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北京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專家史淑榮教授治白血病驗方

由北京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專家史淑榮教授為大家講解一下她收集的各名家治療白血病的經方驗方, 供大家參考:

1 、化瘀消癥湯

【來源】《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桃仁、紅花各10克, 當歸15克, 赤芍10克, 川芎12克, 丹參、雞血藤各20克, 三棱、莪術、青黛、香附各12克, 廣郁金10克, 鱉甲20克。

【用法】每日1劑, 水煎(方中青黛布包入煎)兩次, 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 消癥散結。

【方解】骨髓增生性疾病, 多合併腹中癥積, 乃因氣滯血瘀所致。 中醫認為氣行血亦行, 氣滯血亦滯, 故治療此類疾病, 須用行氣、活血、化瘀、消磨之品組成方劑。 方中前9味藥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結作用;青黛可解毒、消腫、散瘀, 對白細胞高者適宜;鱉甲軟堅消磨;香附、郁金行氣, 可增強活血化瘀作用。 諸藥合用可治多種血瘀證。

【主治】①各種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 ②各種血瘀證。

但對非骨髓增生性疾患的血瘀證不宜。

【加減】在應用本方時, 如瘀血嚴重、紅細胞或血小板顯著增多者, 可加水蛭、土鼈蟲、虻蟲, 加強破血散瘀作用;白細胞明顯增多者, 青黛劑量可加大至15~20克, 並加雄黃1克入煎, 因雄黃可解毒、消積聚、化腹中之瘀血, 但此藥有毒, 不宜久用。 有肝腎疾患者禁忌。

【療效】臨床屢用, 常獲得較好的療效。 但須久用。

2 、生生丹

【來源】《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青黛(4/10), 天花粉(3/10)、牛黃(1/10), 蘆薈(1/10)。

【用法】上藥按比例共為細末, 製成水丸。 每日服3克, 分2次日服。

【功用】清髓熱, 解毒, 開心竅, 瀉肝。

【方解】本方起源于《冷廬醫話》所載靛花功用, 悟出清髓中之熱, 不致壅瘀的機制。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組發生於造血幹細胞水準上髓性細胞異常增殖和分化的血液系統惡性疾患, 居白血病發病率的第三位。 胡氏所擬“生生丹”始用於1972年, 此方標本兼顧, 每救人於危難, 且無毒副作用。 方中青黛清熱解毒涼血為君;牛黃清心開竅解毒為臣;佐以蘆薈瀉火清肝解鬱;使之天花粉清熱生津。 研究表明, 青黛具有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功能,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抑制白血病毒之作用, 花粉對腫瘤細胞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 蘆薈有較高的抗癌效用。

【主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症見發熱, 形體消瘦、口舌潰瘍、大便幹結、肝脾腫大, 脅肋脹痛、胸痛、脛骨壓痛。

【療效】多年使用, 多收良效。 一般連服2個月即可見效。

【附記】又《中國中醫秘方大全》所載黑龍江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血液病研究組之生生湯、即分丸劑與湯劑兩方, 丸劑即上方——生生丹, 僅方中蘆薈為(2/10), 餘同上。 湯劑:藥用紅花3克, 黃芪18克, 茯苓12克, 生苡仁、生地各15克, 玄參9克, 甘草6克, 山豆根、山慈菇、青黛各12克, 紫草、黃藥子各9克。 每日1劑, 水煎服, 日服2次。 主治急性白血病。 功能清熱解毒、益氣養陰。 用本方治療急性白血病12例,

完全緩解3例, 部分緩解6例, 未緩解3例。 總有效率為75%。 本組病例中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4例, 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3例, 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5例。 部分病人曾配用不規則化療。

3 、黃芩龍膽湯

【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龍膽草、黃芩、梔子、木通、當歸、生地、柴胡、豬苓、澤瀉各10克, 雞血藤、丹參各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瀉火,養陰利濕。

【方解】急性白血病初期多以實證、熱證、陽證為主。方中用龍膽草、黃芩、梔子、清熱瀉火;當歸、生地、丹參、雞血藤養陰活血,瀉中有補,不致苦寒傷陰;柴胡疏肝;木通、豬苓、澤瀉利濕。並加夏枯草、半枝蓮等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熱解毒中藥,協同攻邪抗癌而取得療效。

【主治】急性白血病。

【加減】熱重加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毒飲、夏枯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濕重加藿朴夏苓湯、三仁湯、二陳湯、五苓散等;氣陰兩虛加人參、北沙參、黨參、淮山藥、白芍、甘草、麥冬、生地、龍骨、牡蠣、五味子、棗仁、山萸肉、浮小麥、大棗等補氣養陰。

【療效】治療26例(部分病例配合間歇化療),結果完全緩解14例,部分緩解10例,總緩解率為92.3%;未緩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4 、二甲黃芪建中湯

【來源】《千家名老中醫妙方秘典》

【組成】生黃芪24克,當歸尾6克,黨參15克,蘇木6克,生龜板、生鱉甲、石決明各15克(三味先煎)、地骨皮9克,丹皮6克,幹地黃12克,阿膠12克(烊化)。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分服)。

【功用】益氣補血,通絡消瘀。

【主治】慢性白血病、症見面色?白、頭暈、頭痛、胸部悶痛、牙齦滲血、時有低熱、納少等。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較好。

5、 清化湯

【來源】《千家名老中醫妙方秘典》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各9克,黃連、知母、貝母、橘紅各6克,川厚樸8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瀉火,化痰散結。

【主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發作,表現發熱、汗出不解,胸腹脹悶,食少納呆,噁心等症。

【療效】屢用有效。

【附記】又方,秦氏加減濟川煎:黃芪12克,生地、熟地各15克,當歸身8克,肉蓯蓉9克,升麻6克,白術、澤瀉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用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用之多效。

以上史主任收集的經方驗方,助同行及病患者一臂之力,史淑榮教授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白血病,有其自己的獨到的治療方案,若上述方藥不得效,不妨可以直接上北京找史淑榮教授診治看看,經她診治的白血病患者眾多,都取得不錯的療效。

更多關於科學診治血液病的知識,不妨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血液病研究院

雞血藤、丹參各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瀉火,養陰利濕。

【方解】急性白血病初期多以實證、熱證、陽證為主。方中用龍膽草、黃芩、梔子、清熱瀉火;當歸、生地、丹參、雞血藤養陰活血,瀉中有補,不致苦寒傷陰;柴胡疏肝;木通、豬苓、澤瀉利濕。並加夏枯草、半枝蓮等具有抗癌作用的清熱解毒中藥,協同攻邪抗癌而取得療效。

【主治】急性白血病。

【加減】熱重加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毒飲、夏枯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濕重加藿朴夏苓湯、三仁湯、二陳湯、五苓散等;氣陰兩虛加人參、北沙參、黨參、淮山藥、白芍、甘草、麥冬、生地、龍骨、牡蠣、五味子、棗仁、山萸肉、浮小麥、大棗等補氣養陰。

【療效】治療26例(部分病例配合間歇化療),結果完全緩解14例,部分緩解10例,總緩解率為92.3%;未緩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4 、二甲黃芪建中湯

【來源】《千家名老中醫妙方秘典》

【組成】生黃芪24克,當歸尾6克,黨參15克,蘇木6克,生龜板、生鱉甲、石決明各15克(三味先煎)、地骨皮9克,丹皮6克,幹地黃12克,阿膠12克(烊化)。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分服)。

【功用】益氣補血,通絡消瘀。

【主治】慢性白血病、症見面色?白、頭暈、頭痛、胸部悶痛、牙齦滲血、時有低熱、納少等。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較好。

5、 清化湯

【來源】《千家名老中醫妙方秘典》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各9克,黃連、知母、貝母、橘紅各6克,川厚樸8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瀉火,化痰散結。

【主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發作,表現發熱、汗出不解,胸腹脹悶,食少納呆,噁心等症。

【療效】屢用有效。

【附記】又方,秦氏加減濟川煎:黃芪12克,生地、熟地各15克,當歸身8克,肉蓯蓉9克,升麻6克,白術、澤瀉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用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用之多效。

以上史主任收集的經方驗方,助同行及病患者一臂之力,史淑榮教授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白血病,有其自己的獨到的治療方案,若上述方藥不得效,不妨可以直接上北京找史淑榮教授診治看看,經她診治的白血病患者眾多,都取得不錯的療效。

更多關於科學診治血液病的知識,不妨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血液病研究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