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大資料」宜家再次因“選擇性召回”陷入輿論漩渦

近日, 宜家在北美地區召回1730萬件抽屜櫃。 今年5月, 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名2歲男孩, 被家裡一個宜家瑪律姆(malm)抽屜櫃倒下扣壓在身並死亡。 宜家在作出賠償後同時決定在北美地區召回同類產品。 但是, 宜家此次作出的召回決定僅針對美國和加拿大地區, 在中國市場上, 同樣款式的宜家產品仍在銷售, 宜家並沒有召回的計畫。

早在一年前, 宜家就曾啟動了召回“奪命抽屜櫃”的行動, 但由於中國不在其中, 引起了中國消費者強烈的不滿和譴責。 最後經過相關部門的約談和各方壓力, 宜家最終在中國啟動了召回行動。 這次召回宜家又忽略了中國, 再一次將宜家推向了公眾關注的風口浪尖。

據復興新媒體中心全國社情民意、輿情監測系統監測顯示, 從11月25日到12月1日, 共監測到相關報導8282篇。

從上面的輿情趨勢圖可以看出, 輿論從11月27日開始出現明顯爆發,

在11月28日達到本次監測的峰值, 後期輿論熱度雖有所下降, 但聲量依然維持在高位。

分析發現, 參與此事報導的資訊中, 中性報導占75.1%;負面報導占到近20%, 正面維護的資訊僅占5.5%。

【最新動態】

針對瑪律姆(MALM)系列抽屜櫃再次發生奪命事件, 宜家舉行媒體溝通會。 宜家零售中國總裁朱昌來表示, 瑪律姆抽屜櫃在中國不重申召回, 但受影響消費者可持續尋求上牆配件、上牆安裝等服務, 且該款產品至今未停產。

【媒體觀點】

新華網對產品召回事件表達氣憤, 認為標準或有高低不同, 生命卻無國別之分, 而中國消費者的權益再次受到漠視。

新京報對宜家“召回門”表達觀點, 認為像兒童這類“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弱勢群體, 在產品設計、監管和標準制定上, 納入必要的兒童權益保護理念, 甚至將兒童權益保護置於優先的價值序列之上。

【復興觀點】

近期, 宜家家居因電視廣告內容陷入輿論漩渦,

這次再因“選擇性召回”引發輿論質疑。 其實, 宜家召回問題產品繞開中國並非首例。 近些年, 很多洋品牌在“全球召回”中搞區別對待, 屢屢把中國消費者排除在外, 其中不乏一些行業巨頭。 比如近些年的大金空調、本田汽車等品牌。

洋大牌為何屢次敢對中國消費者“冷眼相看”?這裡頭固然有企業自己的問題, 但國內仍有差距的品質標準、過於低廉的違法成本, 在某種程度上給了洋品牌鑽空子的機會。 這次宜家看人下菜碟, 就是因為我們產品品質標準與美標、歐標還存落差, 相關法律仍有漏洞, 柔軟的執法力度也讓其毫無痛感。

在本次輿情事件中, 不難看出中國消費者在市場上的強烈尊嚴感, 這就需要一方面是國內商品的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要與時俱進,防止“雙重標準”;另一方面最為重要的是國內有關保護消費者的法律法規要健全完善。同時,企業只有“一視同仁”,主動消除產品安全隱患,才能贏得消費者信賴。

文/李少鵬

這就需要一方面是國內商品的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要與時俱進,防止“雙重標準”;另一方面最為重要的是國內有關保護消費者的法律法規要健全完善。同時,企業只有“一視同仁”,主動消除產品安全隱患,才能贏得消費者信賴。

文/李少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