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頤和園“金光穿洞”今年來的早

十七孔橋今年“金光”來得早

每逢冬至前後, 頤和園十七孔橋准能鎖定無數攝影愛好者的“焦點”。 只有在這個時節的日落時分,

十七孔橋的所有橋洞, 才會被夕陽染上一抹金光, 乍看就像是在橋洞裡點燃了明燈。 人們把這種現象稱做“金光穿洞”, 並且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可是今年情況有點特殊, 金光有點著急, 離冬至還有大半個月, 十七個橋洞子就都亮了。

為拍金光各顯神通

拍攝“金光穿洞”的最佳位置在十七孔橋的西北角。 還不到下午3點, 橋頭已經聚集了大量的遊客, 不久, 隨著日頭偏西, 十七個橋洞逐漸染上越來越濃重的金色, 人群也越發興奮起來。

河岸邊架起了長槍短炮, 橫舉的手機也此起彼伏, 有經驗的攝影愛好者搬來了梯子, 以變換高低角度。 人群之中, 70多歲的徐大爺, 拿來了更特殊的道具, 三腳架上支起了一個大玻璃球, 通過玻璃球拍攝十七孔橋,

可以拍到一個橋身的倒影, 通過球體, 橋拱更為誇張, 橋洞下的金光也更是緊湊了。 老人說, 他拍“金光穿洞”五六年了, 早些年他用玻璃球拍花, 如今嘗試著拍橋, 也別有一番味道。

攝影愛好者們告訴記者, 每年拍“金光穿洞”都挺不容易, 平日裡雖然也有夕陽, 角度卻不如意, 只有在冬至前後這幾天, 夕陽才能把17個橋洞同時點亮。 除了時間, 還要有晴好的天氣, 最好水面還要結冰, 以加強陽光的反射效果。 “今年‘金光穿洞’竟然早來了大半個月, 可算拍攝條件都具備了, 真讓人高興!”

徐大爺透過玻璃球拍攝的十七孔橋。

工匠真利用了天文學?

“金光穿洞”現象是如何出現的, 在網上很多專家都給出過解釋。 簡單來講, 日落的方位隨著季節是在不斷變化的, 好比冬天的日落方位在西偏南, 在冬至前後,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的日落點上, 陽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橋所有橋洞的側壁上, 形成了美景。 記者注意到, 網上還有大量文章稱, 當年造十七孔橋時, 工匠利用了天文學的這一原理,

把這樣的景觀呈現出來, 由此稱讚清朝的工匠巧奪天工。 對於這一說法, 有人保留質疑態度。

天文學在我國雖發源較早, 但我國古代皇家園林建築, 最優先考慮的一個因素是風水, 十七孔橋作為頤和園中最主要的橋樑, 設計中優先考慮了現代自然科學, 這一說法令人生疑。 另則記者注意到, 十七孔橋的修建時間為清乾隆十五年, 那麼“金光穿洞”如此奇景, 若真是有意為之, 卻在此後清乾隆欽定的“燕京八景”中沒有入流, 這難道不奇怪嗎?

為弄清原委, 記者請教了專家。 專家們則告訴記者, 十七孔橋建造之初, 實則仿照盧溝橋的樣式而制, 橋欄上的石獅子544只, 比盧溝橋還多了59只。 經考證, 當年造橋時, “金光穿洞”的現象確為巧合,

雖然後人可以科學解釋, 但當時並非利用了天文學原理。

落日金光無私照

“可能是現在網路發達了吧, 比較容易引人注意。 ”專家們也提到, “金光穿洞”今年來得確實是早了一些, 卻也不算做是什麼百年不遇的奇景。 記者看到, 網上也有不少攝影發燒友, 介紹了一些辦法, 即便不在冬至日, 其他一些特殊時段也可以“強行拍攝”如此奇景。

記者離開頤和園時, 日頭更偏西了, 一片通紅。 走在園子裡, 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 夕陽的這一抹金, 其實並不只在十七孔橋上“作畫”, 遍佈頤和園, 所有的建築都被勾上了金邊, 細心發覺, 美不勝收, 建議大家多多留意, 可能有更奇的美景在等著您, 審美的目光何必只“鎖定”一座石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