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烏鎮互聯網大會開幕,聽聽大佬們都說了些啥?

越是到年底, 各路總結大會紛至遝來, 各種重量級人物輪番登場。 就比如正在召開的互聯網大會,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庫克輪番來襲, 為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帶來了一系列關於互聯網的新思潮。

世界互聯網大會, 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導並舉辦的世界性互聯網盛會, 旨在搭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和國際互聯網共用共治的中國平臺, 讓各國在爭議中求共識、在共識中謀合作、在合作中創共贏。 因本屆大會在杭州烏鎮開幕, 所以也稱做烏鎮互聯網大會。

Ok, 讓我們言歸正傳, 聚集了互聯網大佬們的互聯網大會到底在探討什麼?別急, 且聽小白細細道來!

馬雲: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 未來30年從有到無。

1. 過去3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 未來30年互聯網將從有到無, 無時無處不在。

2. 未來, 資料是生產資料, 計算是生產力, 互聯網是生產關係。 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力可能遠超前兩次。

3. 新技術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 而不是導致失業。 互聯網衝擊報紙, 送報的人改成了送包裹。

4. 製造業最終都會變成服務業, 因為製造環節會被大量機器人所替代。

5. 機器會讓人的工作更有價值, 更有尊嚴。

人有靈魂、信仰和價值觀, 有自信可以控制機器。

6. 不用擔心人工智慧, 人類對自己的大腦認知度10%不到, 不可能用這10%顛覆自己。

7. 現在全球面臨的問題不是因為全球化, 而是因為全球化遠遠不夠, 只有更加開放共用, 才能共同發展。

8. 前兩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兩次世界大戰, 這次工業革命將帶來第三次世界大戰, 不過不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而是全人類共同對抗貧窮、疾病、自然災害。

馬化騰:中國企業原先是新技術的跟隨者, 現在要變成驅動者引領者。

1. 我是第四年來互聯網大會, 發現今年新技術對大會服務的影響很大, 比如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 會場內部也有機器人、翻譯機、量子通訊等技術的應用。

2.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發展最快、創新最熱烈、膚色最廣泛的經濟模式。 目前, 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裡有7家是科技公司, 5家是互聯網公司。

3. 外部掌聲熱烈, 互聯網公司越應該承擔責任。 創新是核心, 現在新技術的反覆運算以“天”計算。 新科技為行業帶來重新洗牌的機會。

4. 中國企業原先是新技術的跟隨者,

現在要變成驅動者引領者。

5. 數位經濟需要賦能實體經濟, 線上線下打通成為一體, 互聯網企業原來解決個人問題和痛點, 未來需要解決各行各業的痛點, 幫所有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

6. 未來, 數位經濟就是在雲端用AI處理大資料, 尤其在製造業領域, 需要推動軟體、硬體和服務, 形成三位一體的全新製造業。 比如騰訊最近和全國各公交公司合作, 推出“乘車碼”的產品, 通過微信小程式生成二維碼, 直接在閘機快速過關, 離線的情況下, 也能用0.2秒快速通過。

7. 建設全球網路共同體涉及法律、道德、技術等各個領域,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單打獨鬥地解決所有問題, 互聯網共建共治, 有賴於社會各方的共治。 騰訊也希望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成為中國力量的組成部分。

8. 在資訊安全,打擊網路安全方面騰訊一直做很多努力。最近,我們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比如推出成長守護平臺,幫助家長監控孩子的遊戲時間,已經應用到200多款產品裡。

李彥宏:移動互聯網的紅利結束,但AI的機會來了。

1. 之前幾位演講嘉賓都沒有準備PPT,我覺得如果有乾貨的話,還是有PPT清楚點(玩笑)。

2. 10年前,互聯網線民規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成長,今年在6%左右,過去四年已經慢於GDP的增長速度,說明互聯網的紅利沒了。

3. 去年我說移動互聯網的紅利結束了,很多人不認同,說只是上半場結束了,還有下半場,結果今年大家都開始講AI了。其實紅利沒了,動力還在,就是AI。

4. 過去互聯網經濟增長有三股動力:線民數量、上網時間和信息量。如今人口紅利沒了,技術紅利還有,也有三個動力:演算法、資料和算力。其中,資料將推動演算法的不斷創新。我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未來非常樂觀,人工智慧將是主要推動力。

5. 我同意Pony所說,在AI時代,需要打造智慧生態共同體,以前互聯網公司軟體為主,現在要三位一體,以汽車工業為例,需要出行服務商、科研機構、汽車製造商、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商、感測器、晶片製造商等一起努力。汽車工業百年不變的情況下,未來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每個行業都會因為技術的創新而改變,所有產業因為AI改變。

6. 我們有機會見證甚至參與AI帶來的新技術革命,期待AI帶來不斷的驚喜。

雷軍:小米不僅是手機公司,還是電商公司AI公司。

1. 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是創新和融合。將互聯網20年發展的技術和方法論與各行各業融合。融合也是創新,讓生活更加美好。

2. 發展數位經濟創新很關鍵,技術驅動也很關鍵,AI也是重要驅動力。

3. 在數字經濟上,我同意Pony的觀點,融合發展是重要驅動因素。比如小米,大家覺得小米是智慧手機公司,但我創辦小米時就提出鐵人三項。前些年我們的手機100%是小米網銷售,如今,小米也是電商和AI公司。我們也是一個融合發展的公司,融合本身就是創新。我提出一個觀點,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很關鍵的因素。

4. 不管是發展數字經濟、還是AI,5G將是重要驅動力,這一潮流未來兩三年就會開始。5G讓頻寬增大增長,對數位內容很有説明,5G還帶來了新的機會。現在的智慧設備並沒有真正的連起來,互聯網更多是人與人的連接,5G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設備的連接。

5. AI並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實現。這是個開放的時代,每個公司都有機會。

6. 中國換機潮結束,帶來了移動互聯網普及。而印度智慧機剛普及,會帶來移動互聯網,中國發生過的很多變化。我們今年進入了60個國家,不僅與國際廠商競爭,也與中國企業競爭,這促進了世界智慧手機行業的進步。我們進入別的國家,也帶過去了人才、技術和商業模式,現在還是個合作共贏的時代。

綜合以上四位大佬的演講,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在演講中提到了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而互聯網屆時將會作為無所不在的存在,助力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更加完善,而這一切的告訴發展,都將成為人們生活中越來越必不可少的部分,技術成熟不是意義,有意義的是,如何通過這些技術讓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美好。

顯然,人工智慧早就已經成為時代的大勢所趨,未來,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加智慧的人工智慧時代!

騰訊也希望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成為中國力量的組成部分。

8. 在資訊安全,打擊網路安全方面騰訊一直做很多努力。最近,我們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比如推出成長守護平臺,幫助家長監控孩子的遊戲時間,已經應用到200多款產品裡。

李彥宏:移動互聯網的紅利結束,但AI的機會來了。

1. 之前幾位演講嘉賓都沒有準備PPT,我覺得如果有乾貨的話,還是有PPT清楚點(玩笑)。

2. 10年前,互聯網線民規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成長,今年在6%左右,過去四年已經慢於GDP的增長速度,說明互聯網的紅利沒了。

3. 去年我說移動互聯網的紅利結束了,很多人不認同,說只是上半場結束了,還有下半場,結果今年大家都開始講AI了。其實紅利沒了,動力還在,就是AI。

4. 過去互聯網經濟增長有三股動力:線民數量、上網時間和信息量。如今人口紅利沒了,技術紅利還有,也有三個動力:演算法、資料和算力。其中,資料將推動演算法的不斷創新。我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未來非常樂觀,人工智慧將是主要推動力。

5. 我同意Pony所說,在AI時代,需要打造智慧生態共同體,以前互聯網公司軟體為主,現在要三位一體,以汽車工業為例,需要出行服務商、科研機構、汽車製造商、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商、感測器、晶片製造商等一起努力。汽車工業百年不變的情況下,未來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每個行業都會因為技術的創新而改變,所有產業因為AI改變。

6. 我們有機會見證甚至參與AI帶來的新技術革命,期待AI帶來不斷的驚喜。

雷軍:小米不僅是手機公司,還是電商公司AI公司。

1. 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是創新和融合。將互聯網20年發展的技術和方法論與各行各業融合。融合也是創新,讓生活更加美好。

2. 發展數位經濟創新很關鍵,技術驅動也很關鍵,AI也是重要驅動力。

3. 在數字經濟上,我同意Pony的觀點,融合發展是重要驅動因素。比如小米,大家覺得小米是智慧手機公司,但我創辦小米時就提出鐵人三項。前些年我們的手機100%是小米網銷售,如今,小米也是電商和AI公司。我們也是一個融合發展的公司,融合本身就是創新。我提出一個觀點,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很關鍵的因素。

4. 不管是發展數字經濟、還是AI,5G將是重要驅動力,這一潮流未來兩三年就會開始。5G讓頻寬增大增長,對數位內容很有説明,5G還帶來了新的機會。現在的智慧設備並沒有真正的連起來,互聯網更多是人與人的連接,5G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設備的連接。

5. AI並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實現。這是個開放的時代,每個公司都有機會。

6. 中國換機潮結束,帶來了移動互聯網普及。而印度智慧機剛普及,會帶來移動互聯網,中國發生過的很多變化。我們今年進入了60個國家,不僅與國際廠商競爭,也與中國企業競爭,這促進了世界智慧手機行業的進步。我們進入別的國家,也帶過去了人才、技術和商業模式,現在還是個合作共贏的時代。

綜合以上四位大佬的演講,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在演講中提到了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而互聯網屆時將會作為無所不在的存在,助力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更加完善,而這一切的告訴發展,都將成為人們生活中越來越必不可少的部分,技術成熟不是意義,有意義的是,如何通過這些技術讓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美好。

顯然,人工智慧早就已經成為時代的大勢所趨,未來,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加智慧的人工智慧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