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白開水里加點“料”!祛濕勝過拔罐放血

拔罐是中醫外治療法的一種方式, 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中醫罐療使用的器械有玻璃罐、塑質抽氣罐、竹罐等, 共同特點都是利用負壓進行治療, 使皮下及淺層肌肉充血, 以刺激人體皮部、經絡穴位, 從而促進經絡氣血運行, 以達到散邪解表、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濕氣重拔火罐

中醫認為, 體內多濕是現代人通病。 同樣是"濕氣重", 由於發病部位及症狀表現的不同, 分為外濕氣和內濕兩大類。 外濕是由盛夏氣候潮濕, 或居家潮濕、涉水淋雨、穿著濕衣、洗浴後即吹空調等原因, 外邪侵入人體, 使體內水液不得蒸發, 水濕停聚而成病。 常表現為風濕關節疼痛、腰酸背痛等。 通常拔火罐後顏色偏深, 預示著體內寒氣、濕氣較重, 平素貪涼、可能是濕熱體質等。

這幾種人不適合拔火罐

1、孕婦、女性月經期。

2、高熱、抽搐和痙攣發作者不宜拔罐。 對於癲癇患者則應在間隙期使用。

3、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慎用, 更不宜刺絡拔罐, 以免引起大出血。

5、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 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症狀, 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 容易引發感染、水泡, 加重潰瘍。

7、酒足飯飽者。

《本草綱目》用"豆"祛濕

關於祛濕, 《本草綱目》有這樣的記載,

用"豆子"祛濕。 這裡說的就是赤小豆, 性味甘、酸, 平, 歸心、小腸經, 功在利水消腫, 解毒排膿。 李時珍多次提到赤小豆"久食瘦人", "令人肌瘦"。 其機理, 無外乎赤小豆能夠健脾和利水。 對此, 《本草經疏》也說:"凡水腫、脹滿、泄瀉, 皆濕氣傷脾所致, 小豆健脾燥濕, 故主下水腫脹滿, 止泄, 利小便也"。

如何利用赤小豆祛濕

赤小豆利水的力道很大, 所以不能久服。 氣虛的人尤其不能常用。 陶弘景說:"性逐津液, 久食令人枯燥", 講得就是此意, 這也就有了後來的赤豆薏米魔芋粉, 將赤豆搭配使用, 祛濕更佳。

製作方法

準備赤小豆100克、薏米100克、山藥60克、茯苓50克、魔芋30克、糯米20克、冰糖根據個人口味適量。

把這些食材洗淨烘乾, 然後用破壁機打磨成粉末, 每次取適量用開水沖服即可, 可以代餐食用, 也可以飯前飯後吃, 會有一定的飽腹感, 如果嫌製作麻煩, 也可以儘量挑選市面上類似配方的。

濕氣重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少吃冰涼的東西: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吃太多會導致體內寒氣增加, 給"濕邪"入侵創造機會。

不吹幹頭髮就睡:洗完澡後, 有的人頭髮濕漉漉的就坐在屋裡, 甚至頭髮不吹幹就睡覺, 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