Point three

我們不必接受以上任何一個未來世界,它們打著自由的錯誤旗號,不管是為了不受限制的生育的權利,還是自由的科學探索。我們不需要將自己視作必將向前的科技進展的奴隸,如果那種進展已經不再為人類的生存意義服務。真正的自由意味著政治共同體保護它倍加珍視的價值觀的自由,而這正式面對今天生物技術革命時我們需要行使的自由。

Point three的這段話使我啟發。生而為人,我們路程的兩段被生死所限定,我們追尋的,我們期盼的,我們恐懼的,我們感懷的,都因生而存在。一個人的肉體即離,靈魂還在不在我不敢說,但是我知道人類的生仍在延續著。有人說,一個人的真正死亡,在世間最後一個人忘記他時。所以,此刻無一不將進入歷史,此刻無一不將映射未來,此刻的意義正在於此。

最後的最後,感謝你讀過上面的三千餘字,也許只是一點皮毛,但希望沒有辜負此刻正在閱讀的你。

那麼,除了文章中已經提及的幾部電影和書籍,還有一些值得一看的片子安利給大家。找個空閒的晚上或週末,烤著暖氣,窩在被窩兒裡,看起來吧!(以下評星出於個人喜好~)

“賽博朋克”風格的有:

2001: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1997:呂克·貝松執導的《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8:詹妮弗·康納利出演的《移魂都市》(Dark City)★★★★

1990:施瓦辛格、莎朗·斯通等連袂出演的老闆《全面回憶》(Total Recall)★★★☆

2012:科林·法瑞爾主演的新版《全面回憶》★★★

其他科幻類型有:

2011:英國迷你劇《黑鏡 第一季》(Black Mirror S1)★★★★★

2013:喬治·克魯尼主演的《地心引力》(Gravity)★★★★

2014: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編劇的《星際穿越》(Interstellar)★★★★★

2015:馬特·達蒙主演《火星救援》(The Martian)★★★★☆

2016: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的《降臨》(Arrival)★★★★★

延伸閱讀:

1.為什麼《銀翼殺手》是科幻片歷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2367

2.“賽博朋克”到底有多了不起?

http://qu.weixinyidu.com/e_3591547

作者:邸丹彤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美國作家Bruce Bethke寫了一篇名叫《Cyberpunk》的科幻短篇小說,但因為和出版商發生爭執,小說並未出版)。電影通過種種人格化的機器人角色、政治化的克隆人角色,講述著反烏托邦的未來幻想,是為20世紀末期科幻電影新流派的啟迪之作。後來的《駭客帝國》三部曲、《攻殼機動隊》等,都可以追溯至《銀翼殺手》的風格。

華納兄弟發行製作的《駭客帝國》系列,其第一部誕生於1999年,斬獲了當年的4項奧斯卡金像獎。新版《攻殼機動隊》則由派拉蒙出品,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的同名漫畫,2017年上映,評價很一般;1995年的日本動畫版更勝一籌。

在科幻類型作品中十分鮮明的特徵之一,即穿越時空的對話。在其它類型的電影中,往往通過蒙太奇的敘事和剪輯,展開回憶,追尋往事已成空的自己;而在科幻類型的電影中,我們是把自己交由想像所誕生的各種可能,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尋找共鳴。這便是該類型作品的最令人魂牽夢繞的魅力,而電影作為一門光與影的藝術,相對於書籍則對色彩、動畫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

《銀翼殺手2049》的觀影評價兩級分化嚴重,愛的人如我,愛得如癡如醉;不愛的人則昏昏欲睡,詬病電影的敘事節奏怎麼能如此緩慢。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而言,我恨不得讓電影再慢一些,2小時43分鐘的片長對於我來說還是看不夠。有人評價《銀翼殺手2049》的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將是明年奧斯卡最佳攝影的不二人選。確實,電影的每一幀畫面都足可以按下暫停,以放緩時間行進速度的力量,留待於人們去欣賞、品味。

相對於在新版電影中仍然客串出演Rick Deckard一角的哈里森·福特而言,當年飾演和Deckard相愛的女主角——六號改進版複製人Rachael的肖恩·楊已經無法再完成表演。因此,特效技術再次登場,更完美地展現著時空對話,不但為觀影者製造出穿梭未來的視聽體驗,也在為角色服務,使角色本身奇詭卻豐滿地延續於電影故事。

通過下面的一段短片,你將看到Rachael是如何再現的,移花接木大法已上線。

視頻載入中...

故事內容設定於2019年的老版《銀翼殺手》登場之初,憑藉陰冷的色調、潮濕的環境,比肩而立的窮街陋巷和摩天大樓,隨處可見的霓虹燈下日本藝伎泛白的臉龐等一系列拼湊在一起顯得詭譎的意象,帶人們在1982遙想30餘年後的未來世界。

2017年,面對同樣設定于30餘年後的《2049》,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荒蕪和頹唐的世界。科幻作品中最讓我恐懼的是,我怕這一切幻化成真。也許30年後不會,那麼90年後呢?地球上會有多少條河流陷入枯竭,海平面上漲會淹沒多少座城市,巨型城市中又將承載多少人口?世界正在以無法揣測的速度書寫歷史,我毫不懷疑。對此,我不禁又產生了一絲期待,在2050年,我是不是還可以看到一部《銀翼殺手2080》?哈,到時我已經要到了退休的年紀。

以上五組圖片來自兩版《銀翼殺手》的對比,上面是新版,下面是老版。這是《2049》的致敬,也是故事持續發展的印證,通過更加荒蕪的景致,我們似乎看到了人類更加孤寂的內心。

回歸內容。

有人說《2049》在老版面前並無超越。其實,在科幻的外衣下,那些光怪陸離的未來世界中,我們始終關注的便是人類內心的情感走向。

就像老版複製人Batty說出開篇摘錄的那段話一樣震撼人心,《2049》中高司令飾演的K在經歷了一段尋找自我的過程後,最終癱倒在皚皚白雪中。K以為自己發現了規則運行的秘密,因而萌生叛離的情緒;K以為自己是擁有靈魂和情感的人類,所以悸動,所以拼死保護所謂的“父親”……可是,事實上K只不過是一個活在玻璃房子中的女孩的替代品,他的記憶只不過來源於植入……何其蒼悲。雪一點一點從空中降落,鋪滿大地,滿目潔白,K滿身血污地躺在臺階上的長鏡頭,讓我不禁想起《紅樓夢》的收尾詞:“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充分可以計數的短暫一生中,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在現實的打磨下,原來我們都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直到最後釋然,怎樣不是一輩子呢?怎樣不是生活呢?最值得追尋的自我,來源於對生活的眷戀和熱愛。

以上的討論基於人類中心主義立場。

我不禁又在想,與科幻未來相關的後人類時代,我們無法不去思考的一個話題:人類是否會交出中心,從生物有靈世界中的主導地位退而次之?

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憂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是否脫離開以人類為中心的視角,便可以減弱。又或者我們放棄引以為傲的情感,不再強加於動物、不再強加于智慧,不再妄圖把世界中的一切擬人化,我們的靈魂是否可以不再那麼沉重。

雖然福山的這本書可讀性差了一些,但是作者也有別的作品值得一讀,譬如說使他成名的代表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在電影《銀翼殺手》院線上映的時間中,我恰好在讀一本美籍日裔的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的書——《我們的後人類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後果》。其成書於2002年,一些觀點顯得有些無法與時俱進,所以在此給大家排雷,沒有特別愛好的可以不用看了。但是書中所拋出的一些話題仍然值得思考。摘出三點和大家討論:

Point one

在一個意義上,用政治“鎖死”科技的背後,依然是一種平等主義的衝動,而且是向下拉平的衝動,是弱者聯合起來防治出現無法約束強者的衝動,是末人反擊超人的衝動。但在另一個意義上,用政治“鎖死”科技的背後,是對人類業已存在的文化和人性的守護,是在捍衛人之為人的尊嚴,是在反對由現代科技來定義“誰配稱為人類”的戰鬥。

Point two

死亡極有可能不再是生命自然和不可避免的過程,而是一個像小兒麻痹症和麻疹一樣可以預防的疾病。如果是這樣,接受死亡將會是一個愚昧的選擇,面對死亡也不再是一個充滿尊嚴或崇高情操的行為。那麼,當生命可以無限向前延伸時,人們還會願意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的生命嗎,或者人們還會諒解為別人犧牲生命的行為嗎?人們是會緊緊抓住因為生物技術進展而得到延長的性命,還是覺得無止無境的生命充滿空虛並且不可忍受呢?

Point three

我們不必接受以上任何一個未來世界,它們打著自由的錯誤旗號,不管是為了不受限制的生育的權利,還是自由的科學探索。我們不需要將自己視作必將向前的科技進展的奴隸,如果那種進展已經不再為人類的生存意義服務。真正的自由意味著政治共同體保護它倍加珍視的價值觀的自由,而這正式面對今天生物技術革命時我們需要行使的自由。

Point three的這段話使我啟發。生而為人,我們路程的兩段被生死所限定,我們追尋的,我們期盼的,我們恐懼的,我們感懷的,都因生而存在。一個人的肉體即離,靈魂還在不在我不敢說,但是我知道人類的生仍在延續著。有人說,一個人的真正死亡,在世間最後一個人忘記他時。所以,此刻無一不將進入歷史,此刻無一不將映射未來,此刻的意義正在於此。

最後的最後,感謝你讀過上面的三千餘字,也許只是一點皮毛,但希望沒有辜負此刻正在閱讀的你。

那麼,除了文章中已經提及的幾部電影和書籍,還有一些值得一看的片子安利給大家。找個空閒的晚上或週末,烤著暖氣,窩在被窩兒裡,看起來吧!(以下評星出於個人喜好~)

“賽博朋克”風格的有:

2001: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1997:呂克·貝松執導的《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8:詹妮弗·康納利出演的《移魂都市》(Dark City)★★★★

1990:施瓦辛格、莎朗·斯通等連袂出演的老闆《全面回憶》(Total Recall)★★★☆

2012:科林·法瑞爾主演的新版《全面回憶》★★★

其他科幻類型有:

2011:英國迷你劇《黑鏡 第一季》(Black Mirror S1)★★★★★

2013:喬治·克魯尼主演的《地心引力》(Gravity)★★★★

2014: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編劇的《星際穿越》(Interstellar)★★★★★

2015:馬特·達蒙主演《火星救援》(The Martian)★★★★☆

2016: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的《降臨》(Arrival)★★★★★

延伸閱讀:

1.為什麼《銀翼殺手》是科幻片歷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2367

2.“賽博朋克”到底有多了不起?

http://qu.weixinyidu.com/e_3591547

作者:邸丹彤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