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星微入圍2016十大IC企業鄧中翰研製的晶片將率先應用在基於SVAC國家標準的安防監控行業

1999年, 鄧中翰毅然決定回國創業, 將祖國的晶片產業推動起來。 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在中關村成立, 開始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此前, 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把持, 很多企業對中國晶片抱著觀望態度。 不懈的努力下, 中星微突破了晶片領域的十多項技術難題, 創造出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產權的“星光一號”晶片。 中星微漸漸獲得三星、飛利浦、微軟等巨頭的認可, 打入了國際市場。

作為星微集團創始人, 鄧中翰院士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也正是這些充滿理想主義的經歷, 令他關注的不僅僅企業效益的提升,

而是將目光放到了更遠。

近日,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佈了2016年中國積體電路(IC)設計十大企業, 中星微憑藉20.5億元的銷售名列前茅。

一份業內公佈的專業榜單, 讓“中國芯之父”鄧中翰的名字回歸大眾視野。

5年間, 中星微團隊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研發,

攻克了“基於資料驅動平行計算架構的卷積神經網路處理器技術”、“嵌入式深度學習機器視覺SoC技術”等五大核心技術的難關。

2016年, 在阿爾法狗和李世石大戰正酣, 大多數人對人工智慧還處於好奇的階段, 中星微的研發團隊推出了中國首個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神經網路處理器(NPU)晶片“星光智慧一號”, 讓中國芯又一次揚名海外。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科技界的青年商業領袖……很多人好奇, 年輕有為的鄧中翰有著怎樣的背景。

曾有並不瞭解中星微的外國記者問鄧中翰:“作為中國第一家晶片設計公司。 你們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嗎?”鄧中翰自信地回答:“當然有。 ”

此後“星光”系列晶片接連問世,

讓全世界領略到中國芯的實力, 在海外市場佔據了優勢。 中星微也獲得了3000多項專利, 拿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如今, 我國積體電路產業快速增長, 已經達到4335億元的規模, 2017年兩會上, 積體電路的發展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足見國家的重視程度。

而中星微重點發力的安防監控物聯網系統產業鏈, 對於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慧交通、邊海防監控等涉及涉及國泰民安的重大專案, 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星微推出的“星光智慧一號”, 無疑為國家的產業政策提供了一針強心劑。 這款晶片將率先應用在基於SVAC國家標準的安防監控行業。 就此, 我國安防監控產業將跨入智慧時代。

我們相信, 鄧中翰和他所熱愛的“中國芯”,

還將為中國帶來更多驚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