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縣一品助農行動,為家鄉農產品喝彩!紅色的土地,子洲黃芪

子洲縣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腹地, 榆林市南緣。 1944年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等縣劃地建縣, 為紀念革命烈士李子洲而命名。

子洲縣地跨暖溫帶與中溫帶, 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 境內溝壑縱橫, 梁峁起伏, 地勢西高東低。 大理河、淮寧河從西、南部穿境而過, 兩川道素有“米糧川”之稱。 子洲秧歌、剪紙、民歌、說書、雕刻等民間藝術在陝北很有代表性。 諺語雲:“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 子洲兼而有之。 同時子洲也是紅色文化、名山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自然文化的聚集之地。

夏、商、周時期, 本境屬華族及其他非華族部落居住。 春秋時為白狄之地, 後歸晉國。 戰國時屬魏國, 秦、魏雕陰之戰後, 魏獻納上郡于秦, 本境歸秦。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 本境屬上郡陽周縣。 秦亡, 項羽三分關中, 本境屬翟王董翳管轄。 西漢時, 屬朔方刺史部上郡陽周縣地。 東漢初年, 陽周縣裁撤, 本境分屬並州刺史部上郡膚施縣、高奴縣管轄。 東漢末, 為匈奴等少數民族佔據。 三國和西晉時期境內為鮮卑、羌胡等少數民族所據。 晉室南渡, 北方為五胡十六國時期, 本境先後由前秦、後秦、大夏等少數民族政權管轄。 隋初, 仍設大斌、魏平縣,

大斌縣屬雕陰郡, 魏平縣屬延安郡, 隋大業十三年, 本境歸梁管轄。 唐武德三年, 唐在魏平設魏州, 並分設安故、安泉二縣, 武德七年綏州喬遷魏平。 同時在魏平設大斌縣。 貞觀二年, 梁滅, 魏州及所屬魏平等縣撤銷, 本境歸關內道綏州大斌、城平縣管轄。 今縣境北部地方屬銀州管轄。 唐末, 黨項、吐谷渾等少數民族遷居本境。 北宋至道年間本境被西夏佔據, 治平四年後漸收復, 歸永興軍路延州管轄。 元初, 綏平縣併入懷寧縣, 至元四年又將懷寧縣併入清澗縣, 定戎縣併入米脂縣, 縣境隸陝西行省延安路綏德州米脂、清澗兩縣。 明代, 本境分屬延安路綏德州、清澗縣、米脂縣管轄, 隸延安府。 清代, 縣境分屬陝西省綏德州、清澗縣、米脂縣、懷遠縣管轄。

南豐寨古廟位於苗家坪鄉境內, 1928年4月, 中共陝北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 在陝北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南豐寨聖塔位正是矗立于這座古廟院內。 該塔外觀雄偉壯觀, 內睹寬敞明亮, 登高而望佳山美水各領風采, 六方美景近在目睹.真乃子洲塔樓一絕。

金雞山位於子洲縣城所在地的大理河南岸, 山形玲瓏, 天生靈秀。 一年春夏秋三季, 雜樹生綠, 青草織翠, 山色宜人。 003年, 開始在山上廣植松柏等長青林木, 在山頂建“金雞報曉”雕塑一座, 一隻金雞面向東方, 迎著旭日長啼, 象徵著子洲的崛起,成為子洲城區標誌性建築之一。在蘇渠大橋南邊,安放巨大石獅一對,並向南斬剁山崖,砌石臺階,圍石欄板,依形就勢向山上延伸,至一平緩處,辟“龍翔台”一座,並在懸崖邊上,豎“天龍騰躍”石雕,一條巨龍駕著祥雲,遨遊太空,寓意“子洲騰飛”。

一縣一品(子洲黃芪)

子洲雪花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象徵著子洲的崛起,成為子洲城區標誌性建築之一。在蘇渠大橋南邊,安放巨大石獅一對,並向南斬剁山崖,砌石臺階,圍石欄板,依形就勢向山上延伸,至一平緩處,辟“龍翔台”一座,並在懸崖邊上,豎“天龍騰躍”石雕,一條巨龍駕著祥雲,遨遊太空,寓意“子洲騰飛”。

一縣一品(子洲黃芪)

子洲雪花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