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人做事先修心:佛語(1)收藏篇

從出生那一刻起, 將經歷的每一個見、聞、覺、知的境界, 都拿來當作材料, 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了這座迷宮, 並埋藏了每一個陷阱和隱患。

佛教徒持守戒律, 是為了淨化自己的心靈, 提升內心的力量, 開發內在的智慧。

妄想、執著就是人的煩惱, 換句話說, 就是各種不良情緒。

古往今來, 有無數的高僧大德, 通過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成功實現了自信、自覺、自強的人生目標。

當今越來越忙碌的社會, 清閒已經成了稀缺資源。 即便這麼一點點少得可憐的清閒, 又大多被浪費在光怪陸離的聲色饕餮之中, 內心沒有片刻的喘息餘地。

興奮和刺激所帶來的快感是短暫的。


古人曾經流傳下來很多調心與養心的方法, 禪修就是其中一種。

福報不夠的人, 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 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 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別人永遠對, 我永遠錯, 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忌妒別人, 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 忌妒別人, 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 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佛語人生哲理經典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 那是一種無形的佈施。

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 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狂妄的人有救, 自卑的人沒有救。

在順境中修行, 永遠不能成佛。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與人相處之道, 在於無限的容忍。

廣結眾緣, 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不洗澡的人, 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 名聲與尊貴, 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 有德自然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