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手機轉錯賬只能自認倒楣?這份維權秘笈請您收好!

河南魯山男子因轉錯賬被對方拉黑;安徽亳州女子轉錯賬, 對方收錢後電話打不通;醉漢付9元打車費卻轉帳7000多元……隨著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 不少人養成了“出門不帶錢, 手機走天下”的習慣。 然而, 生活中, 因粗心或“手滑”在輸入時轉錯錢款、轉帳轉錯帳號的事情屢見不鮮。 手機支付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 也帶來了一些法律問題。

面對“天上掉餡餅”, 收款人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與傳統銀行轉帳相比, 手機支付寶、微信轉帳具有簡單快捷的特點, 轉帳人只需要通過掃碼或添加收款人, 輸入金額後,

再輸入支付密碼或手指輕輕一按完成“指紋支付”, 就能實現即時轉帳。 但是, 手續更簡化的同時, 也提高了失誤的風險。

有人認為, 轉款人由於疏忽大意“轉錯賬”, 損失是自己造成的, 需要自行承擔後果, 能不能要回錢“全看運氣”。

記者瞭解到,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的規定,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 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因此, 收款人面對“從天而降的餡餅”, 需要承擔返還不當得利的民事責任。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權, 只能進行調解。 ”張蘇建議, 轉款人可聯繫公安機關主持調解, 至少能通過公安機關鎖定對方的身份, 為訴訟做準備。

李學輝指出, 轉款人可以請求交易平臺予以協助勸導,

如果交易平臺勸導無效或者拒不提供個人資訊, 轉款人可以報警。 “警方介入後可以參與調解, 如果收款人拒不交出, 視情況而定, 轉款人可以提起返還不當得利的民事訴訟或者提起侵佔罪自訴。 ”

張蘇認為, 轉款人應爭取公權力的介入, 通過公權力獲取對方信息, 為爭取法院受理案件創造條件。 “收款人資訊不明, 會為訴訟維權帶來障礙。 如果起訴時無明確起訴物件, 則法院無法受理。 ”張蘇解釋道, “當私力救濟存在障礙時, 爭取公權力介入並救濟無疑是一條便捷路徑。 ”

此外, 受訪專家還建議, 支付平臺應該結合身份證等核心資訊完善實名制, 並加強匯款前、匯款中的核對及風險提示。 “還可完善技術性規則,

對轉帳的多項指標進行比對。 只有在全部指標都吻合的前提下, 錢款才能轉出, 否則錢款會自動退回到匯款帳戶。 ”張蘇說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