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第七篇有效艾灸的方法論

本文字數:2247

閱讀時間:4分鐘

施灸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舒適體位和治療效果是密切相關。 在艾灸時, 應根據艾灸部位選擇適宜的體位。 其原則是:一能充分暴露治療部位, 二要使患者舒適, 三要方便術者操作。

艾灸時常用的體位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仰臥位 患者自然平躺於床上, 雙上肢或平放於體側, 或屈曲搭於腹側, 下肢自然分開, 膝下可墊以軟枕, 暴露出要灸的部位。 此體位適用於頭面、胸腹、上肢內(外)側, 下肢前面、下肢內(外)側部位的艾灸治療。

2. 側臥位 患者自然側臥於床上, 雙下肢屈曲, 前臂下可墊以軟枕, 充分暴露用灸的部位。 此體位適用於枕部、後頸、肩部、背部、腰部、臀部、下肢後側和足底部位的艾灸治療。

3. 俯臥位 患者自然俯臥床上, 胸前頦下可墊以軟枕(也可不墊), 踝關節下也可墊以軟枕, 充分暴露用灸的部位。 此體位適用於背部、下肢後側及頭面兩側部位的艾灸治療。

4. 仰靠坐位 患者坐于軟墊椅上, 或在後頸墊一軟墊, 頭仰靠, 充分暴露用灸部位。 此體位適用於額面、前頸、胸部、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艾灸治療。

5. 俯伏坐位患者可以伏在軟墊上或以雙手托立前額, 暴露用灸部位。 此體位適用於頭頸部、後頸區的穴位, 有時用於前臂穴位的艾灸治療。

關於施灸的強度, 視患者情況取中、強、弱三種 。 病有輕重, 體有強柔, 人有大小,

故灸刺激之強度, 應視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施灸強度大致分為強、中、弱三種。

(1)強刺激:其艾炷為大炷, 撚成硬丸, 12~15壯。

(2)中刺激:其艾炷為中炷, 撚成中等硬丸, 7~10壯。

(3)弱刺激: 其艾炷為小炷, 宜鬆軟而不緊結, 3~5壯。

施灸時, 採取何種施灸手法需辨證而定。

虛證宜補, 用弱刺激;

實證宜瀉, 用強刺激;

虛實夾雜證宜平補平瀉, 用中刺激。 因此, 施灸手法很重要, 是達到治病宜補宜瀉之關鍵。

施灸壯數視病者具體情況而定

病有輕重, 體有強柔, 人有大小, 故灸刺激的強度, 施灸的壯數應視病者具體情況而定, 當分別強弱, 以適應其症狀。

具體來說如下:

1. 補瀉不同, 施灸壯數不同

艾灸施補

于點燃艾炷後, 不吹其艾火, 待其慢慢燃儘自滅, 火力緩和而溫和, 且時間較長, 壯數較多,灸畢要用手按其施灸部位,使灸氣聚而不散。如用艾條灸,可取用雀啄灸弱刺激,每穴灸0.5~2分鐘,或溫和灸、迴旋灸3~5分鐘,以促進機體生理功能,解除過度抑制,引起正常興奮。

艾灸施瀉

于點燃艾炷後,連吹旺火,促其快燃,火力較猛,快燃快滅。當患者感覺灼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灸治時間較短,壯數較少。灸畢不按其穴,使其穴邪氣易散。若用艾條灸,可選用溫和灸或迴旋灸,每穴每次灸10分鐘以上的強刺激,以達鎮靜,促進正常抑制。

2. 體質不同,施灸壯數不同

凡青少年、初病體質者,所用艾炷宜大,壯數宜多;老人及久病體弱者,所用艾炷宜小,壯數宜少;小兒與衰弱者,炷如小米,以5~10壯為度;大人灸炷如米,以5~10壯為度。灸穴以5穴或7穴為適當,否則灸炷過多,反令發生疲勞。

3. 男女有別,施灸壯數不同

男子灸炷之壯數,可以稍多,普通男子勝任力較女子為大,故女子之壯數宜稍少。

4. 部位不同,施灸壯數不同

在肌肉豐厚的腰背、臀腹、肩臂等處,宜大炷多灸;在肌肉較薄的頭面、頸項、四肢末端宜小炷少灸。

5. 病情不同,施灸壯數不同

在施灸時,應結合病情,對沉寒痼冷、元氣將脫等症,宜多灸壯數,一般以10~15壯為度;對外感風寒者壯數宜稍少,一般以5~10壯為度。對急性病每日可灸2次或3次,對慢性病每3日、5日灸1次即可。對於營養不良者,所用艾炷宜小,壯數適中,絕對禁忌大炷。

施灸順序:依據原則,還要會靈活運用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臟器之間互有聯繫,某一器官發生疾病,往往會影響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所以在施灸時,應注意順序,以便使身體各器官保持最佳的協調狀態。

施灸的順序臨床上一般是:先陽後陰,先灸背部再灸胸腹;先上後下,先灸頭胸再灸四肢;先少後多,先小後大,即先灸艾炷小者再灸大者,壯數遞增。 按這種順序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若不按這種順序施灸,先灸下部,後灸頭部,患者可能會出現口乾咽燥、頭面烘熱等不適感。

當然,臨床施灸應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而靈活應用。如脫肛施灸,就可以先灸長強穴以收腸,再灸百會穴以舉陷。

施灸時間:依據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

一般施灸沒有固定的時間,任何時間都可以,早上、晚上、飯前、飯後都行,只是飯前不要太餓,飯後不要太飽,進餐後30~60分鐘即可。

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天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後可以隔天一灸,10天為1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艾灸用做保健養生可以靈活掌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比較溫和的艾灸器或艾灸罐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另外,艾灸講究節氣灸,因為在節氣變換的時候是人身體內陰陽交替的時間,使用艾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醫養生講冬病夏治,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冬天落下的病要從夏天開始調理。伏天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泄,此時艾灸,藥力更易直達臟腑,可達到激發正氣的目的。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緩解期治療,能夠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你有什麼疑問,在評論區可以提出來交流哦!

注:

我是健康哥吳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東西分享給你。

以便於你面對這疾病時,能有所瞭解,不至於手忙腳亂,甚至能自我調理。

源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如使用請諮詢相關熟悉的執業醫生以確保安全性。(圖片來源於網路)

壯數較多,灸畢要用手按其施灸部位,使灸氣聚而不散。如用艾條灸,可取用雀啄灸弱刺激,每穴灸0.5~2分鐘,或溫和灸、迴旋灸3~5分鐘,以促進機體生理功能,解除過度抑制,引起正常興奮。

艾灸施瀉

于點燃艾炷後,連吹旺火,促其快燃,火力較猛,快燃快滅。當患者感覺灼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灸治時間較短,壯數較少。灸畢不按其穴,使其穴邪氣易散。若用艾條灸,可選用溫和灸或迴旋灸,每穴每次灸10分鐘以上的強刺激,以達鎮靜,促進正常抑制。

2. 體質不同,施灸壯數不同

凡青少年、初病體質者,所用艾炷宜大,壯數宜多;老人及久病體弱者,所用艾炷宜小,壯數宜少;小兒與衰弱者,炷如小米,以5~10壯為度;大人灸炷如米,以5~10壯為度。灸穴以5穴或7穴為適當,否則灸炷過多,反令發生疲勞。

3. 男女有別,施灸壯數不同

男子灸炷之壯數,可以稍多,普通男子勝任力較女子為大,故女子之壯數宜稍少。

4. 部位不同,施灸壯數不同

在肌肉豐厚的腰背、臀腹、肩臂等處,宜大炷多灸;在肌肉較薄的頭面、頸項、四肢末端宜小炷少灸。

5. 病情不同,施灸壯數不同

在施灸時,應結合病情,對沉寒痼冷、元氣將脫等症,宜多灸壯數,一般以10~15壯為度;對外感風寒者壯數宜稍少,一般以5~10壯為度。對急性病每日可灸2次或3次,對慢性病每3日、5日灸1次即可。對於營養不良者,所用艾炷宜小,壯數適中,絕對禁忌大炷。

施灸順序:依據原則,還要會靈活運用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臟器之間互有聯繫,某一器官發生疾病,往往會影響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所以在施灸時,應注意順序,以便使身體各器官保持最佳的協調狀態。

施灸的順序臨床上一般是:先陽後陰,先灸背部再灸胸腹;先上後下,先灸頭胸再灸四肢;先少後多,先小後大,即先灸艾炷小者再灸大者,壯數遞增。 按這種順序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若不按這種順序施灸,先灸下部,後灸頭部,患者可能會出現口乾咽燥、頭面烘熱等不適感。

當然,臨床施灸應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而靈活應用。如脫肛施灸,就可以先灸長強穴以收腸,再灸百會穴以舉陷。

施灸時間:依據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

一般施灸沒有固定的時間,任何時間都可以,早上、晚上、飯前、飯後都行,只是飯前不要太餓,飯後不要太飽,進餐後30~60分鐘即可。

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天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後可以隔天一灸,10天為1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艾灸用做保健養生可以靈活掌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比較溫和的艾灸器或艾灸罐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另外,艾灸講究節氣灸,因為在節氣變換的時候是人身體內陰陽交替的時間,使用艾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醫養生講冬病夏治,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冬天落下的病要從夏天開始調理。伏天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泄,此時艾灸,藥力更易直達臟腑,可達到激發正氣的目的。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緩解期治療,能夠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你有什麼疑問,在評論區可以提出來交流哦!

注:

我是健康哥吳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東西分享給你。

以便於你面對這疾病時,能有所瞭解,不至於手忙腳亂,甚至能自我調理。

源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如使用請諮詢相關熟悉的執業醫生以確保安全性。(圖片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