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增強現實 (AR) 雷聲大雨點小 究竟卡在哪些障礙?

美國巴隆週刊(Barron's)報導, 科技巨人皆已紛紛押注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 但AR市場要起飛仍有重大的障礙尚待克服。

今年6月, 蘋果公司發表新技術,

稱為ARKit開發套件, 供開發者為蘋果移動裝置打造AR應用程式(App)之用。 蘋果執行官庫克上月在財報法說會上說:“簡言之, 我們相信, 增強現實將永久改變世人使用科技的方式。 ”

除了蘋果之外, Google母公司Alphabet、臉書、微軟、IBM等公司, 也已押注於這個他們認為是科技業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亞馬遜上周也搭上這股熱潮, 宣佈推出「Sumerian」新平臺, 供開發者打造AR、虛擬實境(VR)與3D應用程式。

遊戲業並不是唯一摩拳擦掌準備在AR淘金熱中大賺一筆的產業。 AR潛在的應用五花八門, 例如應用於職業訓練、取代操作手冊(例如賓士汽車)、零售購物(例如軟體公司Zugara的技術)、零件組裝(例如波音公司)以及其他重要產業都把AR看作是潛在金礦, 寄望AR協助帶動獲利和營收成長。

DHL估計, AR輔助的揀貨作業可提升效率25%;可口可樂、西門子等公司也宣稱, 採用AR強化的裝配線、遠端專家協助和客戶服務, 大大地提升生產力、勞工效率和安全性。

沉浸式數位技術研究公司ARtillry估計, 到2021年, 企業AR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8.29億美元激增到477億美元, 而同時期AR消費者市場規模將從9.75億美元擴增至158億美元。

據AR與VR顧問公司Digi-Capital預測, 到2019年初, 多達9億支/台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將具備支援AR的功能, 可使用以蘋果ARKit、GoogleARCore或臉書Camera Effects技術為基礎開發而成的AR App;到2021年, 支援AR的移動裝置可能增加到30億部。

但巴隆評論指出, 事實上, 今春蘋果開發者大會上對AR美麗新未來的亢奮感, 到9月蘋果發表iPhone X時已幾乎煙消雲散。 討論ARKit的聲音變得微弱了, 一些開發者甚至公開抱怨開發AR App的費用是沉重的負擔。

這也正是拖慢AR革命的原因之一。

《第四波變革:增強現實與人工智慧如何改變一切 》(暫譯)合著者伊茲瑞爾(Shel Israel)說:「許多人太興奮, 但你必須先屏息等待, 等它在一些領域從構想轉化為實際。 」

畢竟一些突破性的技術需要時間、金錢發展, 而且更重要的是, 也要等消費者準備好採用, 才會水到渠成。 目前而言, AR和VR、AI(人工智慧)、物聯網(IoT)等新興技術一樣, 都尚未臻成熟。

不過, AR未來的發展潛力是無庸置疑的, 因為企業和相關廠商持續努力在克服重重的技術障礙。 IBM華生、AR/VR實驗室產品經理卡特說:“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 無論是硬體、軟體, 尚無標準的作業系統。 ”

廣泛採用AR的進度落後, 主因是難以製作高畫質的內容。

“精靈寶可夢”(Pokemon Go)手遊雖掀起一波熱潮, 帶給廣大消費者AR魅力初體驗, 但要從簡單的“2D AR”智慧手機平鋪迭加應用, 躍進到3D高畫質和如相片般逼真的AR繪圖, 套句數位與社群媒體公司Attention Span Media執行官麥克修的話, 將是一場“浩大工程”。

成本高昂是另一大障礙。 一名AR/VR內容開發者向麥克修透露, 要營造良好的AR App或體驗, 大約需要花費25萬美元製作, 更別提開發者還需投資1,000至1,500美元購置一副AR頭戴裝置。

目前的硬體設計也有大幅的改良空間。 微軟的HoloLens似乎太大、執行速度太慢而且外型笨拙, 但可望打入較廣泛的市場;Meta AR的頭戴裝置頗獲好評, 但尚未觸及廣泛的群眾;Snap的Spectacles外型堪稱適當, 但尚未能提供理想的使用者體驗。

話雖如此, 已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浮現。

Google正發展出一種應用程式設計發展介面(API), 允許廣告主將AR和VR融入廣告內容。 蘋果iPhone X臉部辨識功能若能用來投射AR影像, 也可能加速AR市場起飛。 蘋果據說也正著手研發一款AR頭戴式裝置, 而ARKit和ARCore有助於開發者壓低製作AR內容的成本。

問題是:還要AR迷等多久呢?

關於我們:網站內容更精彩!

物聯之家(www.iothome.com)物聯網科技知識新媒體。 我們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價值發現和趨勢, 關注該領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 這裡有跟物聯網相關的深度觀點、測評和剖析。 物聯網改變世界, 我們將參與和忠實的記錄改變的過程, 見證物聯網帶給人類的豐碩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