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注|楚雄州630棟高層建築接受治理“會診”療效好

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

楚雄州公安消防支隊強化管控舉措, 層層壓實責任, 聚力整治全州630棟高層建築消防安全隱患, 取得了實效。

精准“把脈問診”。 政府牽頭組織。 州政府辦公室制發新一輪《關於印發楚雄州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全面部署全州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 全州10個縣(市)政府通過召開工作部署會、消防工作聯席會等形式,

對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 重新制定出臺了符合本轄區實際的工作方案8份, 明確了組織領導和各行業監管部門的工作職責、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 助推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全面鋪開。 部門拉線查改。 聯合公安、住建、規劃等部門開展“實名制”排查整治, 重點對全州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管理、檔案建立、火災隱患檢查整改、用火用電管理、消防設施設備及使用情況進行逐一排查, 對檢查的單位逐一登記造冊, 對排查發現的突出問題, 落實分級管理責任, 逐一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 確保隱患整改到位。 消防主抓質效。 落實分片包乾制度, 支隊派出9個技術幫扶組, 深入各大隊、公安派出所進行業務指導,
加強對基層民警的消防培訓力度, 提升基層民警消防執法工作水準;對全州各行業高層建築進行逐一摸排, 登記造冊;每週分析研判工作形勢, 建立“周任務清單、每日一查、每週半天宣傳、周調度會議、督導考評”等5項工作制度, 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高層建築消防安全檢查任務。

有效“開方施藥”。 常態化監管。 加強對全州630棟高層建築的“戶籍化”管理, 必須確定每棟高層公共建築都配備一名專職消防安全負責人, 每幢高層住宅建築明確一名“樓長”, 並明確相應職責, 全面加強日常消防管理;充分發揮110個消防警組、615個微型消防站作用,

將本轄區內的高層建築“劃網格、定區域、分性質”進行逐棟逐層監管, 實現監督檢查“全覆蓋”。 聯合式排查。 組織公安、消防、安監、住建、綜治等11個職能部門對全州630棟高層建築進行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45次, 重點對電氣設施、線路安裝敷設、日常消防管理是否落實等情況開展檢查, 逐一建立隱患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 做到“排查一處, 登記一處”。 截止目前, 全州共檢查高層建築630棟, 督促整改火災隱患1326處。 自主式排查。 動員全市630棟高層建築管理單位落實管理責任、設施器材、消防培訓、應急隊伍和檢查巡查等五項要求, 積極發動高層建築管理單位開展高層建築消防安全自查自糾, 對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詳細登記,制定整改計畫和措施,落實整改方案。向公安消防部門填報《高層建築消防安全自查表》300余份,自行清理電動車違規充電269次、疏通消防車道32處、修復消防設施17處。

抓牢“預防抵抗”。夯實“人防”。採取“防消聯勤”的方式,指導630棟高層建築管理單位建立集防火、滅火、宣傳於一體的微型消防站,配齊人員和必要的裝備器材,經常性的對高層建築基本情況、重點部位、消防設施及周邊道路、水源、聯動力量進行全面熟悉調研,修改完善高層建築滅火救援預案630份,開展實戰演練40餘次。充實“技防”。按照“一房一卡”原則逐棟建立高層建築身份卡,為每棟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員(樓長)發放一份職責清單,在高層建築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電梯口等部位統一張貼《高層建築火災逃生》和《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公告》1636份,提升物業管理人員和住戶消防安全常識和自救逃生能力。做實“物防”。在高層居民社區設立電瓶車集中停放、集中充電試點社區,並張貼安全充電提示條500餘份,杜絕和預防充電時間過長引發的火災事故。同時,各高層建築管理單位除必備的消防設施以外,配備防毒面罩2600餘個、消防手電筒1500餘隻、消防繩等逃生設施,確保一旦發生險情,居民逃生自救和滅火救援能順利展開。

對檢查發現的火災隱患詳細登記,制定整改計畫和措施,落實整改方案。向公安消防部門填報《高層建築消防安全自查表》300余份,自行清理電動車違規充電269次、疏通消防車道32處、修復消防設施17處。

抓牢“預防抵抗”。夯實“人防”。採取“防消聯勤”的方式,指導630棟高層建築管理單位建立集防火、滅火、宣傳於一體的微型消防站,配齊人員和必要的裝備器材,經常性的對高層建築基本情況、重點部位、消防設施及周邊道路、水源、聯動力量進行全面熟悉調研,修改完善高層建築滅火救援預案630份,開展實戰演練40餘次。充實“技防”。按照“一房一卡”原則逐棟建立高層建築身份卡,為每棟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員(樓長)發放一份職責清單,在高層建築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電梯口等部位統一張貼《高層建築火災逃生》和《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公告》1636份,提升物業管理人員和住戶消防安全常識和自救逃生能力。做實“物防”。在高層居民社區設立電瓶車集中停放、集中充電試點社區,並張貼安全充電提示條500餘份,杜絕和預防充電時間過長引發的火災事故。同時,各高層建築管理單位除必備的消防設施以外,配備防毒面罩2600餘個、消防手電筒1500餘隻、消防繩等逃生設施,確保一旦發生險情,居民逃生自救和滅火救援能順利展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