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共用單車都被扔臭水溝了 德國大眾的共用汽車能行嗎?

大家好我是阿湯鍋!今天的新車跟各位介紹一款大眾旗下全新子品牌Moia最新發佈的6座純電動MPV概念車。

說來近期比較熱議的話題便是“未來城市出行方式”。

先是有阿爾法巴智慧駕駛公交系統在深圳試運行, 開創了自動駕駛巴士在國內的先河, 準確來說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領先的。

假以時日, 這將可能徹底改變城市公交運營系統。

接著是車和家剛剛發佈的SEV小型低速電動車,

致力於緩解一二線城市的短途出行壓力, 這也讓飽受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困擾的我們, 對“工作日小車代步, 週末大車出遊”的美好出行方式充滿遐想。

很顯然, 這些都是跟日漸加快的汽車電氣化智慧化進程有直接關係的, 畢竟人類從古至今都一直在致力於“解放勞動力”。

當然, 這時候也不能少了巨頭大眾。 日前, 大眾旗下的全新子品牌Moia就發佈了一款基於大眾T6打造的6座純電動MPV概念車, 這也是該品牌推出的首款概念車。

不過與保時捷、奧迪等品牌不同的是, Moia作為大眾的第13個子品牌, 它不再是傳統的汽車製造商, 而是一個移動出行服務商, 並且它的目標是説明大眾集團在2025年成為移動出行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按照我的理解, 這應該就是大眾版的高級“滴滴出行”!

這款概念車長什麼樣呢?

首先從外觀來看, 其外部線條設計明顯來源於T6世代的大眾邁特威/凱路威。

而作為一輛純電動概念車, 新車在前臉部分進行了較大的修改, 其中前格柵改為封閉式設計, 三角形霧燈疑似採用LED光源, 搭配可發光的Moia字樣LOGO, 看上去更具未來感。

車身和車尾部分, 概念車同樣擁有著我們熟悉的大眾T6的輪廓, 方正的車身帶來的是出色的內部空間表現。

此外, 黃黑雙色的車身在車尾處巧妙地變為了全黑色, 尾燈組則採用了非常簡潔的橫條貫穿式設計, Moia品牌標識位於尾燈組中央上方, 整個車尾給人以極簡的風格。

內飾的設計和佈局也同樣展現了未來出行理念。 整體來看, 車廂內部更像是一輛6座“公車”, 獨立座椅和平坦地台的設定更方便于乘客快速上下車。

並且該車還取消了副駕駛位,轉而變成了專門的行李放置區域,後方乘客座椅採用1+2+2式新穎佈局。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車廂內的氛圍,包括黑米搭配的雙色設計還是非常前衛的。

動力方面,官方目前僅透露這款純電動MPV的續航里程可達300km,並可在半小時內將電量由0充至80%。考慮到這是一款“出勤率”比較高的車型,所以預計未來的續航里程還將會有所提升。

按照預想,此次Moia發佈的的這款純電動概念MPV肩負了大眾集團的宏偉目標,即是通過拓展推廣共用出行服務,讓德國道路上行駛的車輛減少100萬輛,這個數字大概就是我國普通二線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了。

另外到2018年底,Moia概念車的量產版將會開上德國漢堡的街頭開始運營。Moia希望提供介於公車和打車軟體之間的一種新的服務模式,使用Moia出行服務的價格也將與公車持平。

說到這就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如今在國內逐漸趨於“平淡”的滴滴打車服務,我想大眾的想法就是要把這種共用出行服務做得更徹底更加完善,起碼會規避掉外力的價格干預,避免讓它變成一個處處有隱患的“不安全網約車”,等等。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些“未來城市出行方式”看似都一片向好,但必須看到的是這些設想的最終實現還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實踐和摸索。

就比如前文提到的自動駕駛巴士和SEV小型低速電動車,如何在保證道路安全的前提下達到甚至超越現有的出行效率,還有如何獲得一個管理機制和法律法規都相對完善的使用環境等等,這些都是亟需要面對的難點。

當然,相信未來交通的電氣化智慧化都是遲早的事。最後我們來大膽預測一下,到2025年我國的公交系統從業人員將減少一半,你信麼!

並且該車還取消了副駕駛位,轉而變成了專門的行李放置區域,後方乘客座椅採用1+2+2式新穎佈局。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車廂內的氛圍,包括黑米搭配的雙色設計還是非常前衛的。

動力方面,官方目前僅透露這款純電動MPV的續航里程可達300km,並可在半小時內將電量由0充至80%。考慮到這是一款“出勤率”比較高的車型,所以預計未來的續航里程還將會有所提升。

按照預想,此次Moia發佈的的這款純電動概念MPV肩負了大眾集團的宏偉目標,即是通過拓展推廣共用出行服務,讓德國道路上行駛的車輛減少100萬輛,這個數字大概就是我國普通二線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了。

另外到2018年底,Moia概念車的量產版將會開上德國漢堡的街頭開始運營。Moia希望提供介於公車和打車軟體之間的一種新的服務模式,使用Moia出行服務的價格也將與公車持平。

說到這就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如今在國內逐漸趨於“平淡”的滴滴打車服務,我想大眾的想法就是要把這種共用出行服務做得更徹底更加完善,起碼會規避掉外力的價格干預,避免讓它變成一個處處有隱患的“不安全網約車”,等等。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些“未來城市出行方式”看似都一片向好,但必須看到的是這些設想的最終實現還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實踐和摸索。

就比如前文提到的自動駕駛巴士和SEV小型低速電動車,如何在保證道路安全的前提下達到甚至超越現有的出行效率,還有如何獲得一個管理機制和法律法規都相對完善的使用環境等等,這些都是亟需要面對的難點。

當然,相信未來交通的電氣化智慧化都是遲早的事。最後我們來大膽預測一下,到2025年我國的公交系統從業人員將減少一半,你信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