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老北京城的胡同:胡同裡的那些擺設你還能看到多少?

來北京旅遊的遊客, 都會到各處的小胡同裡溜達溜達。 但是去過的朋友, 可知道老北京胡同裡的一些古老擺設呢?或許, 現在的北京胡同已經很難看到, 那些包涵老北京城胡同韻味的東西了。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老北京胡同裡的那些擺設。

老北京城古色古韻的胡同

在老北京的胡同裡, 老百姓們通常都有設置一些擺設, 如泰山石敢當、柵欄、上馬石、拴馬樁、水窩子、牌樓、過街樓等。 這些擺設去過的朋友見過多少呢?它的作用你們又知道多少呢?

老北京城胡同裡宅院上的“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古時候有很多禁忌和崇拜, “泰山石敢當”就是其中之一: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 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 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 在民間甚為流行。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 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 石敢當, 所不侵, 龍未央。 ”顏師古注:“衛有石蠟、石買、石惡, 鄭有石制, 皆為石氏;周有石速, 齊有石之紛如, 其後以命族。 敢當, 所向無敵也。 ”顏氏認為, 石是姓, 敢當為所向無敵意。

老北京城的地名“大柵欄”

老北京城大宅院門口的“上馬石”

柵欄;“柵欄”顧名思義, 就是柵欄門。 在明清時代, 為了防盜, 很多街巷胡同口都會安裝一些木制的或鐵制的柵欄。 這些柵欄白天開啟, 夜晚關閉。 隨著時代的更替, 老北京的這些柵欄都漸漸消失了, 有的成了地名, 如“大柵欄”。 上馬石;也被稱為“下馬石”, 是以馬代步時代用來上馬、下馬的石頭, 在宅門前常設置兩塊巨石, 一塊為上馬石, 一塊為下馬石, 下馬石因語言禁忌, 故同稱上馬石, 所以習慣上就稱上馬石, 是為騎馬人準備的, 為拐角形成階狀有塊, 是一個具備有兩步臺階的石頭。 上馬石通常材質多為青石或花崗石。 一般只有大戶人家的宅門前才會設置上馬石,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有馬騎或可以騎馬。

老北京城的“水窩子”

水窩子;在老北京的胡同裡, 有一些水井, 在水井的旁邊, 通常會有一些窩棚, 這些窩棚就被稱為“水窩子”。 水窩子是看井並為大戶人家挑水送水人住的地方。 在清朝, 胡同裡的水井被稱為“官井”, 由兵營裡的火夫管理。清朝的統治結束後,原來管理水井的火夫開始承租水井,成為“井主”,井主雇水夫送水,水夫則在水井旁搭建窩棚作為住處。

胡同裡的拴馬樁

拴馬樁;顧名思義,拴馬樁就是用來拴馬的柱子。常見的拴馬樁有兩種,一種是獨立式的石柱或石碑,再有一種是“石洞式”拴馬樁,它固定在宅院倒座房的後簷柱上。拴馬樁不僅是胡同宅院建築的有機構成,也如門前的石獅一樣,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避邪鎮宅的意義,所以被稱為“小戶人家的華表”。

老北京的胡同

經過百年的變遷後,現在老北京胡同裡的韻味已經漸漸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寬馬路。不知道再過若干年後,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包涵著老北京城韻味的建築呢?

由兵營裡的火夫管理。清朝的統治結束後,原來管理水井的火夫開始承租水井,成為“井主”,井主雇水夫送水,水夫則在水井旁搭建窩棚作為住處。

胡同裡的拴馬樁

拴馬樁;顧名思義,拴馬樁就是用來拴馬的柱子。常見的拴馬樁有兩種,一種是獨立式的石柱或石碑,再有一種是“石洞式”拴馬樁,它固定在宅院倒座房的後簷柱上。拴馬樁不僅是胡同宅院建築的有機構成,也如門前的石獅一樣,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避邪鎮宅的意義,所以被稱為“小戶人家的華表”。

老北京的胡同

經過百年的變遷後,現在老北京胡同裡的韻味已經漸漸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寬馬路。不知道再過若干年後,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包涵著老北京城韻味的建築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