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乒乓球比賽新球塵埃落定,中國製造!

自從2000年10月世界盃(那次是馬琳奪冠)開始正式使用直徑為40mm的“大球”, 到去年又改用40+, 乒乓球的材質、顏色、有縫或無縫, 不停地換來換去, 來回折騰, 17年來國際乒聯為了打壓中國隊就一直沒有消停過。

於是, 中國的部分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義憤填膺, 不停地鼓噪:國際乒聯居心叵測, 挖空心思專跟咱中國人作對, 實在太可惡!

2017世界盃, 林高遠、馬龍均在3比1領先時被德國36歲老將波爾逆轉翻盤, 痛失好局。 馬龍的臨場指導教練王皓, 以及國乒代理組長吳敬平都說輸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新球不適應”;就連許昕也說“新球給中國隊員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可是, 世界盃所用的新球是我們中國製造的, 近水樓臺先得月, 按說中國隊總能在第一時間拿到新球, 適應能力比其他協會球員領先一步才是。 況且, 女子世界盃用的是同樣的球, 咋沒聽到李隼指導和女隊員說不適應呢?故有球迷調侃,

這是典型的“便秘賴茅房”。

日本獲得了2020奧運會舉辦權。 因2016年底16歲的平野美宇、13歲的張本智和分別獲得世界盃、世青賽冠軍, 於是信心爆棚, 屢屢大言不慚口出狂言, 要在東京奧運會上打敗中國隊, 誓奪金牌。 今年10月, 在中國乒協“委婉”地拒絕了日本球員參加乒超聯賽之後, 已經著手建立自己的T聯賽, 重點培養張本、平野、伊藤這樣的未來的主力隊員。 日本乒協還使用“盤外招”, 說服國際乒聯接受了他們提出的新的世界排名規則, 這樣迫使國乒老將馬龍、張繼科、許昕、丁甯、劉詩雯等人不得疲以奔命去參加各站公開賽, 從而增加傷病復發的幾率。 而日本主力隊員相對年輕了許多, 身強體壯, 精力充沛,

耗得起。 日本乒協此舉可謂一石三鳥:既提升了自己球員的世界排名;讓自己球員得到了實戰歷練;又拖垮了主要對手國乒老將的身體, 真是用心何其毒也!

偏偏國際乒聯很“弱智”, 採納了日本人的建議。 德國雙雄奧恰和波爾年齡分明比馬龍、許昕還大出一截, 36歲的波爾也曾抱怨過新的排名規則“很滑稽”, 難道那維克特(國際乒聯主席)就不怕德國球迷罵他收了日本人的“賄賂”, 是“德奸”?

現在好了, 國際乒聯決定今後的比賽用球將會採用國產的新材料有縫球, 新球的製造已落實給中國有關廠商。 而且雙魚方面已經表示會在第一時間將新球交付國乒訓練使用, 廣大球迷再也不用擔心國乒隊員受新球的影響了。

無論如何, 國乒的首要任務是不能輸給日本隊(當然還有女排, 至於國足能不能贏日本那是另一回事)。 世青賽中國小將大獲全勝說明國乒的後備人才一點兒也不比日本差, 玩得起, 日本乒乓球的奧運奪金計畫恐怕最終只能是是一場虛話, 一枕黃粱。

只是,

這回國際乒聯決定將新球交予中國製造, 不知道日本媒體(尤其是自媒體)是否也學會了駡街, 罵我們暗中“買通”了維克特, 使用了“盤外招”?

乒乓網漁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