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5歲唐嫣要演90後名校留學生,這些年...留學生被國產劇黑出翔了

被過度‘意淫’的留學生活

留學生這三個字, 在還有著學歷紅利和身份紅利的年代, 代表著榮耀, 與眾不同和高人一等。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從留學熱潮變成了歸國熱超, 人們對於留學生三個字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

留學生不過就是富二代去國外鍍個金, 混個文憑

留學生出國只是為了享樂, 而不是學習

留學生都是學習不好, 在國內考不上好大學的

留學生都是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

不知不覺間, 我們的名聲變得臭了, 可是散佈這些論調的人, 有幾個是真正體驗過留學生活的呢?

今日, 一部將焦點放在海外留學生生活上的電視劇《歸去來》爆出了首部片花。 由當紅明星唐嫣和羅晉主演。

之前關於海外留學生生活的電視劇, 不能說沒有, 但要麼是很久以前的老電視劇, 要麼就是僅僅利用了留學生的身份。

而《歸去來》則表示, 這是聚焦海外留學生真實生活的電視劇。

這不禁讓我們留學黨多了幾分期待。 期待它可以為我們留學生正名。

片花長度4分19秒。 看完之後大失所望。 大概給各位夥伴分析一下這裡面講了什麼故事。

先介紹一下主角:唐嫣飾演了一個90後超級美女學霸蕭清, 檢察官世家, 畢業於北大法學系, 然後出國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繼續攻讀法學博士。

男主角:羅晉飾演了一個官二代留學生書澈, 名校, 有追求, 不拼爹, 出淤泥而不染, 憑藉自己的努力對抗壓力和社會的潛規則。

結果呢, 之後的狗血劇情就開始了。

知道自己家底不乾淨, 書澈在家庭和愛情之間搖擺, 明知蕭清手握自己父親的犯罪證據, 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愛情....

這不是劇透哈, 片花裡面都有說道。

重點是, 這次的主要劇情是90後留學生, 還是常春藤精英學生。

可是單看片花主頁君就一個感受, 什麼藤校精英, 什麼法律博士, 無非就是趙默笙變身女版何以琛的何以笙簫默海外版呐!

分明就是瑪麗蘇戀愛談到美國的即視感...什麼機場行李相撞男女主邂逅、女主遭遇車禍不知道失沒失憶、戀情還被父母小三阻礙, 各種狗血愛情和家族利益...

說好的正名呢?怕不是一口口黑鍋扣在我們留學生頭上呦。

名校學生就這麼悠閒, 沒有Assignment, 沒有Due, 不需要為mid test大考小考做複習, 不用準備個人和小組的Presentation嗎?

哪有這個時間狗血, 而且狗血的去對抗父母, 深陷家庭和愛情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還懟小三.....

編劇怕不是完全沒經歷過留學生活吧。 睡覺的時間都不夠用呢....

這部《歸去來》不是第一部把屎盆子扣在留學生頭上的電視劇了。

那些年, 還有不少電視劇將我們黑出了翔。

比如前不久頂著“紅袖添香小說網大神級作家原著”名號的《路從今夜白》,剛開播十幾分鐘就被留學生們瘋狂diss。

就是這部電視劇了。其中男主的一句臺詞戳爆了槽點。

“我在諾丁漢大學,也待了四年”,“我身邊的同學,我都非常瞭解。他們無非就是能夠按時交個作業,混張文憑。”

編劇大大,莫不是跟諾丁漢大學有仇吧?

我們來科普一下諾丁漢大學。

諾丁漢大學是英國的老牌名校,英國“常春藤聯盟”羅素大學集團成員;2018QS世界大學排名84,泰晤士報英國國內排名18 。

這樣一所頂尖名校,就是混文憑的?

一個學校靠著一堆混文憑的學生能混到世界84名,那在它之後的那些學校都是什麼?

感覺編劇分分鐘開啟了群嘲模式啊。

還有一部電視劇,將留學生釘在了恥辱柱上——

沒有錯,就是爆火了一段時間的《歡樂頌》

裡面專門有一段飆英文的臺詞,讓人哭笑不得。

“我覺得這家西餐廳比較 special”

“我們的前菜就要 White anchovies,Roma horse and Crispy ham!”

horse?這...是什麼鬼?就算再怎麼不學習,不用功,英文差的人,至少能分清Hours 和 Horse吧?

這已經不能說是調侃了,單純就是為了黑而黑...

還有那句,食材必須“flash”要看小視頻了唄。

這還沒完呢。

這句更紮心啊,有錢人家裡的孩子都去留學了,意思海歸文憑都是靠錢鍍出來的唄。

還有飾演霸道總裁的劉濤,留學生身份,卻將留學生演繹成了,智商高情商低的情感殘疾...

還有很多電視劇裡,只要是出國留過學的人,一定會十分懂得享受。而且是那種讓人一聽就超級zhuangbi的享受。

比如《我的前半生》裡面就有一個角色,清華大學畢業,普林斯頓留學進修,然後,說話就變成了這樣。

這種濃濃的中二氣息和zhuangbility的感覺為啥總要扣在留學生頭上?

國產劇還有另一種設定:分手必下雨,療傷必出國。

詳細分析一下,幾乎大部分電視劇的分手場面都是在雨中進行的,不是在淋雨,就是屋外在下雨。

然後,受到感情傷害的女主角或者男主角,就會選擇出國去緩解心傷。

比如《匆匆那年》方茴被傷了心之後,就出國了....

弄了半天,電視劇裡就把國外當成了療養院來設定....

我們出國拼死平活的是為了開闊眼界,接受先進教育。不是鍍金,不是玩耍,不是療傷,而是充實自己好嗎...

結果呢,電視劇裡面,留學生不僅經常以智商不線上的形象出現,就連形象都讓人費解。

電視劇《好先生》裡面關曉彤留學美國,回來之後就變成了濃妝+墨鏡+髒辮,還是五顏六色的髒辮。

真的讓人很想問一下,她在美國經歷了什麼?

還有,海歸的工資也被誇大其詞。

《小別離》裡面,黃磊的前任陳潔就是一個典型,國外名校畢業,在國外成功地開拓了自己的房地產投資事業,接著回國創業。

以上怎麼了?以上導致很多人覺得,沒在國外創個業,沒獲得什麼成功就回國,有一種灰溜溜的感覺。

動不動別人還在問,你這一個月工資的好幾萬吧...

看著一萬不到的工資,留學生真的是黑鍋越背越多。

當年一些講述到了海外留學生故事的電視劇《在悉尼等我》《別了溫哥華》因為年代的問題,跟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

但至少講述了一些比較真實的情況。

真實的情況就是——

留學生並不是光鮮亮麗的,相比于國內大學就讀的學生,我們更加的辛勞,面臨著語言文化的差異,首先要想辦法融入國外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節奏中。

其次,兼顧打工和學習,寬進嚴出的國外大學課業繁重程度很多人難以想像,所以才有了那句話,學校選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

我們的課餘時間,沒有那麼燈紅酒綠,沒有那麼紙醉金迷。

有的大部分都是接踵而至的工作、學習和作業...

更多的時候,下課之後,要在打工的地方工作到半夜。

還要怒懟小三,搞曖昧...

能多點時間緩解身體疲勞都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趕上期末,恨不得吃喝拉撒都在圖書館。

求求各位編劇了,黑人換個物件,放過我們留學生吧,沒真正體驗過留學生活,也請不要亂扣屎盆子可以嗎,這些鍋我們不背!

比如前不久頂著“紅袖添香小說網大神級作家原著”名號的《路從今夜白》,剛開播十幾分鐘就被留學生們瘋狂diss。

就是這部電視劇了。其中男主的一句臺詞戳爆了槽點。

“我在諾丁漢大學,也待了四年”,“我身邊的同學,我都非常瞭解。他們無非就是能夠按時交個作業,混張文憑。”

編劇大大,莫不是跟諾丁漢大學有仇吧?

我們來科普一下諾丁漢大學。

諾丁漢大學是英國的老牌名校,英國“常春藤聯盟”羅素大學集團成員;2018QS世界大學排名84,泰晤士報英國國內排名18 。

這樣一所頂尖名校,就是混文憑的?

一個學校靠著一堆混文憑的學生能混到世界84名,那在它之後的那些學校都是什麼?

感覺編劇分分鐘開啟了群嘲模式啊。

還有一部電視劇,將留學生釘在了恥辱柱上——

沒有錯,就是爆火了一段時間的《歡樂頌》

裡面專門有一段飆英文的臺詞,讓人哭笑不得。

“我覺得這家西餐廳比較 special”

“我們的前菜就要 White anchovies,Roma horse and Crispy ham!”

horse?這...是什麼鬼?就算再怎麼不學習,不用功,英文差的人,至少能分清Hours 和 Horse吧?

這已經不能說是調侃了,單純就是為了黑而黑...

還有那句,食材必須“flash”要看小視頻了唄。

這還沒完呢。

這句更紮心啊,有錢人家裡的孩子都去留學了,意思海歸文憑都是靠錢鍍出來的唄。

還有飾演霸道總裁的劉濤,留學生身份,卻將留學生演繹成了,智商高情商低的情感殘疾...

還有很多電視劇裡,只要是出國留過學的人,一定會十分懂得享受。而且是那種讓人一聽就超級zhuangbi的享受。

比如《我的前半生》裡面就有一個角色,清華大學畢業,普林斯頓留學進修,然後,說話就變成了這樣。

這種濃濃的中二氣息和zhuangbility的感覺為啥總要扣在留學生頭上?

國產劇還有另一種設定:分手必下雨,療傷必出國。

詳細分析一下,幾乎大部分電視劇的分手場面都是在雨中進行的,不是在淋雨,就是屋外在下雨。

然後,受到感情傷害的女主角或者男主角,就會選擇出國去緩解心傷。

比如《匆匆那年》方茴被傷了心之後,就出國了....

弄了半天,電視劇裡就把國外當成了療養院來設定....

我們出國拼死平活的是為了開闊眼界,接受先進教育。不是鍍金,不是玩耍,不是療傷,而是充實自己好嗎...

結果呢,電視劇裡面,留學生不僅經常以智商不線上的形象出現,就連形象都讓人費解。

電視劇《好先生》裡面關曉彤留學美國,回來之後就變成了濃妝+墨鏡+髒辮,還是五顏六色的髒辮。

真的讓人很想問一下,她在美國經歷了什麼?

還有,海歸的工資也被誇大其詞。

《小別離》裡面,黃磊的前任陳潔就是一個典型,國外名校畢業,在國外成功地開拓了自己的房地產投資事業,接著回國創業。

以上怎麼了?以上導致很多人覺得,沒在國外創個業,沒獲得什麼成功就回國,有一種灰溜溜的感覺。

動不動別人還在問,你這一個月工資的好幾萬吧...

看著一萬不到的工資,留學生真的是黑鍋越背越多。

當年一些講述到了海外留學生故事的電視劇《在悉尼等我》《別了溫哥華》因為年代的問題,跟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

但至少講述了一些比較真實的情況。

真實的情況就是——

留學生並不是光鮮亮麗的,相比于國內大學就讀的學生,我們更加的辛勞,面臨著語言文化的差異,首先要想辦法融入國外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節奏中。

其次,兼顧打工和學習,寬進嚴出的國外大學課業繁重程度很多人難以想像,所以才有了那句話,學校選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

我們的課餘時間,沒有那麼燈紅酒綠,沒有那麼紙醉金迷。

有的大部分都是接踵而至的工作、學習和作業...

更多的時候,下課之後,要在打工的地方工作到半夜。

還要怒懟小三,搞曖昧...

能多點時間緩解身體疲勞都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趕上期末,恨不得吃喝拉撒都在圖書館。

求求各位編劇了,黑人換個物件,放過我們留學生吧,沒真正體驗過留學生活,也請不要亂扣屎盆子可以嗎,這些鍋我們不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