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挖掘消費者的隱性需求? 丨創客院·26

“某富翁娶妻, 有三個人選, 富翁給了三個女孩各一千元, 請她們把房間裝滿。 女孩A買了很多棉花, 裝滿房間的1/2;女孩B買了很多氣球,

裝滿房間3/4;女孩C買了蠟燭, 讓光充滿房間。 最終……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

笑歸笑, 其實上面故事本身反映出來一個很重要的信號, 一定要知道使用者真正的需求點在哪裡, 不然最後都只是徒勞!

何為隱性需求?隱性需求多從感性方面著手, 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

舉例:腦白金廣告詞:“今年過節不收禮, 收禮還收腦白金”, 就抓住了用戶送禮的需求;再如小米手機4廣告詞: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 先不說品質咋樣, 給人感覺就是高大上, 不銹鋼都能說得這麼優雅, 不得不佩服!

其實這些隱性的需求都是和用戶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那麼如何才能找到消費者的隱性需求呢?今天我們就從產品調研和文案寫作兩方面來闡述如何挖掘、激發出消費者的隱性需求。

01

如何通過調研來挖掘隱性需求?

1、我們定義產品的時候, 要著眼於80%用戶的80%需求。

80%用戶指的是大多數的中國普通老百姓。 80%需求指的是相對集中、普遍的需求, 即剛需。

道理我們都懂, 問題是去哪裡找呢?

比如你接受一個專案, 要賣一款新的充電寶的, 請問你:80%人, 對充電寶80%的需求是什麼呢?

4A或是行銷書告訴你, 你去做調研, 你問30個人, 可能會聽到18種說法

——要能帶上飛機的!

——要可愛的!

——要有兩個介面的!

……

你一言我一語, 說的都不一樣, 你的感覺就像進了亞馬遜森林, 嘰嘰喳喳, 聽到一堆大鳥小鳥叫, 到底聽誰的?誰能代表主流大眾想法?不知道啊!

調研樣本也是問題。 我們能調研多少人?50個?200個?調研300個人,

能把自己累趴下。

但是看看中國用充電寶的人吧, 起碼有3個億啊, 這是0.0001%的量, 樣本明顯太小了, 相當於在大海裡調研了一粒沙子, 根本沒有代表性。

調研別人購物需求這種事情, 就是有各種天生的缺陷, 但是我們可以借助大資料, 更精准地找到真相。

調研只能掌控一小部分資料, 大資料可以掌控全部資料。

作為一個普通人, 我們去哪裡用大資料呢?我們該怎麼用它挖出中國人買充電寶的需求呢?

最簡單的做法是這樣的:登錄某寶賣家中心, 點生意參謀——選詞助手, 搜索充電寶, 就會出來一堆行業相關搜索詞:某米充電寶、某馬充電寶、某勝充電寶、20000ma充電寶、超薄充電寶、創意充電寶、充電寶m20000……

搜索, 是顧客表達需求的過程。 每個人購物前, 腦海裡都會有一個模糊的理想產品, 有一些要求和條件, 然後順著線索往下搜, 顧客搜什麼, 就說明他在乎什麼, 他需求什麼。

具體到充電寶這個市場, 我們可以匯出搜索熱度排名前30的詞, 經過歸納總結, 我們會發現它們分成3類:

第一類是品牌,

某米、某勝等, 這不難理解, 充電寶是個成熟市場, 大品牌知名度高, 而且我們都看過充電寶爆炸的新聞, 買小品牌害怕買到炸彈。

第二類是容量, 這也好理解, 電量就是安全感, 出差, 坐飛機, 在外一整天的場景下要耗不少電, 電越多, 心裡越從容。

第三是小巧, 這是很多女生的強烈需求, 有的充電寶跟磚頭似得, 逛街1小時手就拿酸了, 還怎麼繼續“戰鬥”?

假設你要發佈一款針對大眾市場的新型充電寶(小眾特色的除外), 詳情頁裡最重要的是打這3個賣點:品牌信得過、電量足、小巧。 足夠征服80%以上的大多數顧客了。

至於充電寶能不能戴上飛機, 有沒有2個插頭, 相比之下全是次要的, 帶過即可, 甚至不一定要寫。

當你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做行銷時, 花15分鐘,你就能搞懂嬰兒車市場最大的需求是“輕薄”,檯燈市場的主流需求是“護眼”、“充電式”、“臥室床頭用”。

對於電商老司機來說,這屬於小學常識,但是,還有很多非電商的行銷人不知道,所以特別拿出這個好用的知識點,在這裡和你分享!如果你沒有某寶帳號,沒關係,找個做電商的人幫你看看,很簡單。

2、你知道調研的第一條鐵律是什麼嗎?是你問顧客的問題,必須是無腦回答的,不需要他思考。

這就是錯的問題,因為你在要求顧客做思考、做總結。而思考很容易出錯,總結很可能不准,我說一個例子你就懂了。

——男生:嘿,你喜歡什麼樣的男生?

——女生:啊,我喜歡1米8以上,喜歡穿襯衫,斯文紳士,有一份穩定工作的男生。

結果半年後,你看到她和一個1米7,穿嘻哈T恤的獨立攝影師結婚了,你一臉問號。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你可能會很驚訝,這不是她要的男人啊!

但是生活經驗多了,你會發現,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啊!

你看看,找物件這麼重大神聖的事情,你讓人總結需求,人家都說不準,何況選充電寶??!!

那麼到底怎麼問,才能獲得真相呢?

答案是——問具體!

同樣是調研找物件需求,你給女生髮一個男生的資料,有5張生活照,詳細介紹他身高,家庭,工作情況,然後問:“這樣子一個男生,你想不想約他出來見一見?為什麼?看完這段介紹,你對他哪一點印象深?”這時候,她的回答就比較准了。

所以我不會直接問顧客:“嗨,你的需求是什麼?”我知道那樣不准,我會自己寫一篇文案,裡面包含ABCDE好幾個賣點,我發給顧客,單獨發,請他馬上看,看完我馬上打電話給他,問下面這些問題——

為什麼按了?/為什麼沒按?

你現在回憶下,這篇文章哪些內容讓你現在還記得?

我們回顧下,這篇文章講到某某內容,你剛才看到時,心裡怎麼想?

這篇文章還講到某某內容,你看到時,心裡又是怎麼想的?

這些問題,只需要顧客回憶一下,無腦回答,於是我就能掌握他比較真實的想法。

當你調研30個顧客,有25個不約而同地表示被A賣點打動時,你就知道A賣點可能就戳中了大多消費者的隱性需求,而無人記住的C賣點,可能是你要淘汰掉的。

02

文案怎麼才能激發隱性需求?

隱性需求靠右腦驅動,代表感性,能夠讓用戶認可你,更能和目標使用者形成共鳴,很多情況下,其實成交基本都是靠右腦驅動的。

再比如我們賣衣服,除了從常規的顏色,布料,做工去介紹以外,還可以從搭配出席各種場合,是否便於放置手機,坐車是否雅觀,代表品味等很多細節方面入手,這樣更容易打動用戶,因為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所以打感情牌是很多牛逼的文案慣用的手法。

大多數文案寫完之後,恐怕聽到的最尷尬的回饋就是——「我覺得這句文案……很平。」

什麼?文案也有 36D 的嗎?

嗯,36D 的文案才有人埋單。

舉個例子。一般在路邊拉人去健身房的小哥小妹,來來回回嘴裡就含著幾個詞——「健身舞蹈瑜伽,美女有興趣嗎?」不好意思,真沒興趣。這句話對於我來說就像空氣一樣,很平,沒法戳到我。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些小哥小妹在路邊攔截到的我,並沒有健身的需求,所以,即使這些健身房再漂亮,課程再好,教練再帥,都沒有用。要是消費者的心裡沒有你的坑,就算你拿著金子,也沒法填進去。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像 36D 那樣有侵略性一點的文案。

當消費者沒有一個迫切的需求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去影響他們,利用情緒或者心理機制激發潛在的需求,在他們的心裡挖出坑來。

那「挖坑」這個事情怎麼整呢?

1、利用恐懼

總有一個比你忙的人在鍛煉呀,是不是心裡一驚,很有壓力?沒錯,恐懼帶來壓力,壓力帶來想要改變的欲望,比小哥小妹念叨的那兩句有力多了。

▲ 把看不見的細菌放大給你看

▲ 癌症治癒吸煙

要讓消費者幻想起自己蒙受損失的樣子,不得不馬上行動以作防備。當然,這種恐懼不能把人嚇得失魂落魄,只有當消費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處境,挑起的恐懼才能產生效用,否則挑起的將是憤怒。

2、厭惡損失

搞促銷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不是要讓消費者覺得很便宜,而是要讓消費者覺得占了便宜。而還有一招更狠的是,告訴消費者,你這個便宜快要沒了!

▲ 電商 APP 裡滿屏是限量限時

失去的恐懼,比得到的渴望更能激發人的行動力。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原來艱難,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們就越發的想要得到它。促銷常用的兩個策略「數量有限」和「截止日期」,就是利用了這一心理效應。

3、補償自己

要想讓你活得好一點,簡直是所有消費升級品牌的願望。生活壓力那麼大,當人長時間為了目標付出後,就會想要補償自己、獎勵自己,補全心裡的空缺。

▲ 加班好累,快來洗頭

▲ 今天坐好一點

▲ 單身也要幸福喔

攤出消費者所作的努力、經受的辛勞,在合適的情境中露出(例如下班路上),並提出誘人的方案,就容易引起這種補償的情緒,為此埋單。

4、驕傲虛榮

▲ 性感的人都在喝牛奶

▲ 漂亮的女生錢也花得漂亮

作為鞋店裡的 topsales,羅子君說過,要先把客人捧上天,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再提供一個沒超過他們心理價格預期的產品,那他們就會自覺埋單。做廣告也一樣,呈現一個消費者對號入座的良好形象,捧 TA 誇 TA 讓 TA 驕傲,事情就基本搞掂了。

5、群體效應

我們的祖先就是以部落的形態生活的,尋求歸屬感,是人類強烈的心理需求。想要跟有相同價值觀的群體一起,不想跟得疏遠的群體聯繫起來,都是尋求歸屬感的表現。

▲ 不要當一個不敢嘗鮮的人

▲ DIESEL 的系列只敢放這張

▲ Adidas ,太不巧#這就是我

按年齡、階級、性別、地區、性格、喜好等不同的因素,可以分成不同的社會群體。將你的產品跟某個群體聯繫起來,或者跟某個群體保持疏遠(亞文化裡常見),就能讓你的潛在消費者,因為歸屬感而激起消費的欲望。

6、惹人憤怒

憤怒是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同時也是一種強烈的能量。當人遭到攻擊,或者利益受損害的時候,就會憤怒,從而做出行動。激將法就是其中一種利用憤怒的策略。

▲ 不喝不是純爺們兒

▲ 車都沒有,太遜了

▲ 物價在漲工資沒漲

當然,這個策略要注意力度,可不能真的惹怒消費者。並且,在引起憤怒之後,要提供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從原來的破壞性轉向有建設性的新方向。

03

總 結

除了上面 6 點,還有不少能喚起需求的情緒、情感。

一級水準:反射性情緒,五官受到刺激的情境下直接產生的,如驚嚇反射、氣味厭惡、疼痛、體內平衡失調、對美味的愉悅感等;

二級水準:基本情緒,在哺乳類生物中產生的,包括憤怒、悲傷、恐懼、驚訝、快樂、厭惡;

三級水準:高級情感,人類普遍存在的精細而含義深刻的社會性情感,例如羞恥、內疚、輕蔑、羡慕、妒忌、同情等。

▲ 李叫獸提出的需求三角

這就是讓人更多地買買買的竅門。在消費者對你所在的品類沒有需求,或者對隱性需求不敏感的情況下,喚起 TA 的需求,比什麼都重要。

- The End -

- 潁上夢想小鎮 -

皖北“產業發展制高點,創新創業最優地”

硬體設施一流,資本支撐殷實

政策環境優質,創新服務全面

創業成本窪

花15分鐘,你就能搞懂嬰兒車市場最大的需求是“輕薄”,檯燈市場的主流需求是“護眼”、“充電式”、“臥室床頭用”。

對於電商老司機來說,這屬於小學常識,但是,還有很多非電商的行銷人不知道,所以特別拿出這個好用的知識點,在這裡和你分享!如果你沒有某寶帳號,沒關係,找個做電商的人幫你看看,很簡單。

2、你知道調研的第一條鐵律是什麼嗎?是你問顧客的問題,必須是無腦回答的,不需要他思考。

這就是錯的問題,因為你在要求顧客做思考、做總結。而思考很容易出錯,總結很可能不准,我說一個例子你就懂了。

——男生:嘿,你喜歡什麼樣的男生?

——女生:啊,我喜歡1米8以上,喜歡穿襯衫,斯文紳士,有一份穩定工作的男生。

結果半年後,你看到她和一個1米7,穿嘻哈T恤的獨立攝影師結婚了,你一臉問號。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你可能會很驚訝,這不是她要的男人啊!

但是生活經驗多了,你會發現,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啊!

你看看,找物件這麼重大神聖的事情,你讓人總結需求,人家都說不準,何況選充電寶??!!

那麼到底怎麼問,才能獲得真相呢?

答案是——問具體!

同樣是調研找物件需求,你給女生髮一個男生的資料,有5張生活照,詳細介紹他身高,家庭,工作情況,然後問:“這樣子一個男生,你想不想約他出來見一見?為什麼?看完這段介紹,你對他哪一點印象深?”這時候,她的回答就比較准了。

所以我不會直接問顧客:“嗨,你的需求是什麼?”我知道那樣不准,我會自己寫一篇文案,裡面包含ABCDE好幾個賣點,我發給顧客,單獨發,請他馬上看,看完我馬上打電話給他,問下面這些問題——

為什麼按了?/為什麼沒按?

你現在回憶下,這篇文章哪些內容讓你現在還記得?

我們回顧下,這篇文章講到某某內容,你剛才看到時,心裡怎麼想?

這篇文章還講到某某內容,你看到時,心裡又是怎麼想的?

這些問題,只需要顧客回憶一下,無腦回答,於是我就能掌握他比較真實的想法。

當你調研30個顧客,有25個不約而同地表示被A賣點打動時,你就知道A賣點可能就戳中了大多消費者的隱性需求,而無人記住的C賣點,可能是你要淘汰掉的。

02

文案怎麼才能激發隱性需求?

隱性需求靠右腦驅動,代表感性,能夠讓用戶認可你,更能和目標使用者形成共鳴,很多情況下,其實成交基本都是靠右腦驅動的。

再比如我們賣衣服,除了從常規的顏色,布料,做工去介紹以外,還可以從搭配出席各種場合,是否便於放置手機,坐車是否雅觀,代表品味等很多細節方面入手,這樣更容易打動用戶,因為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所以打感情牌是很多牛逼的文案慣用的手法。

大多數文案寫完之後,恐怕聽到的最尷尬的回饋就是——「我覺得這句文案……很平。」

什麼?文案也有 36D 的嗎?

嗯,36D 的文案才有人埋單。

舉個例子。一般在路邊拉人去健身房的小哥小妹,來來回回嘴裡就含著幾個詞——「健身舞蹈瑜伽,美女有興趣嗎?」不好意思,真沒興趣。這句話對於我來說就像空氣一樣,很平,沒法戳到我。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些小哥小妹在路邊攔截到的我,並沒有健身的需求,所以,即使這些健身房再漂亮,課程再好,教練再帥,都沒有用。要是消費者的心裡沒有你的坑,就算你拿著金子,也沒法填進去。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像 36D 那樣有侵略性一點的文案。

當消費者沒有一個迫切的需求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去影響他們,利用情緒或者心理機制激發潛在的需求,在他們的心裡挖出坑來。

那「挖坑」這個事情怎麼整呢?

1、利用恐懼

總有一個比你忙的人在鍛煉呀,是不是心裡一驚,很有壓力?沒錯,恐懼帶來壓力,壓力帶來想要改變的欲望,比小哥小妹念叨的那兩句有力多了。

▲ 把看不見的細菌放大給你看

▲ 癌症治癒吸煙

要讓消費者幻想起自己蒙受損失的樣子,不得不馬上行動以作防備。當然,這種恐懼不能把人嚇得失魂落魄,只有當消費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處境,挑起的恐懼才能產生效用,否則挑起的將是憤怒。

2、厭惡損失

搞促銷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不是要讓消費者覺得很便宜,而是要讓消費者覺得占了便宜。而還有一招更狠的是,告訴消費者,你這個便宜快要沒了!

▲ 電商 APP 裡滿屏是限量限時

失去的恐懼,比得到的渴望更能激發人的行動力。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原來艱難,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們就越發的想要得到它。促銷常用的兩個策略「數量有限」和「截止日期」,就是利用了這一心理效應。

3、補償自己

要想讓你活得好一點,簡直是所有消費升級品牌的願望。生活壓力那麼大,當人長時間為了目標付出後,就會想要補償自己、獎勵自己,補全心裡的空缺。

▲ 加班好累,快來洗頭

▲ 今天坐好一點

▲ 單身也要幸福喔

攤出消費者所作的努力、經受的辛勞,在合適的情境中露出(例如下班路上),並提出誘人的方案,就容易引起這種補償的情緒,為此埋單。

4、驕傲虛榮

▲ 性感的人都在喝牛奶

▲ 漂亮的女生錢也花得漂亮

作為鞋店裡的 topsales,羅子君說過,要先把客人捧上天,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再提供一個沒超過他們心理價格預期的產品,那他們就會自覺埋單。做廣告也一樣,呈現一個消費者對號入座的良好形象,捧 TA 誇 TA 讓 TA 驕傲,事情就基本搞掂了。

5、群體效應

我們的祖先就是以部落的形態生活的,尋求歸屬感,是人類強烈的心理需求。想要跟有相同價值觀的群體一起,不想跟得疏遠的群體聯繫起來,都是尋求歸屬感的表現。

▲ 不要當一個不敢嘗鮮的人

▲ DIESEL 的系列只敢放這張

▲ Adidas ,太不巧#這就是我

按年齡、階級、性別、地區、性格、喜好等不同的因素,可以分成不同的社會群體。將你的產品跟某個群體聯繫起來,或者跟某個群體保持疏遠(亞文化裡常見),就能讓你的潛在消費者,因為歸屬感而激起消費的欲望。

6、惹人憤怒

憤怒是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同時也是一種強烈的能量。當人遭到攻擊,或者利益受損害的時候,就會憤怒,從而做出行動。激將法就是其中一種利用憤怒的策略。

▲ 不喝不是純爺們兒

▲ 車都沒有,太遜了

▲ 物價在漲工資沒漲

當然,這個策略要注意力度,可不能真的惹怒消費者。並且,在引起憤怒之後,要提供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從原來的破壞性轉向有建設性的新方向。

03

總 結

除了上面 6 點,還有不少能喚起需求的情緒、情感。

一級水準:反射性情緒,五官受到刺激的情境下直接產生的,如驚嚇反射、氣味厭惡、疼痛、體內平衡失調、對美味的愉悅感等;

二級水準:基本情緒,在哺乳類生物中產生的,包括憤怒、悲傷、恐懼、驚訝、快樂、厭惡;

三級水準:高級情感,人類普遍存在的精細而含義深刻的社會性情感,例如羞恥、內疚、輕蔑、羡慕、妒忌、同情等。

▲ 李叫獸提出的需求三角

這就是讓人更多地買買買的竅門。在消費者對你所在的品類沒有需求,或者對隱性需求不敏感的情況下,喚起 TA 的需求,比什麼都重要。

- The End -

- 潁上夢想小鎮 -

皖北“產業發展制高點,創新創業最優地”

硬體設施一流,資本支撐殷實

政策環境優質,創新服務全面

創業成本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